APP下载

旅游型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演变研究

2022-05-27赵靖石丹关婧文尤加兴

赵靖 石丹 关婧文 尤加兴

摘 要:以典型旅游型城镇二道白河镇为例,从国土空间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出发,构建生态均衡性评价体系,对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生空间功能各指标评价分值大致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为10%~50%;三生空间功能基本处于勉强均衡阶段.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应加大对环境生态功能的投入,促进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

关键词: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演变;生态均衡性;障碍因子;二道白河镇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互相作用、共同组成的综合国土空间已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主要集中在对三生空间内涵解析[1]、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体系构建[2]、三生空间功能识别及界定[3]、三生空间功能区划[4]以及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的国土空间分区[5]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尺度大多为省级或市级,研究重点方向集中在对生产效益、生态环境的影响[6],研究领域更多基于生态、地理、经济的背景下[7],目的是通过对各空间要素不同数据的整合分析,缓解三生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实现三生空间高效、有序、协调发展.基于生态均衡性视角对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的相关研究较为鲜见.本文以二道白河镇为例,构建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评价体系,评估三生空間功能评价分值,探讨发展过程中的时序演变特征及均衡性,为促进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二道白河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境内,2005年因行政管理区划更名为池北经济管理区.作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二道白河镇作为仅有的两个特色小镇之一领衔新型城镇化试点,打造 “吉林省第一生态小镇”.二道白河镇域内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森林、湿地、水域等生态系统保护完整,生态特色突出,是具有典型生态性特征的旅游型城镇.[8]受不同时期当地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影响,二道白河镇建设发展侧重点不同,在注重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9],生态旅游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很大.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市(州)旅游局、统计局等官方网站;《吉林统计年鉴(2011-2020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年鉴(2014-2019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图县、长白山保护区相关政府网站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政府工作报告、旅游业政策文件以及区域规划建设报告.对于个别缺失数据,采取加权平均法对数值进行合理性赋值.

2 研究方法

2.1 生态均衡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生态均衡性视角评价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的均衡性,可将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划分为旅游生产、城镇生活、环境生态空间区分不同功能间的差异:旅游生产空间功能(A),主要是指区域内生产空间为旅游业发展所提供的产生旅游效益的能力;城镇生活空间功能(B),主要是指能满足区域内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各项基本保障的能力;环境生态空间功能(C),主要是指区域内能够保障并持续提供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良好环境的能力.借鉴相关研究[10],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利用CNKI数据库、探访专家意见、基于旅游型城镇功能识别及国土三生空间基本内涵,结合Delphi法和Stata 22.0软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最终选取12个明确指标,构建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旅游生产空间功能主要从产出效益的角度考虑,包括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收入水平、旅游总收入、旅游资源影响力4个方面;城镇生活空间功能主要从居住适宜、保障齐全的角度考虑,包括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总量、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4个方面;环境生态空间功能主要从绿化水平、环境质量的角度考虑,包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平均浓度4个方面.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生空间功能评价分值及演变特征

表2的数据显示,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评价各指标分值最低值绝大多数在2010年,最高值绝大多数在2019年,2010-2019年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4个指标最高值并未出现在2019年: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最高值为2012年的9.966,2013-2017年有明显下滑趋势;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值为2018年的8.510,2019年下滑至6.742;

(3)森林覆盖率最高值为2018年的9.037,2019年有略微下滑,2010-2019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最高值为2017年的6.965,相比较2017年,2018年1.449以及2019年2.138出现明显下滑趋势,2010-2019年整体呈现波动式发展.

3个指标最低值并未出现在2010年:

(1)旅游收入水平最低值为2011年的0.074,人口密度最低值为2011年的0.090,两个指标均较2010年有小幅度下滑,此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低值为2011年的0.085,2010-2019年整体呈现两降两升的“W”型变化趋势.

总体上看(图1),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从2010年的7.705发展至2019年的92.163,整体而言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环比增长率为38.59%.增长率最明显的年份为2012年,较2011年增长186%;增长速度最缓慢的年份为2017年,较2016年增长6.07%,其余各年环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50%.

3.2 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分析

图1表明,按照此前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划分来看,二道白河镇均衡性整体呈现出两升两降的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0-2012年),均衡性从2010的3.013,2011年的1.945,发展至2012年的7.152,呈现中度均衡—优质均衡—勉强均衡,发展波动明显;

(2)第二阶段(2013-2015年),均衡性从2013年的8.238,2014年的8.256,发展至2015年的9.306,该阶段整体处于中度不均衡阶段;

(3)第三阶段(2016-2017年),均衡性从2016年的7.313,发展至2017年的6.951,该阶段整体处于勉强均衡阶段;

(4)第四阶段(2018-2019年),均衡性从2018年的4.296,发展至2019年的10.608,从中度均衡发展至严重不均衡.

从旅游生产空间功能的角度看,2010年、2012年、2015年、2016年处于三生空间功能最低值, 2010-2019年其余年份均处于最高值;从城镇生活空间功能的角度看,除2011年外,2010-2019年处于三生空间最高值;从环境生态空间功能的角度看,2011年处于三生空间最高值,2013年、2014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均处于三生空间最低值.

整体来看,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均衡性平均值为6.708,属于勉强均衡阶段,环境生态空间功能平均评价分值(14.716)较城镇生活空间功能(20.486)、旅游生产空间功能(15.927)而言相对落后,整体发展呈现出三生空间功能中城镇生活空间功能优势突出,逐步成为带动二道白河镇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三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能力较弱.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从三生空间功能时序演变特征的角度看: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各指标评价分值,2010-2019年除旅游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评价分值外,整体指标评分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各指标呈现趋优发展趋势;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评价分值,整体增长速度处于10%~50%较高速增长阶段,说明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增长趋势明显,逐步强化旅游生产、城镇生活、环境生态空间功能之间相互作用.

(2)从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的角度看:二道白河镇受区域经济建设、政策导向、居民生活、环境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三生空间功能发展整体处于勉强均衡阶段,相对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镇生活空间功能均衡性除在2011年较落后外,其余年份发展均优于旅游生产空间功能以及环境生态空间功能,主要因为政策影响,二道白河镇重视当地居民的生活保障建设,体现在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第二,旅游生产空间功能虽呈现逐年递增,但受到外在不确定因素影响,相较于其他两大空间而言,个别年份处于最低值;第三,环境生态空间功能发展整体而言较为落后,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总体上看,受城鎮经济建设、居民生活活动等影响,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应在保持城镇生活空间功能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二道白河镇地理区位优势,提高旅游生产空间功能的经济效益、重视环境生态空间功能的环保意识,加大对环境生态功能的投入,促进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

4.2 建议与展望

为进一步提高二道白河镇镇三生空间功能,优化区域内三生空间发展趋势,促进旅游生产、城镇生活、环境生态空间功能协调发展,加强三生空间功能的均衡发展,在保持城镇生活空间功能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二道白河镇地理区位优势,从提高旅游生产空间功能的生产效益、重视环境生态空间功能保护意识的角度,加强对区域内生态系统保护、整治、修复,以期实现二道白河镇生态化改造与功能重构,在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发挥旅游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从而降低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的不均衡性,促进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

受时间及水平限制,本文仅对典型旅游型城镇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进行初步探讨,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区域范围较小,对研究旅游型城镇三生功能时序演变特征变化规律探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对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分析仅从旅游生产、城镇生活、环境生态空间出发,为了研究的完整性是否应该考虑外在因素,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三,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评价体系构建所选取的指标及其对应内容,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参考文献

[1]扈万泰,王力国,舒沐晖.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J].城市规划,2016,40(05):21-26+53.

[2]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学报,2017,72(07):1290-1304.

[3]李广东,方创琳.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01):49-65.

[4]于莉,宋安安,郑宇,等.“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昌黎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2):89-96.

[5]张红旗,许尔琪,朱会义.中国“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J].资源科学,2015,37(07):1332-1338.

[6]杨清可,段学军,王磊,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01):97-106.

[7]黄金川,林浩曦,漆潇潇.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3):378-391.

[8]赵文英,于良娟,谢威,等.基于PCA-FUZZY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1):16-20.

[9]邢艳春,郭雁飞,王琳.吉林省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1-6.

[10]石丹,关婧文,刘吉平.基于DPSIR-EES模型的旅游型城镇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1):4330-4341.

编辑: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