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案砚墨著华章

2022-05-26袁恒雷

红豆 2022年4期
关键词:张恨水卷子名家

袁恒雷

民国存世不过三十余年,彼时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很有春秋战国的意味——国家不幸诗家幸,动荡的社会促进了各路人士的思想发展。因而,先秦与民国是我国浩瀚文化史上的两个特殊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蔚为壮观,影响极其深远。民国历史距今仅有七十多年,人们想要触摸那个时代的温度是方便快捷的,至于解读那个时代的人与事的篇章也是汗牛充栋。恰如一家杜诗千家注,对民国先生们的解读琳琅满目,但在这浩瀚的解读群中,胡竹峰在《红豆》杂志发表的《人物卷子》系列犹如音乐海洋中一支难以被淹没的清箫笛曲,流淌在众多民国卷评里而独秀一枝。

谈及《人物卷子》系列,须先简略论及作者胡竹峰。我与他相识于六七年前,那时他在《安庆晚报》担任编辑,只见QQ头像的他一袭风衣着身,长发及肩,眼睛不大,配上眼镜更显幽深。我想这位仁兄该是七〇后吧。当时并未深交,直至二〇一七年底,胡竹峰以一部《中国文章》列入当年鲁迅文学奖提名行列,瞬间令我等肃然起敬。恰巧彼时我与胡竹峰互相加了微信,更多的交流让我对其人其文有了更深的认知。之前我误认为胡竹峰乃大叔级人物——实际上他是我的同龄人,只比我大几个月罢了,但他读书已三十余年,写作十五年有余。他的文章秉承了中华传统文脉,从先秦至当代,千年文章他都了然于胸。他的阅读范围并不拘泥于散文,还兼及众多古今名家的小说、诗歌、文论等作品,他往往能做到通览,乃至熟读多遍。唯有刻苦如斯,方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在《红豆》杂志上连续刊载的《特约专栏·人物卷子》,该系列作品后由安徽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为《民国的腔调》。

《人物卷子》系列解读名家四十余人。实际上民国各路名家有成百上千人,但《人物卷子》不是通史全卷,胡竹峰自然有其品位喜好,如其在后记中所说:“气息是否投合似乎是先天注定的。一个人的文章三五句读下来,投缘的,彼此文气贯通。心迹不通的先贤,从来远远敬仰,只会拜服,味道隔着,没办法逾越一步。”这讲出了所有读书人的心声。没有一个读书人可以遍览所有书籍,即便名家名著,能够读几篇代表作已是读者与作者彼此的幸运了。胡竹峰是幸运的,能够读到如此众多的名家名作,淘到民国时期出版的许多珍本甚至绝版,以至于他常在文中虽不是故意却又不自觉地多次秀了下自己的藏书是何其丰富何其珍贵,让一众书虫只能“徒有羡鱼情”。

如前所述,读到《人物卷子》的读者是幸运的,能够不费多大力气即可迅速知晓这么多名家的作品特点与诸多逸事。反过来说,这些名家也该庆幸,后世有胡氏一青年俊杰,花费多年时间研读他们,一一笔记所思所想,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人物卷子图。胡竹峰当得起他们的知音,他的解读文章不贪多,每篇三千余字,但精准到位,犹如巨人宝库的钥匙,啪的一声打开,令人豁然开朗。笔者研读过程中有一种明显的“涨姿势”(涨知识)的感觉。按说我读书写作只比胡竹峰晚了几年而已,硕士攻读的方向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比起胡竹峰坐冷板凳的功夫,的确是有高山才显出了洼地——胡竹峰依托诸多作家作品进行横纵对比,言之有理亦言之有物。试举一例,鲁迅千里迢迢给母亲寄去的读物不是自己的《呐喊》《祝福》,而是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与《美人恩》。胡竹峰对张恨水也格外重视,开篇解读的即是张恨水。他论及张恨水有一处就非常独特:“民国一批旧作家,张恨水应该能排第一位。他比周瘦鹃、程小青、包天笑、范烟桥诸辈写得更多更好。张恨水超过旧派小说家的地方是刻画社会,同样写小说,有些人被故事束缚了。张恨水也重视故事,但玩转了故事,借故事说了一个社会。一个是通俗故事娱乐化,一个是通俗社会工笔化,这是他高人一筹的原因。”这样的解读便有了独特之处。而诸如张恨水一手抱孩子一手写作、边打麻将边给排着队的编辑们写稿等名人逸事我们较为熟悉,但胡竹峰更多地是从故纸堆中爬梳剔抉出众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比如张恨水还会书法,还会绘画,他当年在北平找到一座四合院,画了一张布局结构图,寄回安徽老家,家人看了满意才决定买下。等家人去实地一看,画与实物惊人一致。这些小故事,没有去伏案研读众多资料很难写得出来,那是诸多市面读物中读不到的逸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胡竹峰对诸多名家边介绍其生平边评点其作品,俨然是一种作家评传的书写。他必然极其在乎发人之所未发、谈人之所未深谈,唯如此,他的文本才有存世乃至传世之价值。无疑,为了撰写《人物卷子》,他读了许多别人写的名人传记,但他觉得有的“写出了风流写不出风采,写出了文事写不出文章”。文章贵在风骨,贵在气度,贵在写出自己的温度。比如解读郁达夫,他的确是解读进了肌理,发人深省,“怕是累的多是自己。”“郁达夫是一流朋友、一流作家、三流丈夫。” 熟知郁达夫生平过往的读者,深知他的人生确实是这样,无论是郁达夫早年被情伤,还是矢志报国抗日救亡,他都是全力以赴地爱与恨直至无怨无悔地赴死。解读胡兰成,解读他为何能够拿下张爱玲——让她甘愿低到尘埃——“作文有风致,做人想必亦有风采,若不然也不能迷倒张爱玲这样的女子”。而在解读胡兰成文章时,胡竹峰笔端冲劲没收住,袒露了他对胡兰成文笔的态度:“一个写文章的人,文笔顶顶重要。现在很多作家,恰恰输在语言上。中国文章中国书法中国绘画,沁心入韵才是上品。韵者,味也。那些太直太露、一览无余的文字,格调上就输了一筹。”这几句话字数不多,却俨然有风雷气,多像青年时求学清华的钱锺书啊。人称“清华之龙”的钱锺书在扫遍清华图书馆之后说出:“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而胡竹峰也是在熟读了古今诸多名家名作之后,才一语中的地说出语言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性。

恰恰是他耐心细致的导读,不自觉地带出了这些名家或为人熟知或为人所陌生的作品。这些独特的解读和评价,既是诸位作家作品的目录索引,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佳作书单,虽说权作参考,但读者定会深信不疑。另外,我发现,因为民国这些文人多有照片存世,所以胡竹峰在行文过程中不忘对这些名家从年轻到老的相貌进行解读——而且往往就从相貌上入题,这样解读很有些相士相面的味道,也可以说读文先读人。比如“钱玄同貌古,看照片,目力有神,透过镜片,精光四射。其人有北相,青铜黑土味,不像南方人”,再如“废名之貌奇古,奇古出罗汉像”,又如“晚年沈从文长着一张极具文化分量的脸,那时候他的样子比他的文字更加打动我。黑白色的老照片中,略显丰腴的面颊,线条柔和,有着木刻的凝重,有骄傲,有克制,有大风大浪之后的安静,有从容的漫不经心,有淡然处之的无所谓”。这些解读或长或短,但都精准到位,胡竹峰对这些名家的观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通过他的评传式解读,我们才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名家的性格、文章、逸事、情感、家庭、社会活动等。

评点这些人物,胡竹峰不光通览他们的作品,同时也关注到了众多名家对他们的解读。胡竹峰往往对这些解读予以保留意见,同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且许多观点是富于创见的。比如评论朱湘时,他说:“散文写作,见解、知识、阅历固然重要,更需要字里行间的个性光芒。”无疑,胡竹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解读标的。

还要说的是,民国文人多是书法家,他们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书法与写作自成一体的笔墨文脉。实际上,当前许多作家特别是老一辈作家同樣是书法大家,如徐怀中、莫言、蒋子龙、冯骥才、贾平凹、刘醒龙等。胡竹峰的书法也显露出一定功底,作为青年作家中的翘楚,他传承笔墨文脉,研习中华传统名篇,书写旧闻新事文章。

责任编辑   蓝雅萍

特邀编辑   张  凯

猜你喜欢

张恨水卷子名家
名家
出逃的卷子
名家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还是那样
烤糊了
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