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管理在降低医用输液泵故障率中的应用

2022-05-26伍志隆尤文军王东明通信作者张志芳谢根英

医疗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医用工程师科室

伍志隆,尤文军,王东明(通信作者),张志芳,谢根英

厦门市海沧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2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用输液泵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定时精确、流速稳定、报警及时的有源医疗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心血管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等科室的临床工作中,用于对药物流量流速的精确控制,极大提高了输液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1-3]。

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医学装备科核心条款要求,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的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4]。然而,通过汇总分析我院医疗设备维护报修情况发现,作为急救设备之一的医用输液泵的完好率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PDCA 管理对医用输液泵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以降低我院医用输液泵的故障率[5]。

1 医用输液泵质量改进(PDCA 管理)

1.1 计划阶段(Plan)

1.1.1 现状分析

我院于2013年上半年正式独立建制,近几年,随着医院的发展,住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医用输液泵的数量也由2013年的40台增加到了目前的150台,现有医用输液泵品牌5个,6种型号。本研究对2017—2019年全院医用输液泵的维修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医院医用输液泵的报修次数逐年上涨,累计发生故障115次,具体情况见图1。

1.1.2 原因分析

2020年1月成立医用输液泵PDCA 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包括设备科科长1名、护理部主任1名、设备工程师3名、护士长3名。质量改进小组成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员、设备、方法、环境4个方面考虑[6-7],发现可能影响医用输液泵完好率的原因见图2。(1)人员:使用人员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如未及时对使用后设备表面进行相应清洁后再行归位;科室人员轮转时未对新入科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导致使用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部分使用人员对设备配套管路(输液器)安装使用不当,相关仪器参数设置错误致使流速不准,异常报警;工程师日常巡检及定期保养维护不到位,常以走过场的形式进行,医用输液泵质控检测不及时,对存在故障隐患的设备未进行处置。(2)设备:各科室所使用的设备型号及品牌不一,设备使用年限较长、老化严重;部分设备缺少状态标识,设备出现故障时未悬挂相应的警示标志;未对新进设备进行相应的质控检测;部分设备缺乏相关的简易操作流程。(3)方法:缺乏完善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未制定科学的巡检保养计划;缺乏信息化设备使用维护记录;缺乏考核制度。(4)环境:设备使用环境混乱,部分医用输液泵未配置原厂输液架;设备存放场地受限,存放混乱;设备供电电源不稳定;设备存放无响应标识。使用柏拉图(图3)进行要因分析,根据“二八法则”找到的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不当、设备质控检测不到位、输液器使用不当及日常保养不到位。

1.2 对策拟定与实施(Do)

针对分析出来的影响医用输液泵完好率的要因,质量改进小组制订了相应的对策及具体实施内容(表1),确定PDCA 循环实施的时间段为2020年1月6日至2020年12月31日。此外,从多角度入手制定了多种对策[8]。(1)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包含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制度、每日交接班制度、借用调配制度等,明确使用科室人员职责[9];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巡检及保养制度》,加强医疗设备巡检及保养,明确设备维修工程师人员职责;完善《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考核及再培训制度》[10],并制定医用输液泵的年度培训计划。(2)加强设备信息化管理:利用设备资产管理软件对全院在用医用输液泵重新进行信息化登记,进一步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序列号、生产厂商、启用日期等,并对设备进行拍照录入,生成独一的二维码粘贴于设备显著位置,要求使用人员必须扫码进行日常保养及使用登记;设备维修工程师通过扫码进行巡检、保养及质控记录,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式的维护情况。(3)规范医用输液泵的定期培训工作:根据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对临床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新进员工需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设备;邀请厂家工程师对设备工程师进行专业的理论培训和深度的维护培训,提升维护工程师对故障的排查、维修能力;通过微信报修群及设备科微信公众号发布设备操作及保养视频,要求各科室使用人员及设备科维保人员定期进行观看学习。(4)制定PM 计划及质控计划:从巡查内容、巡查标准和巡查频次上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巡查,并要求巡查人员及时、公开反馈巡查结果,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11-13];加强医用输液泵质控管理工作,一是定期进行质控,根据相关质控标准做好年度质控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质控工作,二是验收质控,要求厂商对新购入的医用输液泵进行质控检测,提供合规的质控报告方可验收,三是维修质控,对于经故障维修后的设备,寄修设备要求厂家出具质控合格报告,自修设备由工程师进行校准,质控合格后方可送回科室,对质控不合格且已符合报废标准设备进行报废处置。

表1 对策拟定表

1.3 检查阶段(Check)

质量改进小组成员每月通过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调取医用输液泵的使用、日常保养、报修、巡检情况及改进措施执行情况并进行综合目标考核,对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措施并追踪落实情况[14],比较措施实施前、后医用输液泵的故障率以进行效果确认,对未按要求或计划实施相关措施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关绩效。

1.4 处理阶段(Action)

1.4.1 总结经验规范流程

标准化工作流程,将有效的改进措施写入科室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中,发布《医用输液泵操作保养规范》,以此作为操作人员绩效考核检查的重点内容并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5]。

1.4.2 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

医用输液泵的PDCA 管理使设备故障报修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在这一阶段的质量改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医用输液泵出现故障时,使用人员相对应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够,对医用输液泵故障造成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积极性不高,科室之间借用设备时交接手续混乱等情况亦时有发生。将如何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 循环研究的重点进行持续关注和改进。

2 PDCA 管理质量改进效果

2.1 降低了医用输液泵故障率

PDCA 管理在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改进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结合“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和柏拉图等管理工具寻得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予以解决。通过加强设备信息化管理,使医用输液泵的使用、维护管理更加规范;规范了定期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及维护工程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医用输液泵PM 计划,加强了设备巡检及保养力度,解决了质控保养不到位的问题。应用PDCA 管理以来,设备故障频数由2019年的48次下降为12次,降幅75%;质控检测合格率由2019年的86.66%上升为98.66%,升幅12%,见图4~5。

2.2 加速了科室的标准化及制度化进程

在提高医用输液泵完好率的质量改进过程中,我们完善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巡检及保养制度》《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考核及再培训制度》,修订了《医用输液泵操作保养规范》等,有效地加速了我院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工作制度和流程环节方面的标准化进程。

3 小结

本研究通过PDCA 循环管理模式,完善和健全了我院医用输液泵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了规范化操作流程和预防性维护计划;同时,在应用PDCA 循环理论对设备的质控工作进行改进的过程中,使相关人员养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各部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联系,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16]。PDCA 质量管理不仅可应用于医用输液泵管理中,亦可应用于其他相关质量改进工作中。

猜你喜欢

医用工程师科室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青年工程师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