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耕耘结硕果
2022-05-26周强
周强
他是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8年来,秉承着一颗匠心,一直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技术人员;他在做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地质成果集成和转化应用,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富矿”。他就是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中心项目负责人解庆锋。
初心不改 扎根农业地质
2003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解庆锋积极争取参与其中,一干就是20年。
2017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被明确为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牵头实施单位。凭借多年来深耕农业地质的技术优势,他负责河南省的点位布设工作,并全程参与样品采集和成果集成。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他与项目组成员常常加班至深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此次地质调查查明我省97%的耕地是绿色耕地,证明了‘中原粮仓’是‘绿色粮仓’,是中国老百姓坚实、安全的‘饭碗’。”解庆锋介绍说。
2020年,由解庆锋带队完成的南阳盆地河南工作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填补了河南省农耕区农业地质调查最后的空白,实现了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地质调查全覆盖。
2020年7月,解庆锋被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表现突出个人”。
积极探索 发现富硒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积极探索农业地质成果集成和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2017年,我和同事实施的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为永城市科学划定了3965亩富硒土地,成功推动永城市十八里镇入选国家首批、我省首个‘天然富硒土地’。”解庆锋说。
此次调查中,解庆锋始终奋战在野外工作最前沿,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同甘苦、共进退。对野外样品采集质量开展野外抽查或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采样人员耐心沟通,严把质量关,保证了样品采集的质量,初次查清了永城市城区周边富硒土壤资源详细分布、农产品富含有益元素状况、特种土壤的可利用性与安全性。
作为主要技术人员,解庆锋还参与制定了《富硒土壤硒含量要求》《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规范》两项省级标准;参与编制的《关于加快河南省富硒产业化发展的工作建议》,得到省领导的重视。
因地制宜 用活土地致富
“有的土地适合种植玉米,有的适合种植苹果,有的适合作为园林苗圃。”解庆锋说,“农业发展,地质先行!要做好土壤调查,根据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早在20世纪90年代,解庆锋参加工作之初,就响应国土资源大调查号召,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97年至2001年间,他连续5年赴西藏参与地质调查项目,多次深入未通公路、人迹罕至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穿行在野兽出没的羌塘高原,用实干践行地质工作者“三光荣”传统。2003年至今,他连续20年奔走田间地头,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多次荣获“突出贡献职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问及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感受,他这样说:“没想过其他的,我只是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得更好!”
這就是解庆锋,20年如一日,坚持用用一颗匠心耕耘沃土。(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