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2-05-27魏笑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展望

魏笑梅

内容摘要:作为国家应急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语言服务水平体现了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深度和广度亟待进一步挖掘和延伸。专家学者应完善应急语言服务规划,加强应急语言服务系统性学术研究,加速信息技术与应急语言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进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库建设,旨在提升应急语言服务水平,满足突发情況下社会语言需求。

关键词:应急语言服务 研究现状 展望

突发公共事件的时有发生亟需应急服务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印发充分彰显了国家对突发事件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意义的认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列为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是应急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应急语言服务研究有助于开拓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应急语言服务性实践的内涵,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意义重大。

一.应急语言服务

应急语言服务是指通过发挥语言产品、语言技术、语言人才等在灾前科学预警预测、灾中信息准确传递、灾后语言咨询和心理干预等功能,实现紧急救援、抚慰人心、稳定社会、维护国家形象的目的。应急语言服务隶属于交叉学科,具备完整的体系,涵盖应急语言基础设施、应急语言规划、应急语言标准、应急语言能力、应急语言人才和应急语言学科等诸多方面[1]。

受经济、技术发展和灾害频度等国情因素影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启动较早,学术成果充实,实践经验丰富。相对而言,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起步于近年,研究深度和广度亟待进一步挖掘和延伸。笔者于2021年10月在中国知网平台以“应急语言服务”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85篇文章满足检索要求,其中82篇文章发表于2020年和2021年,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之后。由此可见,面临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工作者意识到应急语言服务对于国家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希翼通过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增强民众应急语言服务意识,提升业界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发挥语言社会服务功能,改善语言减灾效力。

二.研究现状

鉴于应急语言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国内学者借鉴国外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理论研究

理论是人们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体系,其源于实践且对实践活动具备指导意义。应急语言服务需求量的增加和覆盖面的扩大推动应急语言服务理论研究日渐丰盈。应急语言服务理论知识的阐明与界定为应急语言服务实践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

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理论研究着力于基础概念的厘清、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的提炼、研究范式的探索等。屈哨兵对语言应急和应急语言进行了区分,指明两者研究视角的差异性[2]。王立非等明确了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细致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1]。郑泽芝阐明了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简要分析了其内部要素构成[3];滕延江论述了应急语言服务的学科属性、研究课题和研究范式[4],张天伟归纳、分析了国外应急语言服务的主要研究路径,对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具有启示意义[5]。

(二)实践应用研究

实践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归处,理论的持续修正、稳固发展和其先进性、时代性的延续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推动。应急语言服务的理论研究终归落脚于实践力、服务力。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的实践应用研究既包含宏观层面的应急语言服务规划和治理,亦包括微观层面的应急语言能力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应急语言学科教学和人才资源建设研究、特殊应急语言需求研究等。

应急语言服务的规划和治理是政府部门对应急语言服务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长期性、全面性计划、方案、措施等。滕延江从机制体制、语种、人才、技术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应急语言服务规划策略[6],为应急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沈骑、康铭浩等架构了语言治理能力规划框架,充分体现了语言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7]。王春辉展示了语言因素和社会治理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加快语言应急机制建设的建议[8]。

应急语言能力是指突发情况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影响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应急语言能力是落实应急语言服务的根基,是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分支。王辉认为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和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息息相关[9]。王玲等以防疫语言为语料,解读了团体语言应急能力的构成要素[10]。

语言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突发事件中信息传递的通畅性和准确度,是信息化发展和语言减灾防灾相结合的产物。汪高武等利用智能语音技术模拟“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多种方言,指出智能语音技术在方言识别效果方面存在较大改进空间[11]。唐川、李若男肯定了人工智能在识别和快速处理文字、语言等数据中的优势,明确了科技应用在疫情防控中的地位[12]。

人才数据库建设是精炼应急语言服务队伍、完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优化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王立非等认为应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规划、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应急语言服务教育[13]。穆雷、刘馨媛指出政府、高校和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重视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14]。蔡基刚倡导高校转变外语教育理念,设立应急语言服务专业,培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15]。

满足突发情况下特殊人士的语言需求是应急语言服务的特殊功能。郑璇以听障人士的语言需求为研究对象,从听障人士自身、国家政策和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提出满足特殊人士语言需求的建议[16],并结合手语翻译发展境况,呼吁加快推进中国手语翻译的职业化建设[17]。

三.未来展望

言而总之,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理论研究浮于表层,实践应用研究实用性、延续性、可借鉴性不强。综合考量国内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现况,为了持续推进应急语言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高效性、连续性,满足社会特殊时期的需求,未来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可聚焦以下四个方面。

(一)应急语言服务规划研究

应急语言服务规划是国家为应对和解决潜在、未知突发问题而做出的长远性、整体性、可行性、指向性发展计划,是践行应急语言服务、提升应急语言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保障。应急语言服务规划主要包括应急语言服务制度规划和应急语言服务资源规划。

应急语言服务制度是开展和实施应急语言服务的依據。应急语言服务预案可为突发事件的及时预警和科学预判提供多语种、多模态语言服务支持;全面而有效的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制度有助于各部门、各组织间的有效沟通、紧急物资的合理调用、人员的有序安置、灾后生活的归位等。应急语言服务标准是研判应急语言服务质量,推进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指标,服务人员的语言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提供商的应用程序可用性、有效性等均可纳入其中。

应急语言服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涉及专业语言工作者、经培训后上岗的志愿者和语言服务技术研发及推广人员等,基础设施资源涵盖专业术语语料库、语言翻译语料库、语言文字识别资源库等。应急语言服务资源的蕴蓄能够及时增进社会高效沟通,减少灾害损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专家学者深入思考。

(二)应急语言服务学术研究

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方法。应急语言话语分析以突发事件中的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为对象,通过对官方话语、公众话语和网络舆论话语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的探析,解读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内在认知和意识形态,揭示其背后的社会问题,促进话语体系的归序和重建。应急语言话语分析有利于实现政府、媒体和公众间的良性互动,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维持良好社会秩序,是应急语言服务的重要主题之一。

语言翻译是应急语言服务的核心要务。应急语言翻译服务内容包括方言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多语种翻译、手语翻译等;服务形式包括现场翻译、线上翻译和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等。来源语和目的语不对称、目的语缺失、语用失误等问题频现影响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应急语言翻译和语料库研究有助于帮助公众打破语言隔阂,为获取及时救援提供可能。

特殊应急语言服务以听障、视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特殊语言翻译、文字直播等疏通特殊人士的信息渠道,满足特殊人士的认知需求。目前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平台为特殊人士获取信息开通了便捷渠道,但如何丰富特殊应急语料,完善特殊应急语言服务渠道,建设特殊应急语言服务团队,解决医患沟通困难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应急语言服务技术研究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应急语言服务质量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机遇,逐渐成为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的新领域。应急语言服务技术包括直接性应急语言数据传递技术和间接性后方保障技术。

直接性应急语言数据传递技术是开展应急语言服务的重要保证。突发情况下,智能技术(语言处理技术、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基于语义的智能回答系统、人机协同翻译技术等)能够有效解决公众间语言障碍,促进信息的实时传播;语料库中的多语、非通用语言、手语语料积储为各方迅速开展语言服务、提升救援速度奠定基础;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跟踪、有效分析、重点排查,判定公众的认知状态,进而引导舆论走向,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间接性后方保障技术主要是指非语言类技术手段的应用,如5G技术、AI识别技术保障了远程同声传译、远程网络会议的协同和流畅,机器人技术的日趋成熟开拓了智能导航、多语问询新界域。

限于经济、技术、地域因素,应急语言服务技术的运用因地、因时、因事而异,降低了应急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通用性技术应用广泛,而应急语言服务专门用途性技术相对匮乏。因此,技术人员要持续革新应急语言服务技术,维系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研发应急语言服务产品,强化技术保障能力,促进应急语言服务内容的精准化、规范化,应急语言服务形式的多元化、智能化,应急语言服务群体的专业化、智慧化。

(四)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育研究

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语言服务学科对标国家需求和时代要求的顺势之举,是提升应急语言服务覆盖面和针对性的现实要措。

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质量的提升是政府、高校、行业共同施力、多管齐下的结果。作为政府部门,应及时召集专职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设立应急语言服务专项管理岗位,开展应急语言服务情状调研,出台应急语言服务规划纲要,建立应急语言服务预案制度,制定和宣传应急语言服务细则指导手册,充分发挥政府应急语言服务者和引领员的职能。作为人才培育的直接参与者,高校要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入应急语言服务等课程,建设应急语言研究基地,创建应急语言语料库,开展应急语言服务专门用途教学,提升学生应急语言服务意识,改善学生应急语言运用的质与量,增强学生应急语言翻译水平和沟通能力,促进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急语言服务行业应在反思过往语言服务质量之上,深入推动应急语言服务线上和线下互融平台建设,推进语言服务软件和技术工具开发,加强语言服务人才的精化培训,完善多语服务咨询体系,增进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竞争力。

应急语言服务是国家应急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关乎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安生乐业。语言工作者应增强应急语言服务意识,提升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应急语言服务中的作用,大力培养优秀的语言服务人员,为建立健全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发挥语言防灾减灾功能,优化语言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立非,任杰,孙疆卫等.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2(01):21-30.

[2]屈哨兵.语言应急和应急语言[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6):101-110.

[3]郑泽芝,徐铂.应急语言服务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03):43-49.

[4]滕延江.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2(01):31-44.

[5]张天伟.国外应急语言研究的主要路径和方法[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5):67-78.

[6]滕延江.论应急语言服务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6):88-96.

[7]沈骑,康铭浩.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言治理能力规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5):64-74+2.

[8]王春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与社会治理[J].社会治理,2020(03):42-49.

[9]王辉.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2):8-10.

[10]王玲,谭雨欣.团体语言应急能力构成及在防疫中的体现[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3):31-39.

[11]汪高武,庞博,李晨光等.讯飞语音输入法方言识别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评估[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5):48-56.

[12]唐川,李若男.信息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04):426-438.

[13]王立非,穆雷,廖荣霞等.全球抗疫中应急语言服务响应与人才准备的多维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20(04):46-54.

[14]穆雷,刘馨媛.重视并建设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養体系[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7(03):24-31+156-157.

[15]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2(03):13-21.

[16]郑璇.新冠肺炎疫情下听障人群语言应急服务的思考[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3):40-49.

[17]郑璇.加快推进中国手语翻译的职业化——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思考[J].残疾人研究,2020(01):24-3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语言服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217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展望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