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实施路径探究

2022-05-27杨文娟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现实困境烟台市

杨文娟

摘 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本文聚焦山东省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依据相关数据,从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对人才返乡缺少吸引力三个方面分析了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从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四个方面简要介绍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索;最后提出烟台市从“优政策,引人才” “优环境,留人才”“优培养,育人才”三个方面优化乡村人才振兴路径,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现实困境;路径优化;烟台市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近5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提及乡村人才振兴相关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人才下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一、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

山东烟台是农业强市,“十三五”以来,烟台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获得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烟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713411万元,位列山东省第一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2.74亿元,也位列山东省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位列山东省第三位。烟台市农业农村发展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但烟台市目前存在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对人才返乡缺少吸引力等现实困境。[1]

(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烟台市乡村人才总量,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存在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非农化发展战略不断加速“三农”问题凸显,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加剧农村人力资本流失[2]。烟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内容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802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219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2.6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城镇人口增加928782人,乡村人口减少79486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04%。城市同样对人才充满渴望,近年来,各城市纷纷出台优惠人才政策,更是加速了人才向城市流动。一方面是优越的城市生产生活条件和优惠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又收益少的农业生产困境,导致乡村地区招揽人才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多种因素汇集,造成烟台市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二)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一方面是乡村人口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乡村人口质量的下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2021年烟台统计年鉴数据分析,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第四次人口普查约为7.16%,第五次人口普查约为8.96%,第六次人口普查约为11.45%,第七次人口普查则增长到18.12%。可以看出,烟台市全市范围内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在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相比城市地区更加严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势必影响乡村人才质量。青年人全部或部分脱离农业生产,一些年轻人甚至丧失了农业生产技能。而体力上老年人无法较好地完成繁重的农业劳动,脑力上老年人开展农业生产和乡村管理,往往过度依靠经验,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新的農业科学知识接受能力弱,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乡村人才振兴后劲不足。而且,烟台各乡镇地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也出现“老龄化”问题,“青黄不接”问题凸显。[3]

(三)农村对人才返乡缺少吸引力

2021年烟台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816.42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071.34亿元,占比约14%;2020年烟台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9434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2倍;2020年烟台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31843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15407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约是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的2.07倍。烟台城市和乡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相较于发达的城市,烟台农村地区交通、教育、医疗等供应不足,基础设施、村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短板。而且从情感上讲,很多父辈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对乡村人才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不愿青年人留在农村创业或者生活。这些都导致烟台乡村地区对人才缺少吸引力。有些人才到乡村地区工作,是为了丰富阅历,增添履历,长期留在乡村地区的真的不多。一些因乡土情怀返回农村的人才,也因农村地区创业配套设施的缺乏而离开。

二、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索

烟台市统筹推进各类乡村人才的建设,实施人才返乡工程,培育新时代“新农人”,回引在外优秀人才,努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后继无人”的问题。在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烟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人才培育

烟台市2012年开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该工程为烟台市培育了众多农业经理人、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农业人才,这些乡村人才成为推动烟台市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2018年开始,烟台市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工程开始实施,截至2022年2月中旬,已经累计培养公费农科生177人,首批实习学生已经报到。2019年成立烟台市乡村振兴学院,打造了乡村干部教育的良好平台。2021年烟台市高素质农民培训人数为5564人[4]。2021年启动“乡村振兴”(焊工)技能提升行动。烟台市域内符合参训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在定点签约机构可免费参加焊工培训。

(二)人才引进

烟台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龙口市获评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乡村地区向美丽宜居方向迈进,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乡村。完善针对乡村人才的资金支持政策,在专家服务基地经费资助、专家服务基地经费保障、创业场所租赁补贴、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培训补贴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镇单位工作。乡镇学校招聘时在户籍、参考比例、招聘方式等方面均有相关规定。

(三)人才使用

基层高级职称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直评直聘相关政策。例如,2021年烟台市共有43名人员通过农业技术基层副高级评审,20名人员通过基层副高级工程技术职务评审。直评直聘政策的实施,给基层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参评晋升机会,提升了部分乡村人才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减少了乡村人才的流失数量。烟台市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实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选派的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助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四)人才激励

烟台市蓬莱区出台“雁归工程”奖补政策,分类资助返乡创业人才;建立了本土人才动态管理台账,动态管理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等本土能人。龙口市黄山馆镇青年农民创业园,政府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系统化培训,并做好跟踪服务。开展烟台市乡村之星选拔工作。市乡村之星在管理服务期内,每人每月可领取政府津贴1000元。举办创业、乡村面艺師、苹果主题文化创意设计等面向乡村农民的技能大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烟台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分类评价乡土人才,更好地肯定职业农民的技术水平、专业能力,激励了一批“田秀才”和“土专家”。2021年度共有79名人员通过农民中级职称评审。

三、烟台市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优化

烟台市需牢固确认人才引领乡村发展的战略地位,引才育才并举,用才留才并重,与城市相结合,打好引才、留才、育才组合拳。

(一)优政策,引人才

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兼顾城市和乡村人才建设,协调乡村人才振兴和城市人才聚集[5]。将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制定人才政策要有针对性,避免笼统。通过政策引导,在烟台广大乡村地区形成珍惜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烟台市在实施乡村引才行动的同时,要给予回乡人员最大限度的政策保障。一方面,为人才在乡村筑牢干事创业平台,用优质农业产业、项目吸引人才,让人才相信在烟台乡村必定会“英雄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用优秀人才助推农业产业、项目的发展。

可巧用情感引才,发送“给在外游子的一封家书”,激发在外成功人士、本土大学生反哺家乡的情感、意愿;提供岗位时不拘泥于形式,满足个性化需求。面向城市吸引人才时,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吸引退休公职人员参与乡村振兴,为烟台乡村振兴汇聚“人气”。加大对典型乡村人才的宣传力度,扩大优秀乡村人才知名度,让其他人才看到奋斗目标。从单位入手,扫除体制机制政策障碍,畅通高层次人才向乡村自由流动的渠道。完善专家服务基地、乡村人才驿站等的建设,多种形式搭建城乡人才交流平台。

(二)优环境,留人才

防止“重引轻留”问题出现,“事业留才” “环境留才”“服务留才”并重,政策、服务、配套等联合发力,将人才留在乡村。现今很多乡村人才,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服务人才等,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中很多人经历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对生活设施标准的要求比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高。要继续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创造能够将人才留在乡村的生活环境[6]。

加强宣传烟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让更多的人看到乡村的“好”和便利,吸引人才“自愿来”。要帮助人才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看到发展机会,提高待遇,在税收、融资、用地等方面提供帮助,让善作为、敢担当的优秀人才在乡村能够大展宏图,进而提升人才自身价值,达到人才愿意留在乡村的目的,实现面对城市优惠人才政策也“不愿走”的目标。

(三)优培养,育人才

做好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企业等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人才要紧贴农村需求,各方发力,打好精准牌,促进“传统农民”向“技术性工人”转变。具体课程设置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制订短期、中期、长期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短期主要是教授农业生产技术,帮助村民成为“土专家”;中期主要是培养农业农村专业人才;长期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最终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尤其要注意农民培训工作与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衔接,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民宿康养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的培训。将人才“培养好”后,更要“发展好”,做好人才持续性服务,强化人才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村干部的培训活动,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引导人才弘扬、继承我国传统耕读文化,逐步打破城乡文化之间的藩篱,引导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深度融合。注重乡村人才技能培训的同时,培养乡村人才高尚的精神追求,组织乡村文化活动,防止乡村人才精神贫困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因素。做好人才跟踪服务,加大人文关怀力度,解决乡村人才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每年举办高质量的创意、技能等大赛活动,做到培养一批、激励一批、发展一批。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参加农机培训,用农业机械代替部分体力劳动,促进老年人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农村人才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王方玉,杨为.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1(23):112-113+130.

[2]吴忠权.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8(6):44-52.

[3]曹丹丘,丁志超,高鸣.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以青岛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2):181-189.

[4]烟台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人才培育促嬗变乡村振兴谱新篇——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引领烟台农村“新时尚”[Z].烟台市农业农村局网站,http://nongye.yantai.gov.cn/art/2022/1/13/art_20529_2916117.html.2022.01.13.

[5]刘玉侠,张剑宇.乡村人才振兴:内涵阐释、困境反思及实现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11):104-114.

[6]王喜红.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山东烟台市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05):13-18.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现实困境烟台市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