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中考指导策略
2022-05-26章林华
◎章林华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实验教师,浙派名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杭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
审视近几年浙江省各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写作试题更加注重情境化、任务式写作命制的探索,并开发了多元化的写作类型。大多试题强调开放,要求题目自拟,自主选择文体(诗歌除外)。从中考作文考生的答题反馈来看,记叙文始终是广受考生青睐的文体。那么,怎么样的考场记叙文才是高分作文呢?考场记叙文写作与平时的随笔写作是一样的吗?记叙文写作如何避免主题泛化?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考场记叙文呢?本文尝试提供一些写作的策略方法,以便考生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获得满意的成绩。
一 满足评价标准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考场之前,考生需了解作文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有的放矢,以评价标准为目标,使文章满足评价标准,这样更有机会获取高分。例如2021年杭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作文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错的不计)。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杭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提醒我们,一篇优秀的考场记叙文须满足评分标准中所列的要求。文章中心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文章结构要完整,顺序要合理,条理要清晰;语言要流畅、生动,能恰当运用以记叙为主,穿插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表达有创意等。
考生在日常作文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作文评价标准,经常尝试询问自己:“我要到哪里去?”“我现在在哪里?”“我如何缩小差距?”将自己的学习表现与评价标准做比较,找出差距,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学习层级,并内化评价标准的各种要求,向评价标准看齐,思考如何缩小自己与评价标准的差距,增强自我效能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每次写作练习都有成效。这样,考场作文才能发挥出水平,获得高分。
下面结合学生习作《成长路上的那个瞬间》的片段,具体说明如何把“三类文”升格为“一类文”。
【三类文】
成长路上的那个瞬间
……
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唤起了床,让我陪她去修剪门外的桑树,而我竟然也破例起了身,陪着她去了。
门外的桑树,长得更茂盛了,枝节也多了不少,比妈妈高出不少的我,借着梯子上了树。
一剪剪下去,一串翠绿的枝丫落下,枝条便露出一个斜斜的伤口。
“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些茂密的枝叶剪去?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地长下去?”我开口问。
“桑树长得很快,如果不加以修剪,养分被左右枝节吸取,桑树就很难长高。”妈妈一边低头剪着枝条,一边说。
我仔细地看着被剪的桑条慢慢地溢出桑汁,如人的伤口流出的血。
“那是桑树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桑树才能长得高大、挺拔。”妈妈向我说着其中的道理。
啊,我突然顿悟了,桑树都要经历痛苦才能长高长大,何况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呢?我染上的一身坏习惯不正是这桑树上要剪去的枝条吗?我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抛弃坏习惯,茁壮成长。
这篇考场作文评价为“三类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成长路上的那个瞬间”中的“瞬间”这个主要内容不够具体。文中最能给人以心灵震撼的,就是在看到桑树伤口之后的情形,但是考生在最应浓墨重彩之处——“瞬间”却只是一笔带过,主要情节不突出,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同时,文章结尾议论升华比较突兀,自己的感受和事后的转变交代较粗糙,中心不够明确。如何把这篇文章升格为“一类文”呢?那就必须花大力气刻画好桑树的伤口,表现出“瞬间”的情形和感受。如桑树的伤口具体情形是怎么样的?“我”看到桑树的伤口后内心有什么波澜?那桑树的伤口和“我”的前后变化有什么关系?“我”从妈妈朴素的话语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些启示和桑树的伤口关系如何?将“瞬间”这个主要内容刻画得越具体、越细致,文章的情感就越真切,中心就越明确。
【一类文】
成长路上的那个瞬间
……
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唤起了床,让我陪她去修剪门外的桑树,而我竟然也破例起了身,陪着她去了。
门外的桑树,长得更茂盛了,枝节也多了不少,比妈妈高出不少的我,借着梯子上了树。
一剪剪下去,一串翠绿的枝丫落下,枝条便露出一个斜斜的伤口。伤口处,一股白色的液体,渐渐溢出,在阳光下那般晶莹、那般剔透。突然觉得,这股液体,怎么就这样熟悉,仿佛是从自己的内心涌出的一般?内心的温度蓦然增加,感觉身上火辣辣地疼。
“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些茂密的枝叶剪去?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地长下去?”我开口问。
“桑树长得很快,如果不加以修剪,养分被左右枝节吸取,桑树就很难长高。”妈妈一边低头剪着枝条,一边漫不经心地说。
我仔细地看着被剪的桑条慢慢地溢出桑汁,如人的伤口流出的血。
“那是桑树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桑树才能长得高大、挺拔。”妈妈依旧平静地向我说着其中的道理。
是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风、经历雨,就像这棵桑树,只有经历了疼与痛,才会长得又高又大。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感受,会带给你很大的感悟。回城之后,我开始努力学习,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以后每年的假期,我都会回到老家,去修剪门外的桑树,看那桑汁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闻那桑叶的缕缕芬芳。
升格的作文深入而逼真地描摹桑树的伤口,“瞬间”的描述具体而细腻,一次剪树枝的经历,也是一段成长的心路历程: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会从一些生活的瞬间获得感悟,从而修正自己的人生航向。修改后的升格作文内容具体,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达到了“一类文”的评分标准。
二 撷取课本资源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考生常常会有这样的认识:语文课上了也没用,课文学了也没用,因为考试都不会考。这种认识完全是错误的。事实上,现在考试题目的命制,特别强调教、学、评的一致,强调与课内教学的勾连,语文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在学习过程中,考生能积累字词、学习语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以记叙文的训练为主,考生可以由经典课文引路,对课文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进行模仿,往往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同时,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对记叙文写作进行了系统序列化的指导,“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等,为我们如何写好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做了具体的专业引领,如果我们对以上每个专题点都做了实践突破,那一定会在记叙文写作上获得高分。
三 记叙文的谋篇布局——作文的“五段”黄金结构
作文“五段”黄金结构如同生活中的汉堡包一样,最顶上是一层面包,接着是一层如生菜一样的绿叶,中间是牛肉或鸡排,然后是一层西红柿等蔬菜,最后是一层面包。
作文结构分为五个自然段,有着舒适的形式之美,第一段和第五段分别为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中间三段为细节或者事例阐释。
第一段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开头部分贵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简单明了,点明题目,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段到第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撷取生活中的几朵浪花,表达出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深刻思考。细节或事例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取舍,要懂得注意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同时要注意细节或事例的过渡和衔接,使之顺理成章,浑然一体。可以采用小标题结构,也可以采用镜头式结构,还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抑或采用对比式结构。最重要的是,这里并不是简单记叙细节或事例,而是需要强调细节或事例与文章主题的粘连。“文章的主题大于内容”,记叙每一个细节或事例之后,最好用几个句子与文章的主题进行粘连,以免偏离文章的中心。第五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一般情况下,文章的结尾要卒章显志。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不仅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要传递出细节或事例的普遍意义,或者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达成“结构严谨”的要求,最后一段中尽可能有句子来概括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中的细节或事例,这样整篇文章布局浑然一体,思路严密,观点聚焦。
下面以《发现诗意》的考场作文为例,进一步阐述作文“五段”黄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