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型儿童创意乐园景观设计探讨

2022-05-26姚方

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验景观儿童

姚方

关键词:探索型 儿童创意乐园 儿童 体验 景观

引言

儿童在有益刺激和吸引下,会自发地调动自身的注意力、观察力从而产生认知、创造、交流等互动形式,通过此类探索型行为,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认知。而所谓探索型儿童创意乐园,即是为了满足儿童善于探索、乐于发现的天性,而打造的一个可以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积累知识、探知世界并实现社交的复合活动平台。而如何将娱乐与学习相互融合,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育的层面上达到充分运用,是儿童创意乐园景观设计需要严肃面对的重要课题。[1]

一、探索型创意童趣展园的景观构成因素

(一)主题鲜明,话题性强。探索型儿童创意乐园的核心设计主题主要通过特定的景观元素和独树一帜的活动空间得以体现。景观元素的展示是园区主题得以表达的载体,为体验者感受故事情节、理解空间功能提供了明确的线索和依据;而主题统一、形象多变的主题景观元素,在多变的空间层次中相互穿插,能够加强体验者对主题的理解与认同,更加有利于增加儿童的记忆和认知。

秦皇岛阿那亚儿童农庄记录了这片土地从一片沙丘之上 、沧海桑田,演变成了如今这样一个在茂密刺槐林中生长出来的儿童主题农庄。以“《山海经》的奇幻之旅”为主题,讲述着《山海经》的奇幻传说,记录着世间的生态演替,自然的顽强生命力。园区设置了各个主题游乐区域,包括鱼骨亭、海星花田、章鱼滑梯、趣味海螺等造型各异、活泼有趣的活动装置,不同设施传达着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以及这片土地蕴含的精神源泉。儿童在园区里纵情玩耍,玩乐之余還可体验古老的农耕文明。园区的各项活动设施除了常规的娱乐功能外还兼具了只属于此地的独道韵味。这种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和知名度,有助于增加孩子们之间的讨论话题,拓宽眼界,还有利于聚集活动空间的人气。

(二)满足寓教于乐的目标。通过景观功能与空间的梳理,将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室外互动游戏实现交互。这种游乐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家长教育的助力,促进孩子们进行交流与分享,以此获得更多知识与经验的同时,更加增进了彼此的社会交流能力,促进心智成熟、健康成长。

低龄儿童场地可以通过结合形象图案涂鸦、场地标线、认知标识、科普图案等形式,打造跳房子、平衡训练场、地面迷宫等难度较低的活动功能,激发儿童的对周边环境产生强烈的兴趣;中龄儿童场地可通过成语墙、趣味迷宫、益智游戏面板、涂鸦黑板墙等设施,将校园知识不动声色地引入到游乐场地内,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教学不拘泥于枯燥的室内环境;学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体力并对世界形成了初步认识,他们专注于发现新奇具有冒险性的事物,阿基米德取水器、发电脚踏车等游乐设施,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获得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理解。[2](三)强调游乐设施的参与感和体验性。儿童设施的设置应该建立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比工艺复杂、形象单一却缺乏情绪共鸣的设施,抽象外观、造型独特且展现人文精神的互动装置都会激发儿童追求游乐的欲望、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只有使儿童亲身体验到活动空间内与众不同的乐趣,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探索世界的目的。

与此同时,儿童的成长离不开伙伴的陪伴与环境的引导。参与互动型的游乐设施更能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感受,这种体验通常是由多个小朋友之间,或是成人与儿童共同参与完成的。可以培养亲子感情,加强儿童与外界的交流能力。同时,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合作之中感受道群体和环境因素所约束的行为规则,例如任务的分配,位置的把控,时间的控制,各类元素在引导孩子行为的同时,让他们对活动空间形成记忆点,使孩子们懂得接纳小伙伴的喜好和和性格,得到符合自身兴趣点的友谊和圈层。[3](四)整个空间游线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传统型儿童活动空间的游线设计通常将通过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单独设置,强调的是交通的便捷性和功能分区的安全性,这样形成的通行、游乐与学习空间完全的独立,虽然提升了交通便捷性,但也大大增加了场地的单调性。探索型的儿童创意乐园应丰富多样、善于变换,为儿童活动提供多种挑战性和创新性。针对形成独立或联通的空间层次,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自由地穿梭于园区的每一个弹性空间,从视觉和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新颖、未知的状态,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和挑战欲望。

循环游线是即安全又变幻丰富的游线形式,可以串联各个功能分区,并衍生出多种不同版本的游线体验路径。环线局部可兼具跑道、城市地图、跳房子、梅花桩等各色体验元素,提高儿童在此通过的难度,延长该区域的停留时间,激发体验者的胜负心及克服困难、获得成就的信心。通过高差的调整制造出一定的坡地、下沉等富有变化的空间,以调节视域的方式,引导儿童培养多维探索思路,伴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本能地形成对世界万物的理解。通过爬网、藤梯、钻洞等功能设施,使儿童可以快速地从一个水平高度进入到另一个高空世界。形成丰富的信息和物质交流,提供更多分享体验的空间和条件进一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自身的心智和信心。[4]

二、探索型创意童趣展园的设计策略

(一)自动力设施是培养儿童能动性的基础。现今的儿童乐园要想形成一定的规模或知名度,都会提供多种多样的娱乐设施,其中多以电动力、气动力等外部动力机械为主,这些器械的出现使儿童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安全隐患导致的意外伤害和精神隐患,再比如外部动力导致儿童自主能力的开发滞后和互动合作意识的停滞不前。

自动力游乐设施应是探索型景观空间营造的首选。所谓自动力设施,主要指不带电动、气动等任何动力装置,仅利用设备自身与体验者的互动便能进行有了体验的设备,由攀爬、滑梯、爬绳、秋千等功能元素相互连接、自由组合形成的游乐设施。这种设施形成的自动力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和维护成本,安全性能好,环境契合度较高,与其他形式的娱乐设施进行自主动力化改造。例如“阿基米德水槽”、“松果乐园”等IP故事的打造,将多元化的题材融汇到园区情景之中,可激励儿童用自发的活动行为激发场地活力,产生交流、互动、协作、团结等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娱乐方式,让他们在最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地提升自我。[5](二)变换丰富的视角是启发儿童认知世界的创新模式。常规的活动场地都是以水平视角来展示游乐项目的,并不足以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不得不令景观设计师产生一种思考,“当世界倾斜会发生什么?”是否可以通过斜面空间的塑造,为小朋友提供一个“倾斜而有趣的世界?”

斜面作为解决高差、划分空间的最省力、最便捷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活动场地内,呈现出变换丰富的弹性空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设计出丰富的空间变化,使功能场地形成自然分割,所形成的空间形态有利于塑造场地形象的唯一性,同时减轻土方变动所造成的成本压力。通过大地艺术与功能场地融合,打造倾斜活动场地,以此利用重力作用产生的偶然性增加活动场地的趣味性。再加上在地心引力与冲力以及产生的异常感受等外部因素,促进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耐心与斗志,这会让孩子们游玩同时,更加容易地去发现有别于其他小朋友眼中的另一个世界。[6](三)本真的色彩是激励儿童探索自然和感知生命的保障。儿童创意乐园的色彩设计,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建设。色调一致,舒适和谐的色彩氛围更能增加景观空间的美感。艳丽的色彩已经成为儿童乐园中最普遍的气氛渲染方式,而这种色彩模式缺乏季节变化,极易令儿童产生视觉刺激,使物体失去了原生色彩活力,进而影响孩子们对世界万物的正常感知。[8]因此以自然色调装饰的儿童创意乐园的设计理念可以还原儿童对真实自然世界的好奇与感知,例如天空与海洋呈现的蓝色,植物展示的绿色,土壤晕染的黄色,都可以呈现自然舒适的感受。探索型的儿童乐园应避免呈现出无序杂乱的色彩,造成人的视觉疲劳,破坏情绪。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和谐、舒适,源于自然的本真色彩给人以健康、积极的视觉享受。[7]

三、案例实践——秦皇岛-园林博览会创意童趣展园

创意童趣展园位于园博园的西南侧,场地外西北为园区主路,隔路相望为家庭园艺展園,东北方向为康体养生展园。园区面积4200平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缓坡场地,坡度约3.5%-7%。园区东部已经有一个儿童主题园,以海洋为故事线,而位于园区西南侧的本块场地,需在形态和主题等方面与之区分。从人群滞留时间来说,整个园林博览会一共有38个小园,假设每个小园子只逛5分钟,一共需要至少4小时的时间投入。所以,如何在整个园区凸显童趣园的作用和特色,成为亮点突出的园中之园,使人们在游园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期待反复前往进行体验,是园区设计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

(一)设计理念。以秦皇岛园林博览会“山海港城,绿色梦想”这一主题理念为主导,童趣园将设计理念定位在自然、生态、环保、节能的基础上,着重打造一个反映儿童本真意识,复合孩子天性的探索型创意乐园,将“童趣”的理念,深刻地反映在园区的景观营造之中。

“童”: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如0-3岁需重视推车、草坪、行走能力训练;3-7 周岁时对沙池、草地、游乐器械兴趣颇多;7-12 周岁善于冒险、骑车等体育运动;12-16 周岁则以体育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等社交活动。

“趣”:关注儿童活动的行为心理特征。孩子们之间游戏的存在着较强的集聚性,少量儿童出现在某一环境中进行游戏时,很容易吸引其他的小伙伴一同参与。这种行为不仅是局限于活动空间内已经规划好的场地,还极有可能根据儿童活动的随意性,产生在任何有机会对他们产生吸引的地方。然而善于探索冒险,发掘游戏价值较隐含的东西,并且喜欢摆弄可塑性和创造性较强的东西,是探索型儿童创意乐园设计最需重视的特性。

(二)设计亮点1.创意形态渲染童真新模式。“童”强调的是一种质朴、纯然的观态。园区通过自动力形式、形象展示与色彩展示为主导的三种呈现体系,展现一种真实而灿烂的画面。

(1)自动力设施保障园区安全性能,实现自我提升。探索型的儿童创意乐园需要在控制建设成本、维修费用和避免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创造自动力系统设施,诱导儿童产生自发的娱乐行为,从而激发场地活力。

镜面万花筒、轻巧便捷的拱桥等游乐器材,增强互动性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柔软的沙滩中设置形态各异的秋千、吊绳,搭配造型夸张攀爬网,让孩子们在这里肆意地嬉笑打闹。这种丰富多元的自动力设施融汇到园区情景之中,塑造引人入胜的活泼造型,使儿童其充分激发想象力,大大增强了娱乐空间的体验感。由滑梯、沙坑、蹦床、地形组成的功能空间,可以满足一个孩子独立游玩的需求,也可以为多个孩子,以及亲子之间提供多种体验方式,提升了空间的互动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孩子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促进了他们自身社交能力的提升。

(2)抽象形外观意味着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具体、逼真的游乐设施形态通常形象低龄单一,建造工艺复杂,缺乏视觉冲击力,已经不足以激发儿童的关注,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定儿童的思维,也容易导致儿童的视觉疲劳,让他们对园区事物失去兴趣。而抽象的设施形式外观,作为乐园外部形态的呈现方式,更以环保材料作为基础材料,对全区内的构筑物进行搭建,最终为儿童们构筑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乐园。

以大地艺术作为设计蓝本,将弧线型的草坡围合成一系列的游乐空间,形成一个个开放与闭合的主题场景,让孩童体验“冒险”带来的惊喜,让童趣园像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成为每个孩子自己的专属世界。

(3)真色彩展示对于梦想的装饰和探索。“原色”最具有自然的意义,更加能够启发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情感认知,使乐园成为儿童探索梦想的寻梦之地。

童趣园决定为儿童们提供一处舒适的生长型活动环境,在色彩上除了以“山海港城”为主题打造的海蓝底色铺装以及部分构筑物采用的装饰色彩,全部采用自然原生态的本色呈现出来,比如秦皇岛特有的细黄沙、假草皮、塑木、天然石材等,让孩子们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游戏着四季的变换,增强他们对于色彩世界的求知欲望,活动器械也是如此,以自然本色呈现,避免色彩世界的污染。

2.多维感官激发趣味新主张。“趣”所展现的是多元丰富的感态,通过对角度、文化、空间三种呈现方式进行多维触摸设计,来调节人们的情感,构建符合孩子天性的创意乐园。

(1)倾斜场地颠覆平地造园的传统模式。不同功能的场地做成斜面处理,利用倾斜的空间加强引力给儿童带来的惊喜。孩子们的世界是无穷大的,他们的心理正处于界定是与非的模糊概念当中,所以对于未知的探索与求知欲也是无穷的。无论是波状斜面或者是凹状斜面,都是异于平地的状态,在根本上已经提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再加上在地心引力与冲力以及产生的异常状态等外部因素,更加增强孩子们的反应,这会让孩子们游玩同时,更加容易地去发现童年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园区抛弃传统模式,大胆地在保证足够的安全防护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些斜面器械,打造以“倾斜的世界”为主题的梦幻空间,而斜面球场、镜面喷泉、瞭望台、攀岩、滑梯等设施的加入再一次颠覆儿童的常规意识,更拓宽了儿童的视界。不同坡度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冒险体验,≤30°的坡面使空间显得舒适柔和,≥30°的坡面令场地变得更加刺激惊险。并且在原本面积有限的场地上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让设计团队及园区利用有限的场地为孩子们展开上帝的视角,来品味更加丰富的奇妙世界。

(2)艺术化的知识体系是环境骨架下的内在充实。儿童创意乐园的景观设计,需要有足够的文化元素作为支撑。设计应采取主题统一,内容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将童趣园塑造成一种知识展示乐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设计通过空间划分及模型推导,将整个园林博览会的主题融入到童趣园的故事线当中,提取“山海”、“梦想”为元素,与园区不同功能主题进行交织,并结合生态、环保理念等元素构思多维空间,形成主题统一,内容多变的游乐场地,为孩子们提供多元文化的展示,是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参与尝试,开拓自我的视野和感触。

同时,采用艺术方式呈现出的活动空间更能以趣味十足的方式正确引导孩子们进行世界观的延伸。例如生活类的青梅竹马、天文类的移动的星球,物理类的传声筒,体育类斜面球场、攀岩等,以趣味的形式,通过实际的触摸、移动以及声音的体验带来不同的感受,向孩子们传达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多角度、多主题、多维空间的趣味公园,培养了孩子们对成长的渴望和探知欲望。同时,公园还可以一种文化探险的方式,承载儿童探索的梦境,向梦前进。

(3)无界空间是开拓视野的感触。儿童在游玩的过程中,经常会以自我中心、不受规范,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但随意性强、耐性差、寻求刺激、偏爱新奇事物,容易偏集体合作性。园区希望通过无界空间的塑造来迎合儿童时期探索和冒险的天性等特质。

无限的空间是充满变数的,所以园区利用无边角的时空流线作为轴线,以趣味的方式将各个功能区块和看护区相互串连,模糊动静功能分区的界限,形成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活动场地。让孩子们可以探索不同线路,独自面对未知,完成挑战。

另外,在空间的表达上,采用时间变化作为基本切换模式,利用夜间模式对空间进行扩展,更通过光影的变化,丰富活动区内的主题色彩,将梦幻的场景,与儿童的探索欲望以及外部自然环境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梦幻景观。

(三)设计与体验1.景观布局。根据园区设计理念和亮点的构想,童趣园致力于打造一个“倾斜的世界”。园区平面构图以流线型的草坡为基调,界定了一系列的开闭有序的倾斜场地,使乐园形成一个有机形态的自由创意空间。

进入园区,孩子们踏着温暖的白沙滩,拉开探索旅程的序幕。蜿蜒的草坪盘山路带领孩子们进入到一个个变幻莫测的游戏环境中。

同时,游戏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差异有所区分,幼龄区包含沙坑、草坪、传声筒等;学龄区多以滑梯、蹦床、跷跷板、攀爬、涂鸦等活动为主 学龄儿童运动区则以体育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等。这里基本是由取材于自然元素的倾斜空间和多样化的自动力游戏设施构成。

2.创意功能与营造。根据园区设计主题以及不同年龄儿童需求,童趣园共置入了五个功能分区,由高低起伏的草坡围合而成,犹如从大地中破土而出,蕴藏着自然生机的奥秘。是儿童在“危险”中获得成长的有益刺激,在“好奇”中寻找自己从未体验过的丰富乐趣,如图1。

入口引导区:以“青梅竹马”为主题,通过八组活泼的镂空雕塑,以递进的方式,为孩子们述说着成语的含义,让孩子们游戏的同时,更能懂得珍惜自己身边地同伴,为自己的未来探索出一个童话爱情梦想,如图2。

星月主题区:以“移动的月亮”为主题,由地球、月亮等其他星球雕塑组成,通过推动装置,可以变换月球的位置,在提供娱乐工具的同时,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宇宙的璀璨与炫目,激发了儿童获取天文知识的意识和欲望,如图3。

颠倒的世界:颠倒的世界由镜面水景,挑台组成,挑台可登高望远,镜面水景给孩子们建造一个可见的行动世界,教会孩子们用另一种视角去观察世界,为园区增添色彩,如图4。

儿童游戏区:儿童活动区场地由沙坑、蹦床、轻盈的滑梯以及三面包裹的地形等多种非常规设施组成,除了常规的园区出入口,还设置了可穿越的镜面万花筒,让孩子们在这里爬行或休息。另外,各种活动器械的加入更加丰富了儿童空间的神秘感和挑战性,如图5。

倾斜运动区:儿童运动区坐落于一个奇特的斜面球场之上。篮球与手球结合组成复合型球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处别具一格的活动场地,球体每一次都会突破自己预测的活动轨迹,穿梭于球场的整个范围。在增加趣味性同时,激励儿童的脑力开发,思考多種玩法,探索出新颖独特的游戏规则,如图6。

结论

探索型儿童创意乐园是儿童景观设计中的一种较为创新的理念,是提升儿童注意力,能动性,促进彼此与客观环境之间获取知识、社会交流,提升和积累自我创造性的重要载体。它充分利用了“自动力,抽象形,真色彩”的设计创意,通过斜面空间的塑造,形成造型丰富、变换多样娱乐空间,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提供更多的新鲜感和挑战性,使儿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室外课堂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体验景观儿童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