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5-26黄泳标
黄泳标
福建省老年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肱骨干骨折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多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1]。近年来,肱骨干骨折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保守治疗是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复杂的骨折类型,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治疗后患者易出现骨折愈合畸形或不愈合等问题[2]。因此,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7岁,平均(45.6±4.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空坠落10例,其他2例。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6.9±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空坠落9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X 线或CT 检查确诊[3];具备手术指征[4]。排除标准:保守治疗;临床资料不全;不配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稍垫高肩部,常规消毒、铺巾,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经上臂前外侧入路,按桡神经解剖方向分离暴露桡神经,用湿润橡皮膜将桡神经和周围软组织牵开加以保护,及时清理骨折部位,并进行有效复位;复位临时固定后,将锁定钢板根据肱骨弧度折弯,与肱骨形态一致后,沿肌组织深面、骨膜浅面间隙插入,在骨折端两侧用锁定螺钉分别固定6~8层皮质(3~4枚锁定钉),再在C型臂X线机(飞利浦 Zenition 70 C)辅助下确定骨折复位情况,保证复位良好。
试验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型号ZGX67,带锁髓内钉针、多用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稍垫高肩部,常规消毒、铺巾,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先于肩峰外侧至肱骨大结节顶端做纵行手术切口(一般长3~5 cm),然后用止血钳纵行分离三角肌,充分暴露股骨近端骨面;再将肱骨大结节顶部内侧作为髓内钉进针点,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扩髓,髓腔比髓内钉粗1 mm 即可;然后及时清理骨折部位,并有效复位;最后,固定骨折端,测量髓腔长度,固定髓内钉主钉,放置近端和远端锁钉;手术结束后,注意保护肱动脉,保持肩峰之间的距离,预防血管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术后,给予两组患处肩托带保护;术后3 d 起,指导两组进行肩肘关节功能训练。
1.3 评价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肩肘关节疼痛、桡神经麻痹等。(3)肩、肘关节功能:治疗后,选择肩关节Constant 评分表评估两组肩关节功能[5],内容包括内旋、外旋、外展、疼痛、活动水平、无痛活动到达位置等,总分为100分;选择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估两组肘关节功能,内容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度及日常功能,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肩、肘关节功能越强[6]。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试验组 30 72.3±8.9 110.4±10.2 55.9±3.9 10.0±1.2对照组 30 86.5±10.2 214.3±12.4 90.3±4.0 18.2±2.2 t 2.256 14.406 12.474 9.66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
2.2 术后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肩、肘关节功能
试验组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 评分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E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 评分表、MEPS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 评分表、MEPS 评分比较(分,±s)
注:MEPS 为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组别 例数 肩关节Constant 评分 MEPS 评分试验组 30 88.2±2.6 90.3±1.7对照组 30 77.3±3.0 91.4±2.0 t 5.929 0.915 P<0.05 >0.05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属于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肱骨干骨折患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患者需较长时间制动,不仅影响其术后正常生活,还可导致骨折对位对线变差[7]。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提升,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其中,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应用较为普遍,虽能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的弊端,且手术过程易影响患者的正常血管及组织神经,进而影响其术后功能恢复;加之,该手术需广泛剥离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可严重破坏局部血供,进而可影响骨折愈合。与钢板内固定术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可较少地破坏骨膜和周围组织,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
临床研究发现,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可有效避免大范围剥离患者骨折处的软组织,有效避免损伤桡神经,破坏骨折端血运。带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较稳定,远端带锁螺钉的设计可有效控制骨折处旋转移位,且对骨折内固定牢靠,术后患者不需接受外固定治疗,可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从而可有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在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手术效果,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准确定位进针点,以免导致骨折端分离或插入困难;(2)合理控制骨折旋转,避免出现旋转畸形;(3)在锁钉过程中,可先锁远端螺钉,再将髓内钉向外敲打,使骨折端贴合紧密;(4)由于肱骨下段髓腔呈三角形状态,皮质较薄且有向前角度,若在插入髓内钉时出现插入困难的情况,需拔出钉,调整方向后再次插入,切忌用力击打,导致医源性骨折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 评分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E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类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8],提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显著改善肱骨干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