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

2022-05-26王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歌唱小学音乐

王娟

[摘 要]歌唱是小学音乐重要的教学内容。歌唱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现”板块中明确要求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更多的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及校内外音乐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领略到歌唱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最终让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真正发生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9-0046-03

很多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有深刻的学习体会,因为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已把学校美育上升到新的地位。作为注重实践性和审美性的音乐课程教学,有“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板块,而作为“表现”板块中最重要的内容——歌唱,是最能让学生获得愉悦审美体验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无论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或公开课教学中,歌唱教学约占比三分之二。的确,小学阶段音乐课时学习充分,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一定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是开展歌唱教学的基础性学段。从小学阶段学生的歌唱能力来看,乐唱、享唱和能唱的学生不多。那么,歌唱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真正发生了吗?作为美育的主要践行者,我们教师要时常这样反问自己,促使自己深入探究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如何看待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不管是歌唱教学还是欣赏、创造性的音乐教学,都是师生共同参与,一直在发生着的。那么,是否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效的、真正发生着的?下面,就以歌唱教学来论述,也许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1.对歌唱和发生的一些认识

所谓歌唱,指个体或团体经过专业或非专业的训练后,由声带发出的优美而动听的声音。我们经常提“唱歌”这个动词,在笔者看来,歌唱和我们传统的叫法“唱歌”相比,是更具有审美和艺术表现力的发声行为。也正因为此,我们对很多的声乐艺术家称呼为“歌唱家”,也有很多媒体和行业对于与声乐相关的题材称为“歌唱艺术”“走进歌唱世界”等。可见,歌唱对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是具有音乐美的。所谓发生,即萌发和滋长,是持续不断地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多的产生的现象和过程。笔者认为,发生的“生”和歌声的“声”虽字义不同,但音相同,这也让这一选题有了一定的特色和意义。

2.歌唱教学的现状展现

对小学阶段的歌唱教学,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过研讨。如对提高小学歌唱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对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在小学歌唱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性研究,对小学合唱教学实践性的探讨……我们也经常在很多有关教育的综合类刊物和艺术类刊物上看到对歌唱教学的不同观点与看法,有谈歌唱兴趣和习惯培养的,有谈识谱能力和歌唱之间关联的,有议歌唱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的,等等。学习和理解这些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好歌唱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帮助。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发现要切实开展好歌唱教学,还缺少对更多现实的分析、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和大家一起歌唱并不难,但他们个体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唱的表现力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同时,我们发现通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真正能乐唱、享唱、能唱的学生并不多,在歌唱过程中常出现不会科学用嗓、不能投入情感、只会唱词不会识谱、能齐唱不能独唱、能在台下唱不敢上台唱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有的教师会以耐心和热情去引导学生,但也有的教师对这些现象见多不怪或视而不见。面对不同版本音乐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歌唱教学内容,学生却不能真正去理解它,享受歌唱带来的愉悦,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

3.学生歌唱真正发生的价值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他们接受音乐教育、提高音乐素养的关键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因此,作为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歌唱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音乐课堂和丰富的课内外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初高中的歌唱学习和鉴赏学习打下基础,还能在自主的参与、自信的表现和踊跃的展示中,增强学生个人的音乐表现力与团结合作能力,逐步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坚持这样的观点并付诸行动,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核心素养定能得到提高。

二、如何让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

要想让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教师应基于歌唱教学的目标和主旨,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规律入手,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歌唱教学,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能力,達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要求。

1.培养习惯,建立良好的歌唱基础

要想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歌唱习惯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都知道,习惯指由无数次的重复或者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歌唱更是如此。可以说,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是进行真正歌唱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教师能对学生的歌唱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很少有教师能坚持歌唱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对歌唱的姿态、呼吸、声音位置等要求理解模糊。

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对其歌唱要求明确指出“要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参与独唱和齐唱,能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多教师却在教学中一味地提出要求,如“腰要挺直”“立正”“小手、小脚不要乱动”等。学生可能听话一次,却不能一直保持,久而久之,教师嗓子哑了,学生也听腻了,课堂就出现收不住而闹哄哄的场面。

虽然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音乐课堂上如果语言性思维和概念性思维过多的话,会导致音乐性思维和体验被削弱。因此,教师不妨试着用琴声和歌声代替语言上对学生的要求。如一听到教师在钢琴高音区上演奏的上行音阶,学生即起立,站姿端正;连续演奏一段跳音,让学生明白歌唱的状态要精神。又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师可以用打哈欠、闻花香、跳皮筋、小声哭泣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的不同情绪运用合适的呼吸方法来歌唱。小学阶段,学生最好的声音状态是运用一定的头声进行演唱,这样不仅能保护稚嫩的嗓音,而且能让歌声变得和谐美妙。

为了让学生能展示出圆润美妙和清晰流畅的歌声,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教学热情,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老师歌唱时的脸部表情、嘴型和身姿,聆听老师对歌曲的范唱和表演。相信只要教师的示范和引领是充满美感的、具有音乐性的,学生的视觉、听觉就一定会被唤醒。另外,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坚持引领,学生就一定能逐步建立良好的歌唱基础。

2.激发表现,形成自信的歌唱状态

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中指出:“歌唱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歌唱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且是普及美育切实可行的途径,理应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愿意参与其中的艺术实践活动。但是,我们通过走访和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和家长反映不少学生对歌唱缺少表现力,更谈不上自信地投入歌唱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愿表现,不够自信,究其原因不外乎不喜欢、爱面子、怕出错等。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这些现象可能不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自信歌唱的学生逐渐增加,这会影响整个班级或整个年段学生的歌唱行为。不自信参与表现,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怎能得到提高呢?

例如,教学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曲《叮铃铃》时,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对音准和音色的要求较高,再加上二声部的加入,让不少喜欢这首歌但对自己的音乐能力持怀疑态度的学生望而却步。课始,教师不妨让学生在钢琴的上行音阶中站起来,解放手脚,通过视听有趣的音视频,组织学生和自己一起做简单的身体律动。对于一些腼腆不愿表现的学生,教师可以带领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做最简单的拍手动作;可以不要求他们都能用优美的姿态和得当的韵律参与表现,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歌曲的初体验即可。然后,教师再导引结合,让学生在听音和练声的小游戏中探寻“la”“do”“mi”三个主干音的作用。通过趣味性游戏和小组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体会歌曲音高、乐句、乐段的特点,这样学生充满表现力的歌唱一定会出现。

无论哪个学段的歌唱教学,要让学生参与时自信表现,教师就要投入足够的热情和耐心,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对问题和情境创设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释放歌唱的天性,形成自信的歌唱状态。

3.丰富实践,探索多彩的歌唱样态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注重音乐实践已成为评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歌唱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的歌唱能力一般在音乐课堂中培养,但学生真正的歌唱能力的获得和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还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活动与课程来支撑。这些活动与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发展有重要帮助。

例如,为避免单一的技能传授和训练,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聆听感受、律动体验、练耳练声游戏、小乐器加入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感受歌曲,再通过模仿、小组合作、创编等途径探索歌曲的特点,最后在全班齐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加入领唱、对唱、轮唱甚至合唱的表现形式。这样教学,使每一个有歌唱潜能的学生都能大胆发声。

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校内外各类音乐课程资源和实践活动日渐丰富起来,给学生提供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也就多了起來。其中,和歌唱有关的音乐实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课程,有红歌课程、班班唱课程、地方戏曲课程等;与歌唱相关的社团,有合唱社团、表演唱社团、校园歌曲鉴赏社团等;艺术节活动,有校园艺术节、区县级艺术节、省市级艺术节展演等;八礼四仪及各类节日庆典活动,有入队仪式、教师节、国庆节……当然,还有社区、机构、媒体举办的系列歌唱活动也不在少数。这些丰富的歌唱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了歌唱展示的平台。相信只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多给予他们正确的歌唱指导,再加以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就能让学生体验更丰富的歌唱样态,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歌唱的魅力。

三、学生需要真正发生的音乐教学

歌唱作为音乐课程“表现”板块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不仅仅指向相关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指向学生的情意、能力、创新等一系列的综合音乐素养。歌唱教学虽然是音乐教育中最常见的形式,但教师不应让它随意发生,对于如何让歌唱真正发生、如何提高歌唱教学有效性的研讨,应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只有真正发生的歌唱,对学生歌唱能力和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才是积极有效的。

当然,音乐课程除了歌唱内容,还有“感受与欣赏”“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板块内容。这些丰富的音乐课程内容,给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面对美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音乐核心素养要求不断提高的音乐教学,教师要让“感受与欣赏”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让综合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探索音乐世界的一把“金钥匙”,这样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总之,歌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的歌唱并不如我们设想中的那样简单,良好的歌唱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面对歌唱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站在学生和音乐的视角去思考,多关注学生的歌唱,给歌唱教学以不断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歌唱带来的快乐。我们一起努力,让学生的歌唱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歌唱小学音乐
歌唱百年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歌唱十月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