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情景游戏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5-27权金文

学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也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为他们参与更高阶层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总结和归纳了情景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随后以预设目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访谈四个阶段为主,将情景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融入其中,构建起流程过渡自然、游戏内容丰富、教学目标合理的情景游戏教学模式,最终在游戏教学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游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6-00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22

情景游戏指的是围绕著特定的情景展开游戏活动的一种趣味化、高效化的教学模式,它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情景游戏,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破解传统课堂模式中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参与性不强的僵局。教师应以现阶段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点,做好情景游戏的教学准备,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游戏场地,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情景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趣味化原则。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对抽象化的事物会产生排斥情绪,所以教师设计和应用的情景游戏应具备趣味化的特征,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形式建设情景游戏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游戏教学的功能和价值。第二,实践性原则。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设计和应用游戏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情景游戏中进行操作和探究,使其通过游戏习得数学知识,并能在实践情景中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三,指向性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情景游戏,教师要以具体的目标为导向,根据提前设定的目标选择对应的情景游戏,让学生在生活情景游戏中启迪智慧、在故事情景游戏中溯源历史,从而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情景游戏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预设目标,设计游戏方案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特定的目标展开。在情景游戏教学中,为了达成特定的目标,教师可以预设目标,针对小学不同年级的课程教学内容,设定课程教学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情景游戏教学模式设定更加细化的目标。而为了增强目标的精准性,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和分析工作,在集中备课阶段,对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等进行研读,提取出核心思想和理念,记录在“教学工作记录册”中,将其作为设定目标的依据。通过此方式,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能精准地链接教学内容,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1]。而后,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开启设计游戏方案的工作,将情景游戏的类型、包含的内容、理应达成的效果等多项元素融入方案中,并规定学生在游戏中充当的角色、应实施的行为等等。这样有助于增强游戏教学的有序性和指向性,不仅细化了教学的流程和环节,还能使得学生明确自身在游戏教学模式中所处的位置。同时,在确定最终的游戏教学方案前,教师也要将游戏方案的初稿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为情景游戏教学模式出谋划策,以此体现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经过学生润色的游戏教学方案,其可行性也会更强,这便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打下了基础。

(二)课前准备,筛选游戏素材

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情景游戏,其效果与游戏素材丰富与否直接相关,如果教师提前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和道具,那么游戏的场景便会愈加逼真、游戏环节的过渡也会更为流畅,反之,游戏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着力筛选游戏素材,准备与课程内容和情景游戏相关的素材,强化数学游戏的实际效果。

1. 链接课内教材,挖掘素材

在情景游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课内教材中包含的数学概念、数学案例和拓展资源,搜集和挖掘有用的素材,有利于提升游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从这一论点出发,教师应在课前准备阶段对数学教材中引进的插图和文字资源等进行细致研究,提炼出其中适合开展游戏或与游戏相关的素材,将其集中和归纳起来,如教材中的插图便可作为游戏活动的素材。这样的游戏素材既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素材充足的情况下,游戏活动的发展进程也会愈加顺利。除了直接从课内教材中提取素材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案例或者数学概念从课外数学读物、数学文摘等资源中寻找拓展化的材料,将其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数学课堂上,以这些素材作为情景游戏的助推力,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素材的支持下获得更为多样化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为牢固地记忆知识。自此,小学生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以及数学知识的印象也会更为深刻[2]。

2. 自主制作道具,引进素材

在互动性情景游戏中,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需依托于特定的游戏道具,不过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省略了道具,导致学生只能凭空想象道具的形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就不够全面。基于此,为了推动情景游戏的顺利展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游戏所需的道具,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让学生根据数学课程教学以及情景游戏的目标制作相应的道具,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而且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其制作的道具是否满足了数学教学的要求,是否能够为数学教学所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明显加强,学生也能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再者,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道具,教师应通过创建合作小组的方式,结合数学教学中的“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四则运算”等方面的知识,绘制道具的模拟图形,促使学生制作出数据精准、尺寸正确的游戏道具。在合作绘图和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感也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情绪,有助于创建数学“新课堂”。

(三)课中实施,建设游戏系统

针对数学课程教学的不同目标,教师需选择不同类型的情景游戏,以此增强情景游戏的精准性和目的性。因此,在课中实施阶段,教师可以建设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游戏系统,从细化的教学目标出发,引领学生在情景游戏中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

1. 于生活情景游戏中启迪智慧

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依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实施情景游戏计划时,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以此加强游戏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在此论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启迪学生的智慧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目标,以目标为教学的导向,精心设计生活情景类的数学游戏。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观察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要素,掌握与小学生相关的生活热点话题,积极寻找生活素材与数学教学的链接点,据此制订生活情景游戏活动计划,以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象的素材作为游戏的内容。如此,游戏活动便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促使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感受游戏中包含的数学真谛[3]。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启生活情景游戏,将提前制作和准备的道具摆放到位,让学生在购物、里程相遇等生活场景中展开游戏活动,引领他们与同学进行互动,通过对话、猜谜等方式了解数学问题的具体条件,并能在其中应用基础的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语言引导的方式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从而加深他们对游戏情景的理解,如此往复便能达成高效教学的目标,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2. 于竞技情景游戏中激活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假如学生的思维灵敏、反应速度快,他们便有可能探索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多元路径,并能在数学课堂上提高解题能力。基于这个前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竞技情景游戏,将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体育运动精神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竞技中提高数学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类型,设计心算、口算等运算竞技游戏,提前制订有关于游戏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将课堂布置为竞赛场地,并引导学生以个人或者组合的方式参与比赛,在竞赛中比拼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驱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教师也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数学课堂上,在竞赛游戏开始前为学生讲解公平竞争的游戏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竞赛的成与败,进而在数学课堂上完成教学和德育的双重目标。

3. 于表演情景游戏中深化体验

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表演情景游戏活动,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鉴于其具有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将表演情景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游戏中,并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理清数学概念的必备元素和基础元素。由此入手,教师应依据学生感兴趣的表演模式,开展“谁是卧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口头叙述和肢体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手中的卡片。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强化了表现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在辨析和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印象并及时分辨出易于混淆的概念或理论。同时,在“谁是卧底”的数学表演情景游戏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反应,让他们在观察中找出破绽,增强学生提取信息、明确问题主干的能力,从而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 于实践情景游戏中增强效能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实践是学生通往知识阶梯的唯一路径,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和认证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换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为导向,于实践情景游戏中增强数学课堂的实际效能,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学活动的范围延伸到课外,创建职业体验、动手操作等实践情景,挖掘不同职业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教育元素,将其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搭建积木、测量土地、园区购票等与社会职业相关的情景游戏中锻炼运算、测量、数据分析等技能,驱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链接起来。在此基础上,无论是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自身,其效能感都能有所增强[4]。

5. 于故事情景游戏中溯源历史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材在编排上引进了更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这也说明教师应将历史文化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素材,也要引导学生溯源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历史演进进程。根据教材的编排特征和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故事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故事中溯源、在故事中了解和解读数学文化,明确数学概念的来源。由此,学生便能更加扎实地记忆数学知识。在引进游戏时,教师要依据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公式等要素,结合课内教材、互联网平台等途径搜集的信息,选定相应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数学家的生平故事、中外著名的数学现象,如“七巧板”的来历等等,制作为卡片、连连看等游戏资源,让学生据此展开游戏活动,促使他们在故事情景的熏陶和渲染中体会数学文化。此外,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教师在故事情景游戏中也要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形式导入游戏,加强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四)课后访谈,总结游戏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推动情景游戏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重视游戏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工作,将课后访谈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根据“游戏观察表”记录的具体数据以及学生的个体化特征,以一对一的形式询问学生的意见和感受,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愿得到了满足,他们也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意见。此外,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教师也要针对学生在访谈中表达的真实意愿进行数据归纳和分析,理清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个性问题,为后续的情景游戏提供参考性意見。由此,情景游戏的具体实施效果一目了然,教师也能明确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便能促进游戏教学模式的长足发展。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师以情景游戏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求,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和筛选游戏素材并引进多种类型的情景游戏,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刻体会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由此,学生便能在游戏中提升课堂参与度,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也逐渐加强。

参考文献:

[1] 吴事禄.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设置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84.

[2] 潘维.谈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才智,2020(14):103.

[3] 冉瑞彪.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2020(28):218.

[4] 唐春梅.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37):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权金文(1970.10—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