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2022-05-26特邀主持杨晓迪
特邀主持:杨晓迪
(注:以下作者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文中不再标注)
一、抓住细节修改作文
修改前
定格那一瞬间
◎701班 朱雨墨
每张照片都是我们珍贵的纪念,它定格下了那一瞬间的美好。当我翻开小时候的相册,有一张照片映入眼帘,使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上面,忍不住笑出了声,记忆涌入了我的脑海,仿佛回到了那一刻。
那时我只有三岁,和我的小伙伴——两岁的花生一起去莫干山玩。我们来到了一个水池旁边,水池中有一座假山,池水是绿色的,我和花生正在观察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我们决定拿出饼干去喂鱼,花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包被压碎的饼干,打开之后,用胖乎乎的小手把饼干掏出来一边给自己吃,一边扔给水池里的小鱼。就在这时,爸爸拿着照相机在身后喊了一句:“妞妞、花生,快看我!”爸爸的大嗓门把池里的小鱼吓跑了,我有些生气地猛然转过头瞪着爸爸,“咔嚓”一声,照相机定格了我回头的那一刻。
照片中的我扎着两个小发髻,生气地盯着爸爸;我左手拿着一个莲蓬,右手握着拳头举起来向爸爸示威;莲蓬便顺势挂在了右手手臂上。花生留着一个丸子头,她丝毫没有被影响,仍旧不停地用白白胖胖的小手往嘴里塞饼干,一边嚼着饼干,一边瞪大眼睛盯着池子,到处寻找小鱼的身影,不明白为什么小鱼突然就游走了。
每当我看到这张生动的照片时,都会控制不住自己,哈哈大笑。十年前的自己是多么天真自然,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表情丰富,动作可爱极了!我经常会问自己:现在的我还会做出这样的动作吗?答案是否定的。看来,天真有时真的会随着岁月而流逝,所以这张照片便显得如此珍贵。
修改后片段
那张照片中的我,头上扎着两个小小的发髻,又鼓着腮帮子,活像一个要爆炸的小河豚,正生气地盯着爸爸。同时,我左手拿着一个莲蓬,抬到胸前,右手握着拳头举起来向爸爸示威,那个莲蓬便顺势挂在了右手臂上,活脱脱地像观音菩萨的拂尘。而那时,花生则留着一个丸子头,丝毫没有被影响,她仍旧不停地用白白胖胖的小手往嘴里塞饼干,一边嚼着饼干,一边瞪大眼睛盯着池子,到处寻找小鱼的身影,不明白为什么小鱼突然就游走了。两个孩子在那个瞬间留下了风格迥异的表情,着实让人觉得有趣。
【杨老师评】
朱雨墨同学对文章中的一段进行了一些修改,与之前相比较,主要是人物描写抓住了“鼓着腮帮子”“莲蓬抬到胸前”这些表情与动作的细节;同时又运用了很形象的“小河豚”“观音菩萨的拂尘”的比喻,让自己生气时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感跃然于纸上。这个地方的细节描写,其优点在于把表情的细节与自己内心的生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
二、以“__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失而复得的那一刻
◎802班 韦 一
那是小学时的一个寒假,我接到学校垒球特训的通知。这突如其来的训练把我寒假的计划全部打乱!不过,为了备战下学期的运动会,我最终选择了训练优先。整个寒假中,垒球训练十分辛苦,但我一直坚持认真训练。
开学后很快就到了比赛时间,全班同学乘坐学校大巴一同来到比赛现场。
运动会正式开始了。现场真热闹啊!欢呼声、广播声、喝彩声、加油声混杂在一起,人声鼎沸,大家个个情绪高昂。我和其他班的选手一起来到垒球赛场,当我看到对手时,心中暗暗一惊:他们个个人高马大、气势夺人,但这并没有削弱我的锐气和必胜的决心。该轮到我上场了,我先舞了舞在寒假期间练成的“麒麟臂”,然后调整姿势,深吸一口气,信心满满地进入战斗状态。应着裁判的哨声及挥旗,我奋力一抛,抛出了28.1米的不错成绩。第二轮开始,我再次调整身形,保持状态,再投。哇,这次投得更远,居然超出我训练时最高成绩——30.2米!我心想,这次夺冠是稳啦。正当我暗自开心,一旁的裁判突然吹响了哨声并示意“踩线了,此次成绩作废”!我的心情瞬间从云端跌入谷底,失魂落魄地坐到座位上。此时,比赛场上的欢呼声都变得十分刺耳,感觉天气更加燥热了,我越想越恼,一个假期的付出,可能就这么付诸东流了……
正当我垂头丧气时,忽然听到一声:“韦一,你获得了全班第一枚奖牌!”我抬起头来,只见班长满脸笑容,手拿奖状及铜牌奔向我。刹那间,全班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同学们都欢呼了起来。幸福来得太突然,我接过奖状及铜牌的那一刻,心脏仿佛漏跳了一拍,激动和自豪一下子涌上心头,我挥舞着手中的铜牌,仿佛全场都在为我欢呼。此时,吹在脸上的风是凉爽惬意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杨老师评】
韦一同学文章的优点,在于细致刻画了自己在比赛中所经历的情绪跌宕起伏的过程,而这种刻画主要运用了心理细节描写。同时,这些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的心理细节描写,还蕴含在动作、环境的描写中,如展现自己的“麒麟臂”赛场中观众们的“欢呼声”等,使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富有层次感与立体感。
三、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
◎806班 王予桐
千百年的雨水将南宋御街的曾经抹得一干二净,除了地方是旧的,其实并没有一处能看到真正的从前。灰色的天空、淅沥的雨,还有让人看不透的曾经。
我和朋友撑着伞走在灰蒙蒙的古街上,她拉着我硬要拍几张照片,我并不感兴趣,但还是帮她寻找街边的景色。或许是偶然,我看到一面纯白的墙壁上开出了一个方正的出口,通向外面的街道。明明是一墙之隔,却相差巨大,望去是枯黑的墙壁、泥泞的石子路、错综的水管,还有尽头处老式的房屋,那头的景色与这头精致的屋檐、摇曳的挂灯,着实有些格格不入。
我叫住朋友前行的步伐,让她来看这突兀的景色。她也觉得此处有萧瑟之感,便拍了下来。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拍下的那一瞬,刚好有一位行人低着头匆匆经过。他举着的红色雨伞在这凄冷的色调里尤为醒目,雨水将那份艳丽转为悲哀。走在泥泞中,他没往这边繁华的街道观望一眼,究竟是不为俗世所牵动,还是因世俗低了头,匆匆而过呢?
这凡尘一角,被记录在了单薄的照片上。南宋这一苟延残喘之国,腐败的朝政、悬殊的贫富,繁华的古街上有钱的、做官的,他们享受着市井的繁华。他们眼中的御街充斥着生活的雅趣,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感叹着世俗,却从未真正感受那个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多少平民从街巷中匆匆而过,他们或许早已被雨水消抹了对美好的向往,只是木木地融入灰色的雨中,淅淅沥沥地穿过,最后活成了无声的人。
天空是灰色的,但却是让人看得透的南宋。表面暖色的繁华,终是建立在人民的灰色之上。照片是平面的,但这南宋是立体的,无论是以往的繁华,还是如今的古朴,在这捶打着古街千百年之久的雨水下,淅淅沥沥地映照出了从前的影子。
这一次,在这路口,从这照片中,我似乎看透了这条古街。
【杨老师评】
王予桐同学的文章很有个性,与上面两篇文章不同,她的细节描写融化在环境描写之中。她通过对杭州南宋御街外一角的描写,以及一个匆匆而过的行人与之形成的鲜明对比,生发出联翩思绪,书写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思考。这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从凡尘一角这个小窗口,表达了她对南宋御街不同于其他游客的感受——不只是沉浸在游玩的快乐中,从而体现了她理性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