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岭美如斯
2022-05-26杨海蒂
杨海蒂
与海南黑冠长臂猿不同,海南猕猴家族可谓“猴丁兴旺”。
海南猕猴的来源,流传着种种传说。一个说法是,很久以前英国商人将猕猴贩运到香港,途经南海时遇上风浪不幸翻船,船上的猴子死里逃生、泅水上岸,跑入海南岛的山林,年深日久繁衍成群。另一说法更神奇,称海南猕猴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后裔,是当年大圣拜见南海观音期间留下的血脉,具有非比寻常的高贵血统。
世人多知晓南湾猴岛是海南的猕猴乐园,殊不知猕猴岭才是海南猕猴的猕猴王国。猕猴岭是海南第三高峰,山上怪石嶙峋,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呈现出树木荫翳、草木畅茂、枝柯交错、藤蔓盘连的原始热带雨林景观。海南猕猴是猕猴岭真正的主人,一九九二年中央民族学院王恒杰教授在猕猴岭猕猴洞发现了史前人类文化遗址,证实古代黎族先民在此居住过。
猕猴洞深百余丈,洞口林木茂盛,洞内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石笋、石幔、石乳丛生。岩洞洞里有洞,洞体形似一座“寺院”,“寺院”正中的钟乳石酷似一尊佛像,佛像双目紧闭,手持念珠,盘膝而坐。石佛前的石笋形似一组小和尚,貌异神同,正襟危坐,合十念经。“寺院”后的石柱则形似一座古钟,用手敲击即发出声响,余音袅袅。“天生一个仙猴洞”,说的就是猕猴岭,这里现已成为网红地。
猕猴岭位于海南岛西部的东方市,这个“东方”是黎语地名,与地理方位并无直接关联。东方市日照强烈,气候干旱,却盛产“二金”:黄金和“木中黄金”——黄花梨。在猕猴岭的西面,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八大港口之一 ——八所港。千万年来,北部湾的惊涛骇浪从未停止冲击它长长的海岸线。
猕猴岭前的大广坝水库有“亚洲第一长坝”之称,水域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与猕猴岭形成山水相依相绕的美丽景观。大广坝河畔是海南坡鹿的新乐园,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成群的海南坡鹿悠然觅食、追逐、嬉戏。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种,也是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顺便科普一下,海南坡鹿跟海南水鹿不是一回事。海南水鹿是海南島上最大的陆栖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海南坡鹿、海南水鹿分别列为“濒危物种”“易危物种”。
猕猴岭森林几乎囊括海南所有珍稀植物,有龙尾苏铁、阴生桫椤、油丹、白桫椤、海南紫荆木、石碌含笑、海南油杉等,还有各种野生珍贵药材,以及在海南都十分罕见的大片青梅群落。椰树、荔枝、香蕉、杨桃、槟榔、山竹、波罗蜜等果树遍布全岛。猕猴岭并不只有猕猴,它是数百种野生动物的家园,其中许多种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珍稀动物,以及海南特有种、特有亚种。
猕猴岭的主角是海南猕猴。小家伙们体型小,性格机警多疑,过着群居生活,每群猕猴由一个猴王统领。
曾有科学家说过,“人类诞生于海洋”,但我觉得说诞生于森林更靠谱,只要看看人类自己的“亲戚”就一目了然。海南猕猴握着一面朝向我们的镜子,似笑非笑地告诉我们:人类是进化的猿猴,而非下凡的天使。的确,猴子与人类的相似度极高,或者说,人类与猴子的相似度极高。人类与猴子的相似性不仅仅是外表上的,还有习性上的,我曾读到一则报道,标题为“研究显示老板展示权威的行为酷似猴子”,因为喜欢我留存剪报,现摘录几段以飨看官:
你的老板喜欢在办公室昂首阔步吧?他精心打扮自己,高傲地挺着胸脯,甚至打上一条红色领带炫耀自己多么有情调。其实,老板的这些行为都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跟很多动物的行为是一样的,尤其像猴子和黑猩猩。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数百名经理和雇员见面,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每一个工作环境中,老板就像占据统治地位的动物一样,时刻不忘标划他们的地盘,维护他们的权威和展示他们的才能……据领导这项研究的教授杰弗里·布莱斯怀特说,在办公室内,老板的这种行为是为了维护他们的领导地位。
布莱斯怀特解释说,从进化的观点来看,大约有两百个物种懂得昂首阔步和抬头挺胸的意义……也许这一特征留在了我们的基因内。为了证明他们的身份,老板使用比别人更大的椅子,说话声音更大,而且会更加频繁地打断别人……
很多物种中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动物。尤其是猕猴和黑猩猩,它们表现自己权威的方式跟男老板非常类似。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海南猕猴的秘密生活吧。海南猕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一群有些离经叛道的坏家伙,还学人类吸烟喝酒。它们活跃好斗,有强烈的原始攻击欲,经常拉帮结派、肆意妄为,以“帮伙”为单位一起在丛林里游荡,成为一股蓄意挑衅的“黑恶势力”,甚至给游客也造成骚扰。有的混蛋居然见到红衣女游客就往上扑,太不像话了。
跟人类一样,海南猕猴最感兴趣的是“权力”与性。雄猴终身为“权力”美色打斗,为了争夺统治权和交配权,即使面对同类也毫不留情,经常大动干戈,拼个你死我活。征服和占有是猴王吸引母猴的有效手段,也是使母猴听命于它的绝对依据。母猴则依附于猴王,寻求安全保护。
猴王每三四年就要进行一次“权力”更迭,不过它们既不拉选票也不搞舞弊,而是奉行的是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谁拳头硬谁就是王。争夺猴王之位,意味着一场混战开始,只有强壮勇敢的大块头才敢于发起挑战。挑战或许带来毁灭,或许带来机会,但想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想要妻妾成群,野心勃勃的雄猴就必须冒险。一番激烈的厮杀鏖战后,老猴王被打得落花流水,失败者夹着尾巴逃跑,胜利者耀武扬威号令天下。猴王陛下的暴政统治周而复始,领地里所有雌性任它挑选。
新猴王“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出来走几步。从它坚定的步伐、沉毅的眼神中,从它自信满满高高翘起的尾巴上,每只猴子都感觉到了它的变化。在猴群中,只有猴王的尾巴可以高高翘起,如果其他猴子胆敢翘尾巴,意味着一场血战在所难免。人们说“一骄傲就翘尾巴”,批评别人“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告诫自高自大者“不要翘尾巴”,大概来源于此。
猴王有着绝对的特权:美食先尝,美女独享。别的猴子不敢羡慕嫉妒恨,反倒纷纷递上效忠猴王的投名状。猴王外出巡幸,尾巴一翘高视阔步,所到之处威震四方,“草民”慑于其淫威四散退让。毕竟没有进化到文明社会,猴王精虫上脑时想临幸哪个猴姑娘便直扑,霸王硬上弓是家常便饭。它有时也会来含情脉脉那一套,送水果、理毛以讨母猴的欢心。“王的女人”是猴王的禁脔,绝不允许别的公猴靠近,若有哪个色胆包天、不长眼的靠近了,轻则被暴打一顿,重则被扫地出门。总之,猴王欺男霸女不可一世,端的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有“权力”就有责任,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责任担当。猴群各有各的地盘,有自己较为固定的活动领地,群与群之间基本老死不相往来,宁可血拼也不愿共享领地。猴王必须保护成员的安全及领地的完整,必须在猴群遇到危险时身先士卒,这也是测试它是否宝刀未老的不二法门。猴王也时常主动秀肌肉展示实力,以证明自己有资格身居高位。每个猴群的猕猴数量不等,这取决于猴王的谋略、胆量和实力。强悍的猴王占据的地盘通常是黄金地段,辖区内食物及水源相当富足,能力不及的可怜家伙就只能偏安一隅自求多福了。
魔性的海南猕猴,让猕猴岭充满乐趣,吸引着游客不断到来。在经济价值之外,人类还要追求文化价值。生态是永恒的经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地政府深谙此理,他们对猕猴岭的未来规划是以大森林为依托,重点开发森林探险、森林浴、森林旅游项目,以独特创意发展生态旅游,按人性化需求建设景区,将猕猴岭打造成为森林旅游胜地。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响乐中,画风大变的猕猴岭是一段舞曲类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者是诙谐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满活力的曲子。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响乐中,七仙岭是一段升华的乐章,是惊心动魄的奏鸣曲。
七仙岭因七座花岗岩山峰兀立而得名,七个山岭一岭连着一岭,热带森林深邃、幽远、壮阔。春光明媚时,这里百花盛开清香四溢;夏日炎炎时,这里微风习习清凉宜人;秋风送爽时,这里烟霞满山,仿佛一幅淋漓水墨画;北国雪飘时,这里艳阳高照温暖如春。
森林养育了人类,森林孕育了文明。科学家证实,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与森林减少关系密切。没有森林,乡村难成美好家园,城市更非宜居之地,而人类也将不复存在。森林给予人类无穷的宝藏,也滋润着人类的心灵,没有森林,人类便失去了诗意的生存环境。过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进”林“退”,大片硬化土地不断压缩森林的生态空间,使得动植物不断减少、濒危、灭绝,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森林的作用不容忽视。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性议题,许多国家已开始保护森林,着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人类走上了回归自然之路。重返大自然的森林旅游,正成为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七仙岭位于海南岛南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同时拥有野溪温泉和热带雨林,据说这样的组合世界上仅有七仙岭拥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为完好的七仙岭热带雨林,养育了数百种珍稀、濒危植物和野生动物。茂密繁盛的森林是最好的空气过滤器,七仙岭成为保亭的“城市之肺”“天然氧吧”。人与森林互惠,使七仙岭成为一处极具魅力的旅游胜地,成为“游客最喜爱的海南岛特色精品景区”之一。
我们前往七仙岭,首要目标并非热带雨林,而是山谷中延绵数公里的温泉。七仙岭温泉群在南面山脚下,以峻峭的七峰为屏障,周边胶林如海,椰影婆娑,槟榔亭亭。
海南地质构造复杂,地热活动十分活跃,地热资源相当丰富。现已探明海南岛的温泉有近四十处,平均每一千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温泉,密度之高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温泉岛”。在遍布全岛的温泉中,最著名的当属七仙岭温泉。它是海南温度最高的热矿温泉,也是全岛唯一有自然喷水景观的温泉。
驾车前往七仙岭,沿途最为赏心悦目的,是逶迤成林的槟榔树。槟榔被黎族视为吉祥物,是他们婚丧嫁娶少不了的珍贵礼物。看着一排排树干笔直、树冠如伞、张扬着自信的槟榔树,我无法淡定了,情不自禁扯开嗓门唱起流传甚广的民歌《采槟榔》:“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低头又想呀,他又美他又壮,谁人比他强……”
远处的七仙岭在云雾缭绕中向我们招手,一副含羞带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模样。七座山峰就是七仙岭的七个山顶,当地老百姓取的名字更接地气——七子峰。站在七仙岭山巅,抬望眼,浩瀚南海中浪花朵朵、帆船点点。
很奇怪,我对下雨特别敏感,总是最先闻到雨的气味。六月的海南,暴雨说来就来,七仙岭尤其晴雨不定。雨点突如其来,我们开心地尖叫着,任由自己淋成落汤鸡。有趣的是,身旁几十米外却依然风和日丽。第一次见识到“东边太阳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景观,让我感到惊奇和兴奋。七仙岭的天气捉摸不定,缘于其独特的地形:盆地、山地和山岭渐次分布,形成一个个独特的雨壁结构,构成一处处独立的气候环境。
隐蔽在雨林里的山野温泉池,都用天然卵石垒砌而成,与周围的原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没有人工设施大煞风景,只有自然野趣怡人身心。七仙瑶池野溪温泉是海南独有的医疗保健高温温泉,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温泉口尽是细腻光滑的黑泥,置身其间像在做高档的护肤SPA,真乃“温泉水滑洗凝脂”。跳进冷热两股溪流汇合而成的什那溪温泉,在这“鸳鸯溪”中叉腿站立,一腿凉一腿热的感受很酸爽。煮温泉蛋是游客的一大乐趣,将生鸡蛋扔进温泉中浸泡,十来分钟后,蛋白全凝固,蛋黄呈半流质状态。闻着山花的芳香,听着小鸟的歌唱,吃着口感特别的溏心蛋,幸福感满满。据说,一些痼疾缠身的患者,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后便不药而愈了。
我调离海南去北京工作的前夕,看到《海南日报》有一则报道。摘录如下:
台湾曾两次报道过七仙岭温泉,两次都写道“颇有野溪温泉之曲”。台湾人认为,最上品的温泉是野溪温泉。人们在城市中被围困得太久,需要不时回到原汁原味的大自然中去释放自己。
阳明山温泉是台湾最著名的温泉景区,景区内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与周围的山林共同组成独特的景色,温泉水散发出的硫黄味也同时充斥在山林间。但与七仙岭相比,阳明山的山林缺少了熱带雨林的原始和神秘。同样,世界著名的日本箱根温泉、泰国普吉岛温泉等,都不像七仙岭温泉,幸运地和这样一大片原始热带雨林相伴。
出于对海南的留恋之情,我一直保留着这张报纸,近期整理旧报刊时又恰巧翻了出来,现在正好用上,真是天意。
暮霭从天边山间释放出来,远山上飘动着淡淡的云霞,乡村的夜晚始于这一刻。建在温泉森林中的度假村备受游客欢迎,但我们选择前往附近的苗寨,更愿意在农家乐中品尝土地回馈的自然味道。在这片奇山异水间,勤劳的黎族苗族同胞,营建起美好的家园。车外一派田园牧歌景象,夕阳西下,稻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掩映在青山翠竹间的村庄,家家户户屋顶炊烟袅袅。婉转动听的山歌,乘着夏日傍晚的微风,从雨林深处悠扬地传来。
雨后的迷人之夜,七仙岭空气异常清新甘甜,天地、丛林、田野和人家都融入了无边的岑寂,我很快进入了安宁的梦乡。
晚明文人十分讲究生活艺术,文学家、戏曲家屠隆说他最理想的生活是“楼窥睥睨,窗中隐隐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依精庐,松下时时清梵,人称非俗非僧”。七仙岭充满诗情画意,又是烟火人间,正可以提供这种“最理想的生活”。宋人有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七仙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以其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年复一年吸引着游客不断前来。
元气满满的新一天,我意犹未尽。离开七仙岭,在几个令人捧腹的段子中,一小时车程很快结束了,我们抵达椰林、胶林、松林林海茫茫的仙安岭。七仙岭的“弟弟”仙安岭近年声名鹊起,它怀藏石林界的稀世珍宝——仙安石林。
怪石林立的仙安石林,被原始热带雨林遮掩得严严实实,只有走进去,才能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大自然鬼斧神工,千万年的漫长时光,将一座石山雕蚀成凌厉的剑状、针状石头“森林”,将仙安石林打造成一座由沟壑和悬崖构成的迷宫,打造成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仙安石林集石、洞、崖、林、溪、瀑于一体,千龙洞、仙女洞和蟠龙洞等互相联通。也许因为仙安石林吸引力太强大,神秘莫测的地下暗河终于忍不住在此冒出地面。这儿的溶洞暗河都有各种奇谈怪论,如千龙洞被苗家人秘传为“祖先神洞”,据说每代只传一人知悉其洞口。
一些人眼中的险境,有可能是另一些人眼里的仙境。同样,一些人眼里的仙境,有可能是另一些人眼中的险境。一直与世隔绝的仙安石林,只有当地极少数采药人误闯误入过。他们对狰狞如狼牙的密集石林感到畏惧,以为石林被施展了魔法,将其称为“鬼山”“神山”。
“原始热带雨林喀斯特”仙安石林,是世界喀斯特景观的奇迹,被誉为“全球罕见的绝世奇观”。这类石林在中国首次被发现,填补了我国热带岩溶石林地貌的空白。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马来西亚穆鲁山国家公园有类似的石林。穆鲁山国家公园因热带喀斯特地貌闻名,世界上许多关于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学术会议在那儿举行。仙安石林远比穆鲁山石林大,面积近六百亩,仙安石林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按照规定,地方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须先概略介绍国内同类景观,阿诗玛故乡的云南石林当年申报将路南石林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时,就将仙安石林重点推介,使作为后起之秀的仙安石林江湖地位直追“天下第一奇观”。
登临高处俯瞰仙安石林,那些被暴雨冲击出的裂痕,那些被时光雕刻出的沟壑,突然间就把我的心揪住了。霎时我感觉到,这片石林是活生生的,它的脉搏在跳动、血液在奔腾、身体在受伤、心灵在疼痛。置身于荒凉雄浑的仙安石林,我仿佛走进了宇宙中另一个时空,心头涌上地老天荒之感,宛若回到了无限久远的过去,又仿佛走入了无限遥远的未来。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响乐中,鹦哥岭是一首音画交响诗,是全曲的抒情中心。
森林气质各不相同。鹦哥岭森林气质粗犷彪悍,与它高大的山体和特别的位置有关。山形酷似鹦鹉嘴的鹦哥岭,是海南第二高峰,也是海南岛陆地的中枢。它还是海南岛重要的水源保护地,是海南岛海拔落差最大、自然景观最丰富的景区,以及海南岛最年轻、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我告别海南的环岛深度游,白沙黎族自治县是最后抵达的县域。在白沙行脚的第一站,是白沙隕石坑国家地质公园。白沙陨石坑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它比著名的亚利桑那陨石坑、爱沙尼亚陨石坑年代更为久远。从陨石坑里出来,磁化的手表、自动关机的摄像机很快恢复了正常。在白沙陨石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有不少谜团等待破解,是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科研、教学、观光的好去处。
从白沙陨石坑直奔鹦哥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这段话我们都背诵得滚瓜烂熟,因为“险以远,则至者少”,许多地方人类从未踏足。原生态的鹦哥岭美极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树林。有些树上开满鲜花,有些树上挂满兰草,有些树上长满灵芝,有些树上布满苔藓。野牡丹花身段低些,在阳光下楚楚动人。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踩着地上厚厚的雨林苔藓,每一脚都像踩在松软的地毯上,我们攀爬到半山腰。这儿有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旅游景点”,也是海南省第一个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公园。一九四五年,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和黎族人民起义领袖王国兴会师后,在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从此它成为鹦哥岭的红色地标。
往更远处走,往更高处行。山路两旁是遮天蔽日的五针松,间杂着鹦哥岭特有的高山杜鹃花,山崖下是欢欣跳跃的溪涧,溪畔是赏心悦目的梯田。越野车左转右转,转过无数的弯道后,把我们带上了鹦哥岭腹地中的高峰村——海南岛海拔最高的黎族村落。南渡江其中一源就发源于此。崎岖的山路、茂密的森林、美丽的河流和纯朴的村民,共同将高峰村构建成一方世外桃源。鹦哥岭孕育了无数河流湖泊,密如蛛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塑造出丰富的地形地貌,影响着全岛的气候,主宰着海南岛的水系形态,为动植物提供不竭的水资源。为了保护水资源,为了对热带雨林实施整体保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域内的村庄都要整体迁移,地处生态保护最核心区域的高峰村,已于二〇一九年前启动了生态搬迁。世间再无高峰村,取而代之的是海南省第一个生态移民搬迁村:银坡村。
岛屿生物地理学认为,生态复杂性与动植物种类具有“正相关关系”。的确,有一种隐秘的力量维持着大自然的平衡。鹦哥岭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成为我国重量级的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岭上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世界性“易危”“濒危”物种极多,新记录的动植物数目遥遥领先。其中,伯乐树只能在鹦哥岭上觅得仙踪。在鹦哥岭采集到的塔丽灰蝶新亚种,被命名为“塔丽灰蝶海南亚种”,此发现使中国多了一个新记录属。鹦哥岭昆虫种类极多,珍稀昆虫不计其数,极为珍稀的水生昆虫中华鲎蜉和海南巨黾就是其中代表。蛇蛉是生态环境指示性物种,只能生活在原生林中,它的发现无可辩驳地证实鹦哥岭始终保持着原生状态。
鹦哥岭鸟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超过海南森林鸟类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因此鹦哥岭被视为海南林鸟多样性代表地。鸟儿在这里生活快乐无边,不用忍受寒冷,不愁食物匮乏,也不必长途迁徙,它们幸福得四季放歌,发出了大自然中最动听的声音。在鹦哥岭,随处可见小鸟跃上枝头,翻飞间露出色彩斑斓的翅膀,这是它们最鲜亮的求偶广告。观赏鸟儿真是一种享受,不过在我眼里小鸟基本上是一个模样,这鸟那鸟傻傻分不清。行家里手可就不同了,他们眼力非凡,什么鸟什么样一目了然。读到过一位“鸟叔”写的神文,他在鹦哥岭看到的鸟儿有黑枕王鹟、印支绿鹊、银胸丝冠鸟、红头咬鹃等,还有海南特有种海南画眉、海南柳莺、海南孔雀雉,以及极为罕见的全球性易危物种海南山鹧鸪和最濒危鸟类之一的海南虎斑鳽。果然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古人诚不我欺也。鹦哥岭是观鸟拍鸟的经典去处,每年春季,鹦哥岭的最佳观鸟时节到了,海内外游客、摄友、鸟类发烧友也会如期而至,不少震撼级“大作”随之问世。
“植物天堂”“动物乐园”鹦哥岭,还栖息着许多不同寻常的野生动物。长着大“翅膀”拖着长尾巴的海南鼹鼠,是一种会飞的树栖动物,属于海南特有种,是鹦哥岭最具标志性的野生动物之一。它具有超灵敏的嗅觉,白天躲在树洞里,不轻易露尊容,夜里才探头探脑出来,确认没有危险后开始活动。遇到异常情况,它会非常镇定而迅速地钻入地下,身体依然灵敏。顺便一提,在情报界,“鼹鼠”有着特殊的含义,指名义上为某情报机构工作、实际上却是积极为敌方情报机关效力的间谍,也就是神通广大的“双面间谍”。
五颜六色的毒蜘蛛暗藏杀机,圆鼻巨蜥凶猛好斗。大蜈蚣是灌木丛中的暗杀高手,我知道公鸡是其死敌。最让我害怕的是蛇,盘在树上的一条横纹翠青蛇,把我吓得魂不附体、落荒而逃。当地小伙伴见状哈哈大笑,他们司空见惯、满不在乎。
花花绿绿的蛇,是自然进化的神奇产物。蛇在地球上诞生一亿多年以来,沧海早已变桑田,它们依然横行天下,既会爬也会飞,能蛰伏也能出击。它是西方的神话动物,源于古希臘神话的医神传说,后来还成为世界性医学标志。古埃及人更是崇拜蛇,埃及法老的金冠上都有蛇的图案,以此象征法老至高无上。蛇,善恶交织,人对其感情复杂,爱之者美化其为“白娘子”,恨之者形容它是“毒蛇猛兽”“蛇蝎心肠”。通体翠绿的毒蛇竹叶青,一招致命的“蛇蝎美人”金环蛇、银环蛇,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蟒蛇,毒蛇中最危险的眼镜王蛇等,都在鹦哥岭找到了它们的伊甸园。我很羡慕蟒蛇的佛系生活,蟒蛇一年四季吃饱就睡,直到需要再进食才肯醒来。想想我们人类,终日辛劳所为何来?攒下的财富其实绝大部分并无必要。
蛇在地面上伏击,而它的天敌蛇雕却在空中虎视眈眈。蛇雕栖居于深山密林,在高空盘旋飞翔时鸣叫似呼啸,让我不由得想起梭罗笔下的那只鹰:“它并不是很孤独,倒让它底下的整个大地显得很孤独。”蛇雕的海南亚种也是中国特产亚种,是仅栖居海南岛的留鸟,主要栖息于鹦哥岭,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蛇雕体型虽小,却是个狠角色,捕蛇的方式很血腥,享用大餐的样子很雷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人类臆想出来的,蛇雕将整条蛇生吞却是血淋淋的事实。也许你没听说过蛇雕,但至少知道“饮鸩止渴”这个典故吧?没错,古人说的“鸩”就是蛇雕——由于蛇雕吃的蛇类大多有毒甚至有剧毒,所以古人误认为它是一种有毒的鸟,以为将它的羽毛浸泡在酒中就能制成毒酒,因而创造出这个成语,意喻只顾眼前不虑后患。
雨林中有很多长相怪异的动物。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出海南岛独特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蛙类的模样千奇百怪,但在黎族人心目中,在水里生长的蛙,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是一种神物。《蛤蟆黎王》中的青蛙有神性,善巫术,能喷出毒气令人昏迷,曾打败五指山的官兵,因而被推举为新黎王。黎族人还认为蛙能避邪,能给人带来好年景,甚至能保佑风调雨顺,所以“砍山栏”烧山时必须听到蛙声,否则会触犯神灵,造成农作物减产。
海南岛蛙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它们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圆头圆脑的海南湍蛙,体型超小的海南小湍蛙,极耐高温的海南海蛙,长相诡异的海南拟髭蟾,体型窄长的海南溪树蛙,以及细刺蛙、眼斑小树蛙、鳞皮厚蹼蟾等,它们在鹦哥岭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海南小姬蛙,多好听的名字,这种玲珑可爱的小姬蛙,是在鹦哥岭被首次发现的新物种。鹦哥岭树蛙在鹦哥岭被发现、被确定为新种并以发现地命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标志着它得到了全世界分类学者的认可,以后世界上此类物种都将被称为“鹦哥岭树蛙”。鹦哥岭树蛙智商很高,雌蛙结群将卵产在水坑边的树枝上以免卵被天敌吃掉,卵在树上孵化成小蝌蚪,蝌蚪掉进水坑里长大成蛙。鹦哥岭树蛙宝宝顽强求生的毅力和本领令我叹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美的画面和意境,我在鹦哥岭体验过。入夜,山林万籁俱寂,唯有蛙声一片。这种奇妙经历令我终生难忘。
鹦哥岭以让人难以置信的自然美景,以奇特的地质、水文、生态景观,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前来实地考察,也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和探险家慕名而来。
责任编辑 梁乐欣
特邀编辑 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