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青年风采

2022-05-26何家玲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载人空间站研制

本刊记者 何家玲/文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来自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多个团队荣获第26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多位个人荣获第26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为军工青年继承和发扬伟大五四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注入了强大动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睹获奖者的风采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一部副主任设计师

冯韶伟作为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结构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负责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结构及分离总体设计工作。针对空间站工程大规模空间利用和大质量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抓总成功研制了我国规模最大整流罩,突破了空间站大型整流罩可控分离、20 吨级舱箭连接安全分离等核心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副总设计师

突破神舟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绕飞、手控交会对接等技术瓶颈,使自主设计的全新构型多用途飞船返回舱性能提升55%,首创无控自由飞行策略并取得成功;实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首次从8000km 高度返回地球;组织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关键技术攻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五〇九所 火星环绕器总体主任设计师

担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核心分器——火星环绕器总体主任设计师,承担火星环绕器总体设计、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任务,并负责火星环绕器在地火转移、火星制动捕获、预选着陆区探测、着陆巡视器投送与中继通信以及环火科学探测等全任务周期内的飞行控制工作。他长期奋斗在型号一线,为“天问一号”成功环绕火星、着陆火星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 所总师助理、高级工程师

始终致力于导弹武器精确制导领域研究,26 岁即任重点项目主任设计师,30岁任重点项目总师助理。在某重要飞行器研制进程中,创新将成像装置应用于飞行器远距离探测定位,实现精度提升85%,抗干扰能力提升超40%,有效提升了飞行器智能化信息化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带领团队申请我国世界金属切削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S 形试件,并进一步研发基于S 形试件的五轴联动机床精度优化技术,有力支撑十余种国产五轴联动机床的研发。牵头建设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积极联合多家单位建成四川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主持建设企业级智慧管控中心,牵头建设“飞机大型复杂结构件数字化车间”,为国家创造了高达数十亿的经济产值。先后培养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 余名。

/上 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 “‘核’力攻坚筑国威”青年集体

/中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研制团队

/下 航天科技四院长征系列火箭团队

中国乏燃料后处理由蓝图变为现实的核心力量。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在气动送样系统科技创新、蒸发处理系统国产化技术创新等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控制的20 万工时事件发生率平均值为0.0646,远低于同行业0.3 的标准。大胆采取“现场制备、整体成模、一次吊装”的创新技术,提前6 个月实现某重大节点目标,确保了项目建设与要求进度相匹配。集体共有67 人,其中35 岁以下青年占比70%。

自主设计建造我国最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的高精尖青年研发建造团队。为实现“聚变能源梦”,早日点亮世界第一盏“聚变之灯”,攻克真空室、线圈系统、发电机组等研制的重重难题,在2020年12 月建成“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共有76 人,其中35 岁以下青年占比75%。

始终瞄准世界航天发展前沿和我国运载火箭对于大推力高性能固体发动机的需求,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从2 米到3.5 米及以上、推力从120 吨到500 吨甚至千吨级的跃升,实现了固体动力在长征十一号、长征六号改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捷龙一号、捷龙三号等捷龙系列运载火箭的应用。2021年10 月,团队研制的3.5 米/500吨推力整体式固体发动机地面热试验获得成功,该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具备工程使用能力的推力最大的整体式固体发动机,该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项重大工程进展。团队共有18 人,其中35 岁以下青年占比67%。

六院801 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主要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飞行器,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 和光学舱等国家重大型号的推进及补加系统研制和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引领着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推进技术发展方向,技术难度大,研制任务重,任务影响大。

/左 航天科技五院天问团队/右 航天科技六院载人航天系统推进部

/下 航空工业团队

目前,团队35 岁以下青年占比62.5%,平均年龄32.4 岁。通过多年努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突破空间站长期运营关键技术之一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成功研制并在轨运用实施了我国当前复杂度最高、技术最先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推进和补加系统,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航天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负责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及探月工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任务,承担包括系统总体以及热控、结构机构、测控数传等十个分系统总体设计和抓总研制工作。历经4年立项研制、110 天发射场工作、近300 天在轨飞行,突破火星制动捕获、地外行星进入/下降/着陆、长期自主管理控制、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火星车长期生存和移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实现了我国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目前,团队成员105 人,35 岁以下青年占比69.5%。

他们是一支引领创新技术和管理的青年骨干队伍。他们保障的新型高级教练机,聚焦实战演练需求,突破专业壁垒,协同设计飞行训练模拟器,创建某型战术训练系统,降低飞行员训练安全风险。在测试调优阶段,仅用3 个月就实现了产品定型,累计提供58 项软件、90 余万行代码,开创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河。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新型高级教练机领衔教练机空中梯队任务,米秒不差威武受阅,成功实现受阅飞机100%完好率。团队共有60 人,其中35 岁以下青年占比60%。

这些荣誉的取得,极大地振奋了国防科技工业青年工作者的奋斗热情,必将激励更多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青年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不负韶华、奋发有为,勇担使命、实学实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更加靓丽的青春答卷!

猜你喜欢

载人空间站研制
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筑梦中国宫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高弹倍固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中国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月能力?
自制空间站模型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短臂载人离心机的研制及+Gx/-Gz的过载生理研究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