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人日以远,典刑在夙昔

2022-05-27陈方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4期
关键词:夏衍奥黛丽赫本

陈方瑜

宇宙之中,事事物物都有变。世间万物不是亘古不变的,总在变与不变之间兜兜转转。大自然有可变的,有不可变的;人世间有可变的,有不可变的。

时间变了,青春,永不褪色。

但到底不同了,我们的眉梢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多少青春,就这样悄悄过去了。青春容颜迅疾而变,青春的精神却亘古不变。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时过境迁,年华消逝,但只要坚定理想,在心中竖起信念的旗帜,我们就会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就像袁老,从青葱岁月到鲐背之年,为梦想规划人生,成就了一段不朽的人生。

朝代变了,义,永不消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认准了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义。这个青铜般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复返的箭镞镇定地踏上弓弦。死士,他的荣誉就是慷慨赴死。其生命终结了,但后人的思念和仰望不变。一位因失败而成功的人,一位因倒下而伟大的人,他的名字,成了一座千古美学碑名。

时空变了,美,永不消失。

一个人的飘逝就像落叶,就那样静静地、美丽地躺在那里……1993年奥黛丽·赫本不幸去世,在她生命垂危之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曾号召所有的修女为这位“罗马假日”里的公主祷告。生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但奥黛丽·赫本留给世人的,是永远的美丽,是心灵的慰藉不会被遗忘。

时代变了,民族精神,永不磨灭。

一位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其曲折坎坷、沉浮跌宕的命运折射着中国20世纪革命历程——夏衍虽然已驾鹤归去,但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巨匠,他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却名垂千古。拥有超凡毅力的夏衍,秉持奋斗精神的夏衍,心怀祖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夏衍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王開岭曾说过:“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它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道路。”这些人,都是精神明亮的人,是世间的黎明,他们在变幻的社会中恪守不变的情怀。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世事变迁,却总会有许多的不变:不变的忠义、不变的高尚、不变的美丽、不变的伟大的灵魂。它们化作精神的力量注入历史长河,影响着世界,滋养着后世人的心灵。正是“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5G时代的到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博鳌论坛的成功举办、“祝融号”的火星探测……中国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今天的发展繁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源自精神力量的支撑。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不仅在于物质的支撑,还要靠精神的接力。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注入一种血性、刚性、韧性。民族精神代代相承,激励着不屈的中华儿女。改变是为传承那不变的精神;坚守不变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葳蕤蓬勃。

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坚守这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齐心协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注脚。

本文纲举目张,主体脉络分明。从“时间变了,青春永不褪色”“朝代变了,义永不消逝”“时空变了,美永不消失”“时代变了,民族精神永不磨灭”四个方面阐述“变与不变”的关系,引用事例,生动典型。书卷气浓,从标题到文本,援引妥帖大气,使文章具有雅致的色彩。

猜你喜欢

夏衍奥黛丽赫本
夏衍巧改剃头诗
奥黛丽·赫本与书
奥黛丽赫本
对艺术的尊重
澡缸里的国王
夏衍的不敢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赫本的回信
痴情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