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苏轼诗词为例浅谈宋代诗酒文化的特点

2022-05-27胡成吴冰洁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诗酒文人苏轼

胡成 吴冰洁

宋代社会经济进入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在物质条件与政治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宋代的诗酒文化也进入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其中,诗词是宋代酒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宋代文人以酒入诗,或以酒抒情,将个人情志寓于酒中挥斥方遒;或叹兴时事,将家国天下、时代特征尽浸酒中,赋予诗酒文化更高的精神内涵;或跳出万物,以酒为介,悟出深刻的哲学之理。本文以苏轼诗词为例,浅析宋代诗酒文化所体现的文人情结、个人抱负与个性思想。

一、宋代酒文化兴起的背景

中国酿酒历史起源悠久,在技术上,宋代酒业承袭唐朝,但在酿酒工艺上又有极大提升与突破。宋张能臣所著的《酒名记》记载宋代各类酒名一百多种,关于酿酒技术的著作如朱肱的《北山酒经》、苏轼的《东坡酒经》等,理论总结繁多,可见,宋代酒的酿制工艺已较为成熟。在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农业技术水平提升,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原料保障。在政治上,实行多样化的酒利专卖政策,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多样化的酒政管理促成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同时,宋代实行的“募兵制”也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兵士消费群体。

在技术、经济与政治的多方影响下,宋代酒业发展繁荣,酒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酒同社会文化生活碰撞出的火花,最先体现在祭祀活动之中,在祭祀场合,酒是人们缅怀先祖的寄托。后来,无论是饯行送别、接风洗尘,还是庆祝节日,都少不了酒的影子。于是酒也逐渐延伸到人文领域,为宋代酒文化的兴起埋下伏笔。宋代酒业的繁荣促进了宋代诗酒文化的发展,盛于唐朝的行酒令也逐渐发展成“小词”,“宋朝文人在斗酒中斗才,斗来斗去,斗出的是生活情调,是俗态中的风雅。”[1]由此,宋词中的诗酒文化也逐渐显现,并成为宋代诗酒文化举足轻重的代表。

二、宋代诗酒文化产生的原因

(一)文人阶层壮大

宋代选官制度经过唐代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为防止士族门阀壮大,宋代大大提升寒门地位,宋代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这一制度促使读书参加科考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并在社会上兴起了“崇文”的社会风气。这一系列的政治与社会现象使宋代文人群体越发庞大,文人地位提高。宋代文人饮酒必赋诗,使宋朝的诗酒文化有了源源不断的文人支撑。

(二)经济发展鼎盛

北宋农业在农具、水利等技术上取得较大突破,范仲淹《水车赋》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2]反映出宋代南方农民使用“筒车”这一较“龙骨翻车”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此外,牛耕技术、积肥技术等不断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农业更是得到突破性发展,从而有了“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产生,由此,可窥见当时农业经济的繁荣。

宋代手工业、制瓷业、冶矿业、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南北流通,人们之间往来增多,增长了当时人们的见识,丰富了诗酒文化的内容。宋代紙币“交子”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宋代商贸的发展,且酒楼的出现为诗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场所,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乡间,都不乏酒楼的身影,文人们相聚饮酒赋诗,市民阶层饮酒歇息,从而使酒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清明上河图》便可见当时经济繁荣,酒楼等文艺场所鳞次栉比,车马来来往往,天下客熙熙攘攘。当时的经济空前繁荣,促进了具有宋代独特气息的诗酒文化的产生。

(三)文化繁荣

宋代的话本小说逐渐成为市井娱乐的主流,宋代话本小说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文艺形式,且不受制于市井阶层,同时,获得文人的支持与加入。“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3]从此可窥见宋代人们丰富的娱乐生活。市井文化的发展显示了宋代“俗”文化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宋代行酒游戏的昌盛,且行酒游戏的发展促进大量的慢词、小调的形成,起初文人不重视的“词”“调”在文人群体开始受人追捧。随着文体的成熟,行酒游戏中所使用的词牌名也逐渐固定,如“荷叶杯”“南乡子”“天仙子”,等等,极大地促进宋代诗酒文化的发展,且独具特色。

宋代新儒学的发展。文学上,王安石撰修《三经新义》,创“荆公新学”;教育上,宋仁宗兴办州县之学,确立儒学的尊崇地位;政策上,“古文运动”“庆历新政”等推动变革。出现了苏轼、司马光、曾巩、欧阳修等以规范道德伦理、捍卫儒学正统地位为己任,崇尚文人气节的优秀文人与杰出思想家。于此,士大夫家国意识觉醒,学习儒学,通经达史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在于报效国家,在于为百姓谋福,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正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士大夫家国意识的觉醒,为宋代诗酒文化的精神内涵赋予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

宋代理学是古代较为精致与完备的理论体系,吸收多种文化而最终形成。“宋明理学是‘性理之学’,它是亦道德亦宗教,道德与宗教的合一。这种心性之学,即是内圣之学。内在于个人自己,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作道德的实践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圆满人格之学问也。”[6]不仅对人本身提出要求,对宇宙、对物质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宋代哲学发展使宋朝诗酒文化得到更高升华,脱离表象直击内在。

三、从苏轼诗词看宋代诗酒文化特点

(一)将个人情趣寓于酒中

把酒言欢,以酒取乐,是文人与友饮酒赏景时的才气迸发与闲情逸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7]此诗是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在西湖赏景时写下。文人以酒为媒,赏景之余才气勃发,将酒、景、情与诗紧密融合,体现宋代诗酒文化中文人的闲情雅致。“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8]诗句出自苏轼的送别诗。酒被用来诠释友人之情,情深义厚。从冬雪消融的早春之景到友人为己饯别的场景,“留我住”“待君温”六字,便已由酒入情,酒不再是酒,而是与友人的情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9]酒是在中秋团圆之时,却只能举杯望月、怀人的思乡之情。《水调歌头》全作勾勒出一轮孤月、亲人万里、秋高孤寂的氛围。不是无病呻吟的哀怨,不是悲悲戚戚的陈调。是知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0]的通透,是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的旷达豪放。在此,酒已然是一种潇洒的情怀,是对明月的向往,是对人间情谊的眷恋,是诗人的人生态度。

宋代的诗酒文化是文人的情志意趣,一字一句皆为情志勃发。宋代文人烦心时饮酒,是“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12]结束一天的辛苦劳作后饮酒,是“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13]与友人相聚时饮酒,是“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14]酒是诗人的点点滴滴,融入诗人的生活中,跃然纸上,以酒入诗,诗中有酒。同时,酒入诗中,将宋代文人鲜活化,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文人形象,而非简单的纸上笔墨。

(二)酒承载着文人的民族情怀与抱负担当

酒承载酒酣胸胆的意气风发与文人的一腔热血。“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5]苏轼写下此词时,正任密州知州。“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苏轼的狂,自比少年孙权,豪情洋溢;是苏轼的豪,满腔热血,愿奔赴战场为国杀敌,英武豪迈,壮志凌云。此时的宋朝正值危难之际,边疆动荡。苏轼自比魏尚,表达其愿从戎投军,守卫祖国边疆,护卫国家安宁的壮志。此文一扫北宋诗词绮罗香泽、莺燕婉转之风,全文气象恢宏、豪气云干,可谓北宋爱国主义题材诗词的开篇之作。酒入豪肠,承载文人爱国的民族情怀,酒不再是小意情长,而代表大丈夫的英勇之意、护国之情。

酒象征文人咏史怀古,愿将一身才华回报国家的政治抱负。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6]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7]由赤壁之景遥想到当年的风流人物,以酒入怀,看到的是惊涛拍岸、江山如画、英雄豪杰。全词意境开阔、慷慨深沉。虽早生华发,但却不甘沉沦;虽年老无为,但仍奋发向上。这为宋代诗酒文化灌输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学毕一生、通经达史是为治国治家,是要将一身才气投于朝堂,是将一身抱负系于国家。

酒代表文人报效祖国的情怀,表达文人于国于民的赤诚。尤其两宋交替期间,社会问题突出,于外,外族对中原富庶地区虎视眈眈。于内,“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笔下的酒便被赋予独特的时代特征——民族气节。在宋代文人笔下,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18]的臣子恨,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9]的“将军白发征夫泪”。[20]此时,酒便成了文人风骨,塑造一个个或清风朗月,或铁骨铮铮的文人形象。为宋代的诗酒文化赋予崇高的民族内涵和民族气节,同时,透露了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

(三)以理入酒,融入通透的个性思想

宋代思想文化受内外影响,呈现独特的文化融合状态,在思想方面体现出极具特色的兼容精神。政治上,王安石变法、范仲淹庆历新政,同时,迎来了思想上的改变,应运而生的“古文运动”承袭唐朝韩愈的“文以载道”。在这些作用下,宋代文人墨客如苏轼、苏洵、张择端等大批文人以文入道,将人生顿悟载入文中,借酒抒发。

《赤壁赋》中,苏轼借与客的一问一答表达其对人生的思考,显露出其通透的个性思想。“客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1]以蜉蝣与天地相比和粟米同沧海相比的渺小表现人于宇宙、于历史的渺小。感叹人生短促且无常。由赤壁之景上升到人生之理,借客的口吻表现观点。“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2]此乃文中苏轼对“客”的回答。苏轼从“动”与“静”二者的辩证关系回应客对人生短暂渺小的观点,短短几句话便将明月、水等升华,明月不再是单纯的明月,而是苏轼通透的个性思想。即使苏轼此刻失意,但仍乐观旷达、将人从怅惘中分离出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3]文章以此结尾,觥筹交错,以酒相交,游景之乐、交谈之乐尽浸酒中,以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一杯酒,从中透露出苏轼通透的个性思想,是文人的风骨,不受外界影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待人生。

宋代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塑造了宋代独特的诗酒文化,让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从苏轼的诗词中可以看到,酒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喜怒哀乐寄托于酒中;酒是文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写出人间百态的世事无常;酒是诗人年少的梦想,豪气冲天,个人抱负融入酒中;酒是诗人看尽人世后的通透,是超脱宇宙的精神状态,用酒抒发精神情志,用酒阐述人生哲理。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诗词是宋代诗酒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一部分,文人借酒写出自己的情趣意志,写出家国天下的民族情结与胸怀抱负,更包含散发璀璨光辉的哲学思想,汇集成宋代别具一格的诗酒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欣.宋朝人的酒文化[EB/OL].品谋图书馆馆藏,2018.

[2][清]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卷十一.

[3]洪永稳.论徽州理学美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语境[J].池州学院学报,2013,27(01):99-102.

[4]李敖,主编.欧阳修集·苏东坡集·郑板桥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11.

[5]张载.张子语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

[6]李孺义.论牟宗三的“新外王”说[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34-40.

[7]苏轼.苏轼集[M].汪超,导读,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18.8:9.

[8]苏轼.苏轼的诗词全集[EB/OL].诗词名句网,2010.

[9][10][11]苏轼.苏轼集[M].汪超,导读,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18.8:80.

[12][宋]苏轼,著.[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东坡乐府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436.

[13]苏轼.苏轼集[M].汪超,导读,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18.8:118.

[14][宋]苏轼,著.[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东坡乐府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38.

[15]苏轼.苏轼集[M].汪超,导读,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18.8:78.

[16][17]苏轼.苏轼集[M].汪超,导读,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18.8:104-105.

[18][19][20][宋]苏轼,等.著.周汝昌,叶嘉莹,等.注评.历代诗词精华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6:196,197.

[21][22][2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苏轼诗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5:536-537.

(作者简介:胡成,女,本科,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通讯作者>吴冰洁,女,硕士研究生,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杜宪)

猜你喜欢

诗酒文人苏轼
初探 “古之文人隐逸与自然山水、酒之关系”
寄思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酒中日月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