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空中课堂”变高效课堂

2022-05-26束夏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空中课堂教学设计

束夏梅

[摘 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为了满足特定时期下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多个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批量地推出“空中课堂”。教师应把握好云平台“空中课堂”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厘清线下授课与线上授课的“变”与“不变”,在师生时空相隔的情况下明确变量下的教学设计,重构变量下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地有声。

[关键词]空中课堂;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9-0022-03

“空中课堂”是指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以无生上课的形式录制好上课视频,传至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供师生自由选择使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后疫情时代,逐渐恢复了线下的班级授课制,我们既不能让“空中课堂”宝贵的资源闲置,又要审时度势地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空中课堂”?如何让 “空中课堂”变成高效课堂?笔者近两年对 “空中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实践,听了一百多节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的课,产生了以下思考。

一、厘清“空中课堂”的 “变”与“不变”

由于师生教与学的时空分离, “空中课堂”的教学形式与线下授课相比,有“变”也有“不变”。先说“变”,从时间维度上看,上课时间变得灵活,授课与上课时间不同步,授课的视频放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选择学习;线下一堂课40分钟,线上一堂课基本在20分钟以内。从空间维度上看,师生不在同一空间,且授课形式、教学形式、反馈形式、交流形式等都发生了改变。再说“不变”,就是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目的只有一个,以学聚力,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明确变量下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1.设计之前的应然思考

“空中课堂”的教学时间大大压缩,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空中课堂”就像压缩饼干一样,要把最浓缩的课堂设计、最简洁的课堂语言、最精准的课堂指导,通过教学设计呈现出来。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课堂核心问题去贯穿教学始终,以课堂辅助问题来搭桥,把教学的思路、学习的思路条理清晰地呈现在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可见,能够吸引学生向课堂靠近,再引领学生走入学科内核,这才是“空中课堂”在设计之前的应然思考。

2.设计之初的资源使用

课堂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四个要素组成的。怎样用教学内容去实现教学目标,筛选什么样的资源,使用什么样的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达成教学目标,是备课的起点。

要使资源使用精准落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在教学的重点处发力,在教学的难点处着力,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在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紧扣学科教学目标,避免学习资源的简单堆砌,因为“信息”不等于“知识”、“呈现”不等于“会了”。教师应该以是否与学科教学目标密切关联,是否为学生解决难点时提供不可或缺的学习支架为标准进行选用。选用的时候也要考虑,在时空隔离的情况下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把资源运用落到实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力争使用尽可能精简的资源协助、引导学生达成对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意识的养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評价等能力。

3.设计之中的重点突出

从脑科学研究来看,人在学习中83%为视觉记忆,11%为听觉记忆,其余占比较少的有触觉、嗅觉、味觉记忆。在视听兼而有之的“空中课堂”里,学生主要通过视觉系统获取知识。那么,“空中课堂”中的视觉呈现就要做到少而精,因为“多则惑,少则获”。教师要把课堂的重点内容作为重要板块呈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信息轰炸。教学课件设计时切忌花哨,不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动画放在屏幕上不停地闪现。比如,有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童趣,经常在屏幕的角落放一些和课文没有什么关系的卡通动画以博人眼球;教汉字的时候,经常出示动画版的汉字笔顺,而且播放的动画一直在书空,这反而画蛇添足,分散了学生有限的注意力。

4.设计之后的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就像剧本,“空中课堂”因为没有学生现场交流互动,这就对教师的课堂表达提出了挑战。“空中课堂”教学场景下,教师讲话的速度要比平常线下授课慢一些。因为教师戴着耳麦,加之声音通过屏幕传递也有个时间差,如果按照平常的语速来说课的话,从教师口中说出,到学生听见,再到学生在大脑中解码,有个时间传递、转换的过程。研究表明,人对语言文字的解码需要15秒,而对图形的解码只需要1~2秒,非语言类的信息传递更容易被理解。可在一些“空中课堂”中,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教师问了什么问题,教师的解答就已经结束。学习是大脑中新旧知识产生碰撞后重构知识的过程,从“学了”到“会了”有个时间差和转换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语速要放慢,每个板块、每个问题之间都要有停顿,在关键问题处语速语调应该有所突出和变化,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捕捉到重点,而不是平铺直叙、连珠炮似的,学生即使很认真地学习,也听不出重点。

三、重构变量下的教学组织形式

1.目标达成有深度思维爬坡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核心,评价一节课的有效达成度,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虽然“空中课堂”经过打磨,目标确定没有问题,但是有的课在实施过程中变味了,出现了目标弱化、目标虚化等问题。

有的课避重就轻,弱化了目标直接“喂给学生”,这样的课就上成了“夹生饭”。如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类文本,教学这类文本要培养学生说故事的能力。这篇课文和其他童话类文章比起来,因为行文线索不是那么清晰明了,要想让学生讲述清楚故事是有难度的。几次开大会?谁通知?有什么不同?这条线索如果不弄清,学生就抓不住课文的主线。而教学时,授课教师忽略了对这个难点的教学引导,在学生的思维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直接出示四次通知的人物、地点,然后花很长时间出示学生汇报讲故事的视频。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没有思维参与的,只是观众而已。本文正是训练学生思维转型的文本,和一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比起来,明显在提炼主要信息上有了一定的难度,不是一目了然的。然而,教师教学时避重就轻,把认为比较“难处理”的地方直接“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的课堂失去了灵魂,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价值,导致教学目标被弱化。

有的课目标虚化,总是停留在“说明道理”层面,没有落实言语实践,导致教学目标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如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授课教师总是强调讲故事的要点,如注意把主要的情节叙述完整、注意人称的转换等,但是并没有通过文本的言语素材去训练和落实教学目标,也没有设置环节让学生练习,或者出示不同的音频或视频材料让学生在对比中消化。这样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必然会遇到如何界定情节有没有说完整、人称怎么转换等一系列问题。语文是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果脱离了言语环境,目标达成失去了土壤,不接地气,虚无缥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目标达成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虚化。目标并不是虚无缥缈,可有可无的。目标是我们课堂行走的方向,是我们前行的终点。怎样让目标接地气,而不是飘在云端、停在纸上、说在嘴上,那就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爬坡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靠近,最终到达顶点。

2.重点解决有启发引导过程

这里所说的“空中课堂”的呈现形式本身就不是师生在不同空间进行线上实时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是提前录制好的类似于无生上课的授课视频形式。这样的“空中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反复学习;其最大的不足在于缺少实时互动。教师在“空中课堂”里安排了很多学生出镜,有的是音频,有的是视频。但往往教师的问题刚提出,就会立刻播放学生回答的画面,而且那些回答都近乎完美。这是表演的课,作秀的课。试想,本身各级部门在拍课的时候,选择的都是发达地区的优秀骨干教师来拍课,加之又选择发达地区的优秀学生直接汇报正确答案,在教材全国统一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结构完全忽视了不同学情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学习困难、学习差异成了“水中花”“镜中月”,看不见也摸不着。如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一课,其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体会人物的真善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选择奶奶的故事来创编,重在教给学生创编故事的方法,但教师授课时直接让不同的学生汇报已经编好的故事。故事虽然非常精彩,但看到的只是结果,而没看到教师是怎样基于学情,让学生由“不会”变成“会”、由畏难情绪变成积极尝试的。

在教学重点内容时,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要把学生投射进课堂里,让屏幕前的学生也能在“空中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在重点问题处教师要有意停留,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听课时总会找到和自己比较接近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会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时再播放教师与学生真实的对话过程,屏幕外听课的学生自然就会跟着教师一步步向教学目标靠近。这种互动形式大大地弥补了时空相隔的不足,让学生有浸入课堂、身临其境地参与课堂的感受,同时也考虑到实际学情,教学将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当然,要想课堂有这样的思维交锋,不至于是教师“一言堂”式的“一潭死水”,或者是在无关问题上“陷入沼泽”,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更充分的准备,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也可以提前做学情调查,对教学的各种可能性做好预设,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3.難点突破有学习策略指导

在“空中课堂”中,教师要考虑时空隔离的情况下怎样突破教学难点。很多教师为了避免自己“一言堂”,在提出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后,就安排学生直接把正确答案说出来,学生汇报后教师鼓励地说“你真棒!你是不是和这位同学想的一样呢”,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其实,在教学难点处,学生的思考一定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一路畅通”,有的“处处碰壁”,有的“路路不通”……而教师没有指导策略,对于难点没有进行有效突破,只是在自说自话,忽视了屏幕前有着不同学情差异的学生。这种脱离实际的互动交流,让人感觉既不自然又不舒服。

尽管学情有差异,但是教育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认知差异、思维水平差异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只要把握好这一点顺势而为,充分地把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并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引导,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空中课堂”的教学质量。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就是一个教学难点。执教教师在教学引导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呈现在幻灯片上。有的学生以主人翁为线索,梳理出“轮船行驶—轮船被撞—船长救人—以身殉职”的行文思路;有的学生以书中出现的不同的事件场景为线索,梳理出“大雾起航—轮船遇险—组织救援—壮烈牺牲”的行文思路。教师肯定这两种思路都可以之后进行总结:“你们能用第六单元学到的方法来概括课文内容,先抓住主要人物概括小标题,再串联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除了这两个同学用到的列小标题的方法,想想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方法?”概括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就算成功。

4.学法指导有互动交流延展

“空中课堂”不仅要和线下授课一样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适应线上课堂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疑难处,不能上一秒提问题,下一秒报答案,要有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不能仅局限于授课教师和屏幕中出镜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和屏幕前的学生进行语言互动,提醒学生:“屏幕前的你,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觉得有点难度呢?请按暂停键,想好后可以继续播放,来验证你的思考。”这实则是提醒学生,学到这里时要停顿、要暂缓、要思考。否则学生会认为,学“空中课堂”的课就是一股脑地看完教学视频就结束了。由课内走向课外,有的教师处理得就很巧妙,如教学写字时出示评价标准,并示范写得好和写得不好的字,示范打星之后,让屏幕前的学生也来写一写,写完后给爸爸妈妈看一看,看看能得几颗星。这样的言语互动,就把学法指导延伸到了课外,在生活中链接并且激活。

总而言之,“空中课堂”如何做到接地气、受欢迎、有实效、能高效,既考验执教者基于时空隔离学情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又考验执教者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以生为本,以学聚力,才能真正打通“空中”壁垒,让课堂教学落地有声。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空中课堂教学设计
“空中课堂”解忧烦
为空中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
“空中课堂百园千课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