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释义和书证商榷

2022-05-26程志兵陈世健

现代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证修订

程志兵 陈世健

摘  要:《汉语大词典》经过修订后,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篇幅浩繁,仍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如“不兰奚”“上八洞”等词语的释义不够准确,“一大早”“一大把”等普通语文词语的书证时代可以提前,“一毫子”“二手货”等词语的书证缺失。以上问题,都可以利用大型语料库进行适当补充。对这些词语的释义进行完善、书证予以补充,能更好地提高词典的编撰质量。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释义;书证;修订

笔者之一曾发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部分词语商榷》一文,谈及《汉语大词典》中个别词语的释义问题[1]。由于平时对《汉语大词典》关注较多,发现第二版中仍有一些可商榷之处,因此,再对第一册所收部分词语的释义和书证补充一些材料。

一、释义问题

词典是为使用者释疑解惑的,词语释义是辞书的灵魂,也是衡量一部辞书质量的显著标志。《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非常重视释义的修订,在词语释义上反复斟酌修改,质量得以显著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不再赘述。不过,仍有部分词条的释义存在一定问题,可以再继续推敲。

(一)词语释义有待完善

1.【不兰奚】

蒙语音译词。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元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奸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历,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又《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草堂寺金长老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阙少穿着粮食。你每觑当休教阙少者。”[2](P3)

按:此词承袭自第一版,未加改动,它的释义并不全面。“不兰奚”在蒙古语中作“buralqi”,也写作“不阑奚”。在元代,“不兰奚”不仅仅指逃亡后被官府拘收的奴隶,它实际上是对逃亡无主认领的奴隶、走失的牲畜以及其他遗失之物的统称。

元代设有专门管理阑遗的“阑遗监”,主管官吏称为“不兰奚赤”。《元史·百官志三》:“阑遗监,秩正四品。掌不阑奚人口、头匹诸物。至元二十年,初立阑遗所,秩九品。”[3](P2202)元代法律著作《通制条格》卷二十八《杂令·阑遗门》,专列处理各类“不兰奚”的条文。其中,有与人口管理事宜相关的:“据大都路管不阑奚头目张抄儿赤申,不阑奚男子李阿散年老残疾,委的不堪应役,合无与在前不阑奚一体出给文引撒放,任便住坐。”有与牲畜管理相关的:“各路府州司县拘收到不阑奚头匹,依准宣徽院所拟差人牧养,管要肥壮,如委瘦弱不堪支持,月申内明白称说。”也有与人口、牲畜都相关的:“如今俺和省官人每一处商量来,工部官人每根底说了,比着不阑奚人口、不阑奚骆驼、马、牛、驴、骡、羊口等身子的样子,交铸着印子分付与阑遗监。”[4](P309)可以看出,“不阑奚”不仅包括人口,也包括駱驼、马、牛、羊等“头匹诸物”。主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前来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阑遗监负责管理处置,作为国有资产。《中国历史大辞典》“阑遗”条的解释为:“指官府收留的流散人口和牲畜。”[5](P1394)由此可见,《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不够全面。

2.【上八洞】

全称“上八界洞府”。道家指上天八界神仙居住的地方。元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师父,你这上八界洞府,却在哪里?”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休道俺姑姑每不志诚,便跳出那上八洞神仙把我来劝不省。”[2](P314)

按:对“上八洞”的解释也承袭第一版,关于这一释义,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商榷:

第一,“八”不等于“八界”。把“上八洞”解释为“全称‘上八界洞府’……上天八界神仙居住的地方”,就等于把“八”对应于“八界”,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所谓的“上八洞”云云,均和道教有密切关系。道教体系把神仙住处称为“洞”,用“八洞”来指称神仙所居住的洞府,有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的区分。故《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八洞”就解释为:“道教谓神仙所居住的洞府,有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诸称。后因以‘八洞’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住所。”[6](P557)此处的释义就清晰地说明了“八洞”和道教的关系,而和其他神仙系统无关。如果说“上八洞”等同于“上八界洞府”,那么,“中八洞、下八洞”是不是亦等同于“中八界洞府、下八界洞府”呢?征诸各种文献,是没有“中八界、下八界”说法的。问题是,为什么元代戏剧《竹叶舟》中有“上八界洞府”这一说法呢?我们认为,这只是戏曲的偶然表述而已,属于临时性的用法,不能把戏曲中不确切的口语说法等同于词语的常规用法。除了《竹叶舟》的用例之外,我们再没有发现把“上八洞”称为“上八界洞府”的说法,这更能说明“上八界洞府”只是民间的理解而已。

第二,将“上八洞”释为“上天八界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容易使读者误认为神仙都是居住在“上八洞”。既然“八洞”有“上、中、下”之别,那么神仙自然是分居修行的。道教的神仙体系相当庞杂,其中不乏穿凿附会的成分,不容易逐一落实。按照传统道教文献的观点,居住在上八洞的神仙有:三清、玉帝、太乙天仙,居住在中八洞的神仙有:玉皇、九垒、海岳神仙,居住在下八洞的神仙有:幽冥教主、注世地仙[7](P213)。《汉语大词典》对“八洞神仙”的解释是:“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洞天分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上八洞为天仙,中八洞为神仙,下八洞为地仙,总谓之‘八洞神仙’。民间则专以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仙为‘八洞神仙’。”[6](P557)在民间的认知范畴中,经常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加之“上”字具有尊敬之义,很多民众都会产生神仙均是居住在“上八洞”的认识,即使知道某些神仙是属于“中八洞”“下八洞”者,也会尊称他们所居之处为“上八洞”。民众具有这种认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词义解释则应辨明源流。

第三,既然“八洞”分为“上、中、下”,作为一部大型历史性语文词典,《汉语大词典》却只单列出“上八洞”,从词典编纂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来讲,这是具有一定缺憾的。我们认为,要么是“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均单列出条,要么是三者都不出条,将“上八洞”条删除,让使用者通过“八洞”条来查检相关内容。

综上,如果要保留“上八洞”词条的话,建议修改如下:

【上八洞】道教的“八洞”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住所,又分为“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民间也用“上八洞”代指“八洞”,指神仙或修道者居住的地方。也有称为“上八界洞府”者。

(二)释义表述照应不周

在《汉语大词典》中,除了词语释义有待完善之外,有些词语的解释用词仍需仔细斟酌,尤其是要注意相关词语释义时的相互照应。

3.【上辛】

夏历每月上旬的辛日。[2](P329)

【下辛】

指每月下旬的辛日。[2](P380)

“上辛”“下辛”是一對反义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照应不周,“下辛”条也应补充“夏历”二字。中国古代历法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演变过程,种类繁多,有“颛顼历”“殷历”“周历”“夏历”“阴历”等多种形式,每种历法的“岁首”也多有不同。因此,词典在解释词语时,凡是涉及历法之处,均应说明属于哪种历法,以求释义更为准确。

4.【上直】

上班;当值。[2](P330)

【下直】

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2](P381)

“上直”“下直”也是一对反义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同样缺乏照应。从词语所引例证可知,“上直”在古代是指去宫中值班,因此,该条应在“上班”前补充“在宫中”三字,以与“下直”相互照应。还需指出的是,“当直”的现代规范用字是“当值”,因此,“在宫中当直结束”中的“当直”应修订为“当值”,这也与“上直”的释义“当值”保持一致。

5.【下房】

①厢房;偏屋。与“上房”相对。……④较差的房间。详“上房①”。[2](P382)

【上房】

①正房。[2](P333)

按:《汉语大词典》对“下房”“上房”的解释缺乏必要的照应。首先,既然“下房”的第一个义项已经和“上房”的第一个义项相对,那么“下房”的第四个义项如何还能和“上房”的第一个义项相对呢?其次,实际上,“下房”的义项④“较差的房间”应

和“较好的房间”相对,但“上房”的义项中并无“较好的房间”之义,这样一来,“详‘上房①’”就失去了照应,建议删去。此外,“下房”往往表示“厢房、偏屋”,一般要比“正房、上房”的条件差一些,也就是说,该词义本身已经包含了条件差的意思,似乎没有必要再单独列出义项④,因此,我们建议删去这一义项。

二、书证问题

(一)词语书证滞后

书证是大型语文词典收录词语和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书证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词典的编撰质量。如果书证数量不足,就可能会造成词典释义不够全面;没有书证的话,则会影响到词语立目的可靠性。同时,如果引用的书证时代过晚,就不能很好地揭示词语出现的最早阶段。《汉语大词典》在编纂之初就从上千种著作中摘录了800万条例证供编者使用,但限于当时的实际状况和技术手段,书证的数量仍显不足,因此,第二版在书证修订上下了很大功夫。江蓝生曾高度评价了第二版在书证方面所取得成绩,认为:“书证的优化可以说是第二版最突出的一个亮点。……第二版第一册对书证的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和层面。”[8](P3)作者还详细分析了其优化的主要表现,如“减少孤证”“书证提前”等。尽管第二版中提前书证工作成效显著,但从精益求精的角度来看,仍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时代可以提前。

6.【一大早】

一清早。秦兆阳《炊事员熊老铁》:“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秘书室去。”[2](P7)

按:秦兆阳为当代作家,书证晚出。该词条的书证至少可以提前到晚清时期,李宝嘉的小说中已有“一大早”的用法。《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谁知到了次日一大早,师四老爷改穿了便衣过来。”[9](P412)《文明小史》第五十八回;“这里施道台踌躇了半夜,次日一大早,便坐了轿子,问明了余日本的公馆,到得门首,把帖子投进去。”[10](P308)

7.【一大把】

①指一手能够握住的最大数量。《荡寇志》第七七回:“说罢打开包裹,取出了那包碎银子,抓了一大把与他道:‘这是送你的酒钱。’”[2](P7)

按:《荡寇志》完稿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书证晚出。书证可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白茅》:“虚后水肿:因饮水多,小便不利。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食豆,水随小便下也。”[11](P452)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四回:“一日,叫他煮腿腊肉,他预先泡了三日,泡得那腊肉一些咸味也没有了。说他腊肉煮得不好,他再来不泡便已好了,他又加上一大把盐。”[12](P786)

8.【一日三,三日九】

谓一天天接连下去。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搭帮一位本家借了我一笔本钱,叫我挑点零米卖,一日三,三日九,总多多少少赚得一点。”[2](P15)

按:《山乡巨变》属于当代文学作品,书证晚出。明代罗懋登《西洋记》第十六回:“进了厂,下了轿,叙了礼,参见了委官,查明了手本,点过了匠作,烧了天地纸马,破了木,动了工,一日三,三日九,事事俱好。”[13](P116)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过了两个月,梅氏得了身孕,瞒着众人,只有老公知道。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出来,举家大惊。”[14](P120)

9.【三九天】

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至九九为止。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老舍《四世同堂》二九:“她的南屋是全院中最潮湿的,最冷的;到三九天,夜里能把有水的瓶子冻炸。”[2](P214)

按:在明代,民间已经出现“三九”的说法。“三九天”连用,至少可补晚清民初例证。张杰鑫《三侠剑》第三回:“寒泉如同今日乡间的大水井一样,用汉白玉石镶着口,胜爷在东面上向下看,冷气袭人,如同三九天的寒风相似,水距井口一丈三四尺深,水色红混,直向上冒水花。”[15](P183)此外,《三侠剑》第三回中还有“下辈子”的用例:“老喽卒头目说道:‘叫少爷多活两天吧。咱们这辈子当喽卒,下辈子还当喽卒吗?’”[15](P145)也比《汉语大词典》引老舍《英国人与猫狗》用例要早,这里不再单独出条辨析。

10.【上2货】

①为准备销售而购进货物。迟子建《河柳图》:“裴绍发……会打电话给城里的货商,他们亲自来林源镇上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②把货物放在货架上。刘增新《京城人家》第十一章:“上货下货打扫卫生,也常常是吴月一个人忙活。”[2](P343)

按:“上货”是第二版新增的词条,《河柳图》《京城人家》均属于当代文学作品,书证晚出。义项①可补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到了好几天了,说是今天走,大约还要明天,此刻还上货呢。”[16](P430)这里的“上货”是指购货。义项②可补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金将银两贩了布匹,转至仪真,下个有名的主家,上货了毕。”[17](P190)这里的“上货”是指把货物上架后准备销售。

此外,表示“一长排”的词语“一大溜”,引用的是当代作家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收获时节》的用例,可补清代郭小亭《济公全传》书证;表示“一大叠”的词语“一大摞”,引用的是当代作家梁斌《播火记》的用例,可补清代丁秉仁《瑶华传》书证;词语“一小会”,引用的是老舍作品的用例,可补清代刘鹗《老残游记》书证;词语“一小撮”,引用的也是老舍作品的用例,可补清代洪琮《前明正德白牡丹传》书证。此类问题甚多,这里不再赘举。

《汉语大词典》的编撰原则之一是力求找到每个词语的最早用例,因为最早的书证可以明确该词语所产生的时代,便于从源头开始来探索词义演变的历程。很多学者都为《汉语大词典》的书证溯源作出了贡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相宇剑的《〈漢语大词典〉书证溯源》就提前书证两千多条[18]。不过,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要找到所有词语的最早出处殊非易事,就此而言,书证时代滞后亦在所难免。本文所发现的上述例证也只是将书证时代提前了一些而已,不敢说就是最早的书证。

(二)词语书证缺失

一般而言,中小型语文词典可以选用自造的例证来帮助说明词义,但是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必须是引用已有作品中的用例来作为词语佐证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为很多原来只有释义而没有书证的词语补充了大量书证。如:表示“用手掌打一下”的“一巴掌”、表示“一手能够握住的最大数量”的“一大把”、表示“将鞋帮、鞋底缝在一起”的“上鞋”、表示“牲畜长肉”的“上膘”、表示“味道不正”的“不是味儿”、表示“不合适”的“不是滋味”等。据笔者粗略统计,在第一版第一册中,无书证的词语有上千条;在第二版修订中,对绝大多数词语都补充了书证。令人遗憾的是,仍有部分词语没有书证,如:“一克(藏族计量单位)”“一七令(词牌名)”“一人永占(清代四种戏剧作品的合称)”“一寸金(词牌名)”“一文钱(古钱名)”“两脚规(仪器)”“两报一刊”“两栖”“三角铁”“中提琴”“中路梆子(戏曲名)”“上尉”“上校”

“上中农”“上浆(烹饪手段)”“上下忙(清代征收赋税分期)”“上料(元代银两、铜币的别称)”“五子棋”

“五斗橱”“上场门(演员上场的门)”“下场门”“中

班(幼儿园中班)”“中场(中场休息)”等,大约有上百条之多。下面,我们就对一些没有书证的词语予以补充,由于篇幅所限,每词只补一条书证。

11.【一毫子】

②广东方言对辅币一角之称。[2](P99)

按:可补当代作品刘健群《银河忆往·北伐前后故人群》:“广东的一毫子与二毫子在外江佬听来都不大有显明的分别,所以坐车的外江佬,常和广东的车夫在讲价时发生误会。车夫说的二毫子,外江佬听的是一毫子,车到地头,彼此言语又不尽通。”[19](P58)

12.【二女】

②次女。[2](P152)

按:“二女”表示第二个女儿,古籍中常见。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终疑未定。”[20](P125)

13.【二手货】

①指已经使用过或被倒卖过的商品。[2](P154)

按:“二手货”也是常见词语。心言《家庭电视手册》:“选购二手货,某类彩色机,只用了年余的,又有保养单、发票收据,而且是半价出让者,就值得买下。买二手货当然不能太过苛求,又要靓又要平,天下间没有这种便宜事。”[21](P19)

14.【三角债】

三方形成的循环往复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即甲欠乙,乙欠丙,丙欠甲。亦指以三角债为环节而形成的多角债。[2](P247)

按:“三角债”是1990年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常见词语。周正庆主编《清理“三角债”决策与实务》序言:“八十年代末,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债’,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遇到的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三角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甲欠乙、乙欠丙、丙欠甲的连环三角债务,而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22](P1)

15.【下脚】

⑤方言。苏沪一带称屠宰后的猪的内脏、脚爪等为“下脚”。[2](P391)

按:李雯《烧好家常菜》:“猪内脏包括脑、心、肺肝、肾(腰子)、胃(肚子)、肠、猪血等,把猪脚爪也算在内,习惯上统称为猪下脚。猪下脚的营养都不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23](P142)

16.【下2课】

③指辞职或被撤换。[2](P400)

按:“下课”的引申义,也是199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汉语大词典》有自造例,没有书证。可补贾学义《青城夜话·教练“下课”与庸官“下课”》:“球队输球,教练‘下课’,这是对事业的客观现实的态度和在赛场上对自己人格的追求。‘下课’固然难堪,但它能使执教者在失利之后寻到更新的境界,使他们能在日后的教练生涯中更趋成熟。”[24](P51)

以上所补的数条词语,均属于一般性的词语,而没有给“两脚规”“中提琴”之类的名词术语补例。《汉语大词典》编纂细则中规定,但凡日常用品名称、专门术语、历史名物、典章制度等词语一般可以不举例,那么这些词语没有书证也是符合编纂要求的。王力在《理想的字典》中指出:“例子对于字典是很重要的。法国《新小拉鲁斯字典》卷头语云:‘一部没有例子的字典就是一具骷髅’,因为无论怎样好的注解,总不如举例来得明白。”[25](P53)而举例最好是“援引书籍”,“因为有征和具有时代性正是理想字典的主要条件”[25](P54)。我们认为,字典和词典的编撰原则是相同的,即使是日常用品名称、历史事件名称,如“一二·九运动”“五星红旗”“五斗橱”等词语,如果能给出书证,就比自造例或无书证要好。再如“五爪金龙(牵牛花的别名)”,此词没有给出书证,就会让人生疑:“牵牛花”有“五爪金龙”的别称吗?同时,词条缺失书证,还会造成词义解释的不全面。在《汉语大词典》中,“上体”的释义只有“人的上身”一项,且无书证,单看释义没有问题,但是“上体”不仅仅指人的上身,动物躯体的上半部分也可以称作“上体”。如夏天《家庭养鸟指南》:“黄胸织布鸟上体羽毛为红棕色,广布着黑色宽纵纹,下部为深棕色。”[26](P124)

总之,对《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第二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就书证方面而言,第一版中有许多词语的书证滞后,第二版尽管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词语可以提前;第一版中不少词语缺少书证,第二版虽然予以补充,但有些词语依旧阙如。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近二三十年的资料建设,国内已经建成了很多大型语料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大型语料库,从中找到合适恰切的书证,来弥补词典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词语的释义,以切实提高词典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志兵.《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部分词语商榷[J].现代语文,2021,(4).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會,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3][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黄时鉴点校.通制条格[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5]郑天挺,吴泽,杨志玖.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6]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三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7]刘荫柏.刘荫柏讲西游[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

[8]江蓝生.一次全面深入的修订——《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管窥[J].辞书研究,2019,(4).

[9][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

[10][清]李宝嘉.文明小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1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12][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3][明]罗懋登.西洋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

[14][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15]张杰鑫.三侠剑[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16][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

[17][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18]相宇剑.《汉语大词典》书证溯源[M].合肥:黄山书社, 2012.

[19]刘健群.银河忆往[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

[20][明]吴承恩.西游记[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21]心言.家庭电视手册[M].香港:大光出版社,1978.

[22]周正庆.清理“三角债”决策与实务[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3]李雯.烧好家常菜[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24]贾学义.青城夜话[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25]王力.理想的字典[A].王力文集(第十九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6]夏天.家庭养鸟指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Iscuss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the Volume 1 of Hanyu Da Cidian(《汉语大词典》)

Cheng Zhibing1,Chen Shiian2

(1.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 Journ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2.Kuitun Convergence Media Center, Kuitun 833200, China)

Abstract:The overall quality of Hanyu Da Cidian(《汉语大词典》)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he revisio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discussed due to the large size of the dictionary, such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me word as “Bùlánxī(不兰奚)” “Shàngbádòng(上八洞)” and so on, are not accurate. Meanwhile,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based on a large corpus, some of them, as “yīdàzǎo(一大早)” and “yīdàbǎ(一大把)”,etc, could be shifted earlier, some of them, as “yīháozi(一毫子)” “èrshǒuhuò(二手货)” etc, could be appropriately supplemented. From this, examining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ocumentary evidence for these words could better the quality of Hanyu Da Cidian(《汉语大词典》).

Key words:Hanyu Da Cidian(《汉语大词典》);interpretation;documentary evidence;revision

作者简介:1.程志兵,男,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2.陈世健,男,新疆奎屯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书证修订
《汉语大词典》书证首见例拭补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
新常态下《企业财务通则》调整修订思路辨析
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PGIS—Ⅱ)的修订
关于现行《消防法》修订的几点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
“狼烟”释义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