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泰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2-05-27王小东
名师简介:王小东,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为江苏省泰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真题回放
100,是一个数,或是一段岁月,抑或是一种追求、目标、期待……
请以“一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的题面、导语和写作要求互为犄角,勾勒出以数理、文史、规则等为一体的写作时空。
首先是文题“一百”。从数学视角看,它是一个数,呈现方式为“100”,是第一个整百数,是三位数中最小的合数、自然数、偶数、平方数,其中隐藏着数学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诸多隐喻性关联,据此可以生发出无数陌生而新奇的表达空间。从语文视角看,“一百”包含着十个十,代表着十全十美、圆满、完美;也隐含着风俗和历史等元素,如小孩过百日、老人过百岁、建党一百年等;还可以关联起文化意蕴丰富的众多成语,如百年好合、百花齐放、百炼成钢等。
其次是导语。它提供了数字、时间和愿景等视角,既是对文题内涵的含蓄诠释,也是对写作方向的一种导引。无论是选取一种视角,还是采用全知视角,都要遵循健康的价值观取向来书写生活,抒发情感。
再次是写作要求。不能简单地把“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看成是约定俗成的套话,而应该从考场作文的规约性出发,在行文中体现出文体、字数和书写的限定性与规范性。
总而言之,文题寻常见,深意需发现,写作无困难,成功在思辨。当然,思辨未必就是要写议论文,就初中阶段而言,还是提倡同学们写好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复杂记叙文。
迷津指点
1.可书写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类媒体上日日可见数字“100”,这也是本道作文题命制的动因。同学们既可以忆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史明志,也可以激活思维、拓宽视野,开掘其在数学、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丰富意蕴,书写自己独特的认知与思考。例如:可描写“一百”所关联起来的身边故事,可阐述“由一而百”中蕴含着的量变与质变之道,可生动说明“一百”的数学特性与工具性价值等。
2.可讲述过往岁月,抒发情思。
导语中的“或是一段岁月”可以是一个过程、一段时光、一场旅程……写作空间极其广大,如小孩过百日、老人过百岁、中考百日冲刺等,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价值坐标,都可以叙写出情思摇荡的文字。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点”,写作时立足于此:或将其看作终点,回顾过往时光中的人和事;或看成新的起点,由此开启新征程。
3.可盘点心中向往与理想。
导语中的“抑或是一种追求、目标、期待……”,其中包含着更为宽广的写作空间,“追求”“目标”“期待”等关键词都可以化为某种具体的愿景或行動。例如:考试追求满分、期待结局十全十美、祈愿梦想圆满实现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省略号,它让写作具备了无限可能性,可以催生无穷思考,生成浩瀚文字,形成锦绣文章。
佳作赏析
一百
文/泰州一考生
“我们一起从一数到一百,你就睡觉,好不好?”
我小的时候好动,数起数来却格外有耐心,奶奶就这样哄我睡觉。也不知道数到多少,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眼惺忪的早晨,映入眼帘的是从窗户照进来的光束。空气中的灰尘在光束中飘飞,仿佛数万颗星星在游荡。
老家的院子,大多数地方是砖头砌的、水泥糊的,唯独大门是木头做的。那高高的木头门槛上,满是裂痕。
没有雨的夏天是不能称作夏天的。我总喜欢站在门槛上“走独木桥”,或是扶着两旁的木门,伸手去接屋檐下的雨,并想象着雨水怎样从瓦片上走楼梯似的浩浩荡荡下来。
“一、二、三……”我盯着某处的雨滴,看它每隔几秒下落一次,就这样数着,能开心上大半天。
从此,我似乎与水有了不解之缘。院前的洗手池边有块青石板,奶奶洗碗时会站在上面。石板上表面早就被奶奶的布鞋磨得平滑了,侧面却仍是坑坑洼洼的。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将大盆、小碗、不锈钢勺从厨房里统统“洗劫”出来,又在干净的盆里挤满洗洁精。那时的水龙头可不像现在这般细水长流,而是像消防员叔叔的水管那样——拧开有些生锈的水龙头,水一下子全喷出来,盆里溅满了泡沫,亮晶晶的。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我用小勺把泡沫装进碗中,刚好三十勺——放在阳光下,欣赏。泡沫在阳光下挨个儿地破碎,像精灵在作法,像莲蓬裙在舞动……至于剩下的那盆水,管它呢。
妈妈总嗔怪我“作水”,奶奶却坐在矮矮的木头板凳上:“又在帮我‘洗碗’啦?”还拍手哈哈地笑。
老家的门前是条窄巷,每次走过,我都会数一遍,共十三扇大门十三户人家,却只容得下一辆电动三轮车走过,还磕磕绊绊的。雨天,从巷子这头走到那头,必定会走湿一双鞋。
巷子窄,邻里的关系却近了。奶奶总喜欢去别屋打牌,我和小伙伴就玩起了捉迷藏。“九十八、九十九、一百!躲好了吗?”
没有人回答……
玩着玩着,家家户户就都开了灯——是傍晚了。这时,整条巷子都响起锅碗碰撞的声音,飘出饭菜的香气。站在巷口朝天空望,天空像蒙着一层雾。路灯也亮了,路灯之上,就是月亮。
据说,人在回忆的时候,是最敏锐的。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中,看到了生活——那时候的人们,怀着真诚与耐心,踏实地生活。这不禁使我佩服起自己从一数到一百的耐心,以及对待生活的热情。琐事中,总能充盈起生命的活力。
“修煤气灶……”
(以独句成段的形式开篇,把“一百”置入“数数睡觉”的情境。“数数睡觉”这一常见的儿时场景虽是小作者的个体生活体验,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而为接下来的叙写奠定了温情、真实的基调。
真实再现儿时所见。如果没有细致观察的能力,不可能表现得如此生动形象。
这是“数数”这根线上的第一件事:数雨滴。
第二个“数数”的场景:数泡沫。
第三次“数数”:捉迷藏。
情到深处也讲理,小作者从充满情味的童年生活中,领悟到了生活的哲理,于是,那些有意思的片段就都有了不寻常的意义,文章内涵也一下子丰富起来。
伴随着一声充满市井味道的吆喝,行文结束,但作品的韵味却像这声吆喝一样,悠长,绵延,令人回味。)
综合点评
小作者以奶奶哄自己睡觉的场景开头,但并不耽于对祖孙相伴的童年时光的回忆,而是以“一百”为圆心,将叙写的半径扩大至有更多人参与的童年生活,最终表达出对充满情味和烟火气的生活的热爱。其高明之处在于:用“数数”这根线,一口气串起了儿时生活的多个片段,这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场景,经过记忆加工,如窖藏陈酒,香味醇厚。孩子的童真,祖辈的宠溺,邻里的和睦等,在小作者笔端悄然流淌,细细品咂,回味悠长。
一百
文/泰州一考生
“倒计时一百天了!”我从恍惚中抬起头来,只见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已经把倒计时牌挂在黑板旁的白墙上,那鲜红的“100”像一道强光,刺得我眼睛发疼。
心中的弦微微绷紧了些,我却仍装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你,出来一下。”班主任指指我。我有点意外。走到教室外,她递给我一张作文稿纸,是我的作文,一个鲜红的“0”赫然在目。我不敢相信,惊异地望着她。她推了一下眼镜,狡黠一笑:“回去升格这篇作文,从0开始,满分100!”原来这样,我略微绷紧的弦松了下来。我写作文素来随心所欲,以致时有失手,但凭自己参加作文竞赛得过两次奖的水平,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日子照常过。到了交作文的那天,我匆匆改了几句话就交上去了。哪知下午科代表就把作文发还给了我:“-20”!凌厉的笔锋似乎是老师那倒竖的柳眉,“从基础做起”的评语更是让我心头一颤。
我开始了中断已久的每日积累。早读课上,我大声朗诵着素材本上那些曾经令我眼前一亮的句段;放学以后,我坚持阅读课外书刊,圈画好词好句……阳光打在窗边盆栽的枝叶上,葱茏的绿意蔓延进我心里。
又到了快交作文的时间。我修改了描写的语段,平日的积累此刻信手拈来。我开始期待新的评分。
“60分。”笑意从我的嘴唇开始,迅速延伸至眼眶。评语依旧鲜红:“生活化的场景和描写,更能打动老师。”
我开始关注生活。5分钟的学习间隙,我或仰望天空,或照料教室外的花草,或看食堂的师傅挑起沉沉的泔水桶,或听保安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在一个个细节中,我慢慢走进了生活的深处,而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也越来越小。转眼就是五月,窗外的阳光似乎沉不住气了,变得喧闹起来。
再次发下来的作文是80分,紧接着的“二模”成绩也是形势大好,我的步伐輕盈得几乎要飘起来。阳光愈发炽热、晃眼,我有点看不清路了。
终于有一天,班主任将我喊至办公室,打开电脑给我看一组文章,是关于袁隆平爷爷的。一篇一篇看下来,我不由得脸上发烫。“读懂了?”她似乎漫不经心地问道。“懂了。”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袁隆平爷爷的身影,心也渐渐沉静下来,按照计划推进着各科的复习。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改了99次,那篇升格多次的作文又发下来了,鲜亮的“100”瞬间将我点燃。“100,即必胜!”文末的评语仿佛老师鼓励的目光,又如斜挂在西天上的夕阳,散发出柔和而令人心安的光芒。
捧着这篇获评“100”的作文,我久久不愿放下。我知道,这个“100”以及那承载梦想、拼搏和收获的一百天,会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始终发光。
(开篇点题。比喻的手法既写出倒计时牌上“100”的醒目耀眼,也隐含着小作者对这个数字的抗拒。“鲜红”“黑”“白”几种对比鲜明的色彩,极具视觉冲击力,一下子将读者带入迎考的紧张氛围。
学习的样子是美好的,如同阳光照在绿植上,一片生机。
寥寥数语,交代了平时被忽视的生活场景。原来,这些生活的细节并非目力不逮,而是心志未到。伴随着倒计时牌上的数字的减小,小作者的内心却渐渐充盈,连阳光都和以往不一样了。
这一选材体现了小作者关注社会热点的语文素养,值得称赞。
升格作文质量的提高和自己心智的成熟,会助力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文末点题,升华文章主旨。)
综合点评
这篇作文不落窠臼,具体讲述百日冲刺阶段,“我”在老师指导下升格作文的故事。“0”“-20”“60”“80”“100”,小作者通过分数变化,让这个平常故事波澜起伏,展现出较强的叙述能力。全文采用双线设计,除作文升格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中考倒计时百天中,自己心灵的成长。围绕两个“一百”,小作者展现了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心智的成长,扣题准确,结构精巧。最后的升华也是水到渠成。
一百
文/泰州一考生
云霞铺满天空,微风拂过老墙;两幅墙画,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五一这天,我和表弟回乡看望爷爷奶奶。到了村室门口,只见村支书站在大门旁,盯着大门两侧的围墙,神情忧虑。打听后得知,村里要以“建党一百年,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画墙画,材料都准备好了,就缺个会画的人。
我想,自己从小学画,是时候施展一下本领了,也算为家乡做些贡献,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于是,我毛遂自荐:“我来试试吧!”
迎着众人期盼的目光,我接过五颜六色的颜料,拿起毛刷。墙面太大了,随意发挥很容易构图不和谐,再加上墙面坑坑洼洼,颜色也涂不均匀。阳光下,我静静思考。
我先请爷爷用水泥填补凹陷处,再用石灰水刷白,一张光滑洁白的“画布”就呈现在眼前。我用铅笔画出网格,准备先勾勒出轮廓,然后上色。
村室的热闹吸引了许多放假回来的中学生,他们纷纷提出建议。
“建设新农村的那幅要加上现代化元素,才能体现‘新’字。”
“还要有农民伯伯的笑脸,才能表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那幅,还要加上农村元素,更接地气。”
……
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开始创作。
铅笔在墙上滑行,毛刷在空中飞舞……
“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这大片的铺色,是金黄的麦田;这整齐的工笔,是俨然的房舍;这灵动的没骨,是青葱的树木;这细致的描摹,是农民的笑脸……
身边帮忙的表弟虽然满头大汗,却也干劲十足。我们相视一笑,擦了把汗,继续挥毫。
夕阳映红了天空,另一幅墙画也终于完成了。中间是大大的“一百”二字,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周围有党徽,有麦穗,有农民,象征着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小康。整幅墙画,光彩夺目,真可谓“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
两幅墙画与这乡村的暮色交相辉映,显得格外美丽!
村支书也满面笑意:“谢谢你们!有你们撑起祖国的未来,真让人欣慰!”为建设美丽乡村、庆祝建党百年贡献一份力量,我们也感到欣慰。
建设好农村,是党和政府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完成党的使命,发展农村,建设家乡,这一接力棒,很快就要交到我们这一代的手中!
天空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映射出光彩,村庄在暮色中安静下来。
那两幅墙画,那鲜红的“一百”,向着未来,发出闪耀的光芒!
(“云霞”“天空”“微风”,组合成唯美的画面,营造出令人愉悦的氛围,如此,那两幅“墙画”的内容就更让人期待了。开头激趣的方式很自然。
墙面的坑洼灰暗不仅凸显了后文中两幅墙画的光彩夺目,也使得情节发展张弛有度,为下文写大家的思维碰撞留下了空间。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极具匠心。
略写绘画过程,使文章中心更为突出。
点题,细说“一百”及墙画的意义,为下文深化文章主旨做铺垫。引用宋代诗人曹勋的诗句,恰如其分,使文章更具有文采。
议论水到渠成,点明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和自己的关系。文章主题宏大但不空洞,可见小作者的构思着实巧妙。
首尾呼应。环境描写既暗示时间的推移,又反衬出墙画上“一百”的鲜红与闪耀。)
综合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點在于立意。文章紧贴两大热点话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大而具体,思想深度和笔力都很出色。小小少年有农村生活经历,用画笔在院墙上作画,画出了对党的祝福,画出了党领导下乡村振兴的宏伟愿景,又通过议论点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党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新农村美好未来的向往。文章语言生动,尤其是环境描写,宏大的空间、瑰丽的色彩、唯美的画面、优美的意境与党的百年历程、新农村的美好未来融为一体。
新题练笔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请以“做自带光芒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人生能够倒着走,相信很多人都会走得很好,但人生不能够倒着走……
请以“没有如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