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城令箴》简述

2022-05-27郭军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6期

郭军亮

摘 要:阳城县衙二堂北中部内墙上现存《阳城令箴》碑刻一通,为明代理学大师、光禄卿马理所书。该箴言诗肯定了县令韦文英的政绩,赞扬其施政纲领,勉励做到更好,对韦文英影响很大,为其从政指明了方向,是研究马理理学思想和书法造诣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文章结合《泽州府志》《阳城县志》等文献资料,对《阳城令箴》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阳城县衙;《阳城令箴》;马理;理学思想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09

阳城县衙位于阳城县城内凤凰东街,据《阳城县志》记载,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明清两代多有修缮,清同治二年(1863)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晋城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大堂、二堂,两侧有钱粮房、武备房、简房、招房,西侧偏院内建有壮班房,总占地面积1146平方米。大堂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花梁题记,清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七檩前插廊式构架,斗拱三踩,单抄单昂,梁架施彩绘,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斗拱一踩。二堂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建筑,前檐承檐木柱下部均用短石柱、杌凳石柱础和素覆盆式柱础从上到下三层拼接,一方面是旧物利用,一方面表明县衙为政者的清廉。

1937至1939年,阳城县衙先后是阎锡山旧政权以及阳城抗日县政府的机关驻所。1940年4月阳城被日军占领,这里是日伪维持会的驻所。1945年5月,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迁至此地。1946年初,阳城成为太岳区的首府,太岳行署机关与县政府同驻阳城县衙,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丽生以及秘书长卫逢琪等领导人在这里居住和办公。阳城县衙是阳城县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见证了太岳行署在区党委的领导下,领导全区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恢复发展生产、大力兴办工商业、繁荣集市贸易、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1949年8月底,驻阳城4年之久的太岳行署机关撤销。在县政府搬迁之后,阳城县衙被一些单位用于办公,屡有挤占破拆,大门楼、钟鼓楼、钱粮房等被拆除。2012年县文物部门对阳城县衙进行了维修,复建了钱粮房、武备房和壮班房等建筑。

阳城县衙二堂北中部内墙上现存有《阳城令箴》碑一通,是明代光禄卿马理为其学生韦文英所写。该碑书于嘉靖乙巳年(1545)正月初一,石质长方形,高179厘米,宽152厘米,杌凳石基座,基座高34厘米,宽同碑身。碑身周围雕刻卷草纹,阴刻,共计178字。碑刻内容如下:

泾阳韦子,三辅之英,嘉靖壬寅,徂令阳城。

阳城有氓,孔顽孔谗,土芥视长,欲践且芟。

令乃莅事,惟廉惟公,明威之下,人服政通。

惟是顽谗,吁天作孽,御史明法,乃自取灭。

稂莠既除,良苗怀新,下民咸宜,长夫尔亲。

母自尔亲,奖能奖贤,山亏一篑,前功尽捐。

母自民宜,尔依尔鸠,政或有贰,化为寇仇。

母自吾武,蹈善有庆,盍益勉旃,匹昔循良。

富之教之,益以无倦,母安小成,止于至善。

嗟嗟阳城,师生意暄,徵予矢诗,爰著箴言。

嘉靖乙巳元日

光禄卿马理为门人韦文英书

《阳城令箴》碑书于嘉靖乙巳年(1545),县令韦文英任职阳城已有三年的时间,是师傅马理赞扬学生的执政纲领,肯定其政绩,勉励做到更好的箴言诗。碑文对研究马理本人的理学思想和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对县令韦文英执政和为人有很深的影响。本文根据《泽州府志》《泾阳县志》《阳城县志》以及马理所著的《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阳城科贡题名记》(收录于《阳城县志·艺文》),对本碑刻简单进行论述。

1 马理生平

马理(1474—1556),字伯循,号溪田,陕西省三原县人。明弘治十年(1497)举人,正德甲戌年(1514)进士。一生任职坎坷,屡起屡伏,曾官至吏部稽勋员外郎、南京通政司通政、光禄寺卿等职。嘉靖辛丑年(1541),受托总纂《陕西通志》。晚年在商山书院内讲学,精三礼之学,是明后期著名的理学大师,有“今日横渠”之誉(横渠先生,言张载,陕西眉县横渠镇人,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理学闻名,创“关学”学派),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6)关中大地震,享年82岁,天启初年(1621)追谥忠宪公。有诗文集《春秋修义》《尚书疏义》《溪田文集》等传世。

2 《阳城令箴》是马理理学思想日臻完善的表现

西漢戴圣《礼记·大学》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的“三纲领”。《阳城令箴》主要从这“三纲领”方面来进行阐述,另又增加了一些实用性的内容,是马理理学思想日臻完善的表现。

①明明德—弘扬善良光明之德。“令乃莅事,惟廉惟公,明威之下,人服政通。”—你刚到任做县令,必须公正廉洁,当作表率,如此方能政通人和。“母自吾武,蹈善有庆,盍益勉旃,匹昔循良。”—关键在于自身有维护仁义的能力,要树立道德模范,大力宣扬仁政、德政,让人们向模范学习,遵守善良之德,天下方能长久安宁。

②亲民—“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即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稂莠既除,良苗怀新,下民咸宜,长夫尔亲。”—清除害群之马之后,新的好的社会风尚开始形成,百姓皆和顺,民众也能和你一起走上革新之路。“母自尔亲,奖能奖贤,山亏一篑,前功尽捐。”—主要在于你能够推行革新之政,奖励能者贤人,崇尚先进,否则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③止于至善—务求尽善尽美,追求道德上的最高境界。“富之教之,益以无倦,母安小成,止于至善。”—能够孜孜不倦,诲人无厌,使百姓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得到良好教育,先追求并做到小成,再追求最崇高的善行。

④严明法纪,推行法制—在施行德政的同时,制定统一的政令法制,能够一视同仁,广为推行。“惟是顽谗,吁天作孽,御史明法,乃自取灭。”—对于这些愚昧顽钝、危害社会的毒瘤,必须通过严明的法令,才能将其消灭。“母自民宜,尔依尔鸠,政或有贰,化为寇仇。”—关键在于你必须在百姓之中推行统一标准的法制,让他们团结在你周围,如果实行双重标准,政令不一,百姓就会对你充满怨恨,甚至成为敌人。

《阳城令箴》写作时,马理已有71岁,其学术思想已基本完善。通篇可见马理清晰的施政纲领:在推行《大学》三纲领之时,还要严明法纪,实行法制,统一政令,如此才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先争取小成小善,再追求至善之道,方能治国安邦,实现天下长治久安。其思想继承了张载关学崇实尚朴的宗旨,比之朱熹“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的务求极致、必达尽善尽美的思想更贴近实际,更便于实施,也契合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体现了其作为三原学派代表人,既融会贯通朱子与王阳明学说,又贴近实际的思想特征,在明清实学思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3 阳城令箴的书法价值

马理还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陕西省三原县城隍庙现有马理所书的《重修城隍庙碑记》,碑高约2米,用真、草、隶、篆各体丹书,书法价值极高。西安博物院现藏有马理的《行草七绝诗》纸本立轴,可看出其朴野不雕、气势纵横的行书风格。这两件存世作品能使人体悟到晚明书坛崇尚个性、力避平庸的些许风貌。

《阳城令箴》亦是真、草、隶、篆各体丹书,字体怀质抱真、端庄大气,笔法粗细均匀、柔中带刚,整体结构匀称、和谐规矩,是马理又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作品,增加了马理书法作品的存世数量,为研究马理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4 韦文英执政阳城的表现

韦文英将老师所书的《阳城令箴》刻碑勒石,树于醒目的位置,用来警示自己。他在执政阳城期间,也是严格按照师训来施政的。

4.1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泽州府志·职官传》记载:“韦文英,字本和,泾阳举人,嘉靖间知县。事初下车,刻石城隍庙曰‘太行巍巍,沁水潺潺,政有私枉,生不还乡。其盟心自矢如此。”韦文英作为马理的得意弟子,严格执行师傅马理的从政思想与理念,上任之始即以太行山和沁河为证,发出唯有公正之心、不枉一人的誓言,让百姓共行监督之事,鞭策自己做到廉洁公正,使自己能够起到公正无私的表率作用。《泾阳县志·人物志·宦业》记:“韦文英,居官廉有能。……归无余资,田庐未尝增拓也。”《泽州府志》《阳城县志》都赞“文英廉”。可以说,韦文英在阳城时为县邑创造出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升迁至永平府作管粮通判后,也一直廉洁自律,回归乡里亦没有多余的钱财。

4.2 树道德典型,作义士标兵

马理撰写的《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对此有记述。祖籍阳城县上伏村,时居河南夏邑县韩家道口镇的商人义士王海事亲孝、乐善好施、赈饥恤贫,尤其是剿贼有功,出资修城池、造兵器火器御寇,保护了当地百姓的平安,得到皇帝所赐的“好义坊”表闾嘉奖。韦文英作为阳城县令,欲勒石王海之行于东廊,让全邑之人学习,为此请教于马理,马理以“彰其义以劝善,此诚令之政也。令其行之哉!”赞扬韦文英的政令。从韦文英“阳城其本邑也,令乃不能奉行德义,昭其行以劝善,安在其为令焉?兹欲竖石东廊,勒其行,何如?”之言可看出他推行仁政、善政的急切心理。遍访诸里,寻得受皇帝表闾嘉奖的本邑人物,立即刻石昭示,以其为道德表率,号召全县仿效,希望出现一心向善、争做义士的社会气氛。

4.3 树先贤榜样,激励后人奋进

马理撰写的《阳城科贡题名记》对此有记述。原先阳城县的先贤题名,都写于木板之上,字小、事迹少且不易保存。韦文英决定勒名于石,增大字迹,细书从政简历等信息,将本县的科举名人都罗列出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学而优则仕,希望全邑形成努力读书、考取功名的良好氛围。读书人多了,社会生态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4.4 严明法纪,铁腕惩恶

《泾阳县志·人物志·宦业》载:“韦文英……执阳城时,有大豪两人者,故专凌铄其官,稍不如意则讼陷罢之。文英捕案伏法,相继死,境内肃然。”通过严格推行法制,杀一儆百,强力扭转了违法乱纪和社会不正之风,使社会秩序明显得到好转。

马理充分肯定了县令韦文英的政治主张—奉行德义,昭其行以劝善。韦文英学以致用,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理学三纲领与实际相结合,奖能奖贤、富民教民、严明法纪,去恶扬善、弃旧图新,人心向善向上,纷纷做好事、做善事,“境内肃然,久之,阳城大治”。马理对韦文英非常满意,为此在其所撰写的《阳城科贡题名记》中重书一笔:“其令也,宜民宜人,上官交以贤能与之,亦有志于上达者,余故因而厚望云。”《泾阳县志》记“名擅晋中,升永平府通判”。由于政绩突出,名扬晋中,韦文英升任永平府通判(府治在今秦皇岛市卢龙县,地域包括现唐山市大部地区、秦皇岛大部地区和辽宁西南部地区),这是对韦文英执政阳城最好的肯定。

5 《阳城县志》中的一处误笔勘校

《阳城县志·卷七·职官表》记载:“韦文英,陕西泾阳人,举人,二十四年任,有传。”但马理所书的《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记:“韦令,名文英,字本和,泾阳人,嘉靖壬寅岁令阳城云。”现存的《阳城令箴》碑书:“泾阳韦子,三辅之英,嘉靖壬寅,徂令阳城。”这两处所记韦文英任职时间均为嘉靖壬寅,即二十一年。韦文英还亲自将老师马理手书的《阳城令箴》勒石存世,记载错误几无可能。故《阳城县志·卷七·职官表》的“二十四年任”有误,应改为“二十一年任”。

《泾阳县志·人物志·宦业》记载:“韦文英,字德华。”而《泽州府志·职官》和《阳城县志·职官》中均记载:“韦文英,字本和。”马理所书的《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和《阳城科贡题名记》均记“令名文英,字本和”。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包括《永平府(直隶)志》,可惜均无法旁证。马理与韦文英的师生关系甚笃,马理多次著文,韦文英勒石,应无错误可能,但《泾阳县志》收录时必有所依,故不敢妄言。也许韦文英,字本和,别字德华也有可能。

马理在阳城县留下《阳城令箴》碑刻和《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阳城科贡题名记》等墨宝,《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阳城科贡题名记》原也是碑刻,现不存,文章收录于《阳城县志》。根据《义士阳城王海表闾记》马理与韦文英师徒二人一问一答如拉家常的描述手法,结合马理在阳城的遗作较多,推测马理可能在阳城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不顾年事已高,跋山涉水,从陕西来到山西,尽心辅佐韦文英执政,足见师徒情深。

《阳城令箴》对于研究明代理学大师马理的理学思想和书法造诣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可稽考,可证史,是对韦文英政绩的总结和肯定,也给韦文英的从政和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影响深远。韦文英做官公正廉洁,在其退职归乡后,家无余财,田地房产亦未增置,為明代后期的官场送来一缕清风,实属一个公正廉洁的清官典范。

参考文献

[1]朱樟.泽州府志[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

[2]政协阳城县委员会.阳城县志:同治版:点校版[M].晋城:政协阳城县委员会,2016.

[3]咸阳经典旧志稽注编纂委员会.清宣统:重修泾阳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