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离婚诉讼》

2022-05-26史鹏钊

美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虚构小说生活

史鹏钊

长篇小说《离婚诉讼》的原型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而现实发生的种种,或许远比小说还曲折。

捷克籍犹太裔作家在《等待黑暗,等待光明》里说:“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团乱麻,一大堆抹布,瓶瓶罐罐,搅拌机,生了锈的管道,耗子在里面钻进钻出。还有线缆,灯具,镜子,摄影机,带子,剪刀和喷水车。”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同身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就是在黑暗和光明的时空交替中,走向精神深处的光明么。所以我们在旋绕的生活中,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去干,干成什么样儿,这是我们的生活准则。

《离婚诉讼》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实是个较短的长篇,字数只十五万字,仅仅比严格意义上的中篇长了一些。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随心所欲,自己经常成了故事的叙述者。我构思这部小说时,信手拈来地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素材,可能从构想的意义上,我觉得能够坚持下来。工作这么多年,长期又在基层,工作中有许多琐碎的事情,林林总总的人,林林总总的事情,为我积累素材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我还算善于观察和倾听,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远远比小说更加精彩和离奇,而它确实已经发生,这就成了我小说中故事的一部分。

2020年春节,在新冠病毒刚刚在中国大地席卷期间,我在工作单位也忙得不可开交,因此回家的次数较少。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让自己合不上眼,每天利用空隙时间就一口气写了下来。在写作过程中,我常常觉得这些值得被写出来,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亲近且熟悉,人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又形形色色,这可能就是生活吧。所以,我写这部小说,更多地是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这段故事,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影子,且产生共鸣。这是我写这部小说的缘起和想法。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之前更多的是堅持非虚构写作,写了一些关于故乡的文字,也坚持着一些自己散文的个性特点,如《光阴史记》《出村庄记》,还有即将出版的《大国小村》等,这些都是为生活了十八年的故乡的真实画像和记忆,这些书稿,也是我用非虚构的手法,给故乡的献礼,对自己的救赎。我的记忆永远都在村庄里,放牛、卖西瓜、干农活,故乡的沟沟坎坎,一树一木,村庄里每个老人的笑脸和苦闷,都在我的记忆里深刻地储存着,永远抹不去,包括那些已经因病老去的人。他们的坟墓在哪里,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我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做了故乡的记录者和感怀者。非虚构和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真实。非虚构写作我个人认为坚决不能有虚构的成分,而小说创作却给了巨大的虚构空间。非虚构写作更多的是我个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再现和见证,始终在真实的铁律中,用情感去表达一个个细节,一个个场景,甚至是一句句对话。

在《离婚诉讼》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我始终坚持情节、人物和气氛,以故事的情节去表达人物的特点,然后带给读者去评判。我在写作过程中,心里始终想的是让故事巧妙而不突兀,合理而不矛盾,让小说有应有的质地。陈玲和路明,吴光明和程翠英,凌解放和符金英,还有庄泽亮和汪娟等等,这四个家庭的生活,构成了这个社会的悲欢离合,这是小说创作的需要。通过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这四组家庭的悲欢交织,让他们的欢喜、焦虑、矛盾和忧愁更加个性化。我身边遇到的那个人物原型,她坚强而独立,执拗而敏感,是她的生活故事给了我这部小说创作的内容。尤其是我听到她在焦虑时,絮絮叨叨地说起身边的人和事时,在我内心的文学世界里,就已经有了写下去的思路。当然,人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在写陈玲这个女主人公时,尽可能把一个女人的完美和缺陷都表达出来,这个女主人公有血有肉,她可能是我们邻居大姐,也有可能是匆匆而过的陌生人。她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是我小说人物塑造的典型,我个人认为只有这样,小说的价值本质才能表达出来,让读者喜欢。

女主人公陈玲是这部小说的线索人物,也是核心人物,小说的故事始终围绕着她的生活展开。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和因为婚姻生活而引发的林林总总的事情,不仅仅是她的遭遇和命运,也是这个社会的现实写照。陈玲自从被离婚后,她一直追求着生命和生存的尊严,正是因为这样,她的生活有着很多疑问和矛盾,也充满失败和沮丧,她在构建和维护自己心理世界的过程中,与社会、亲情、爱情,与亲人、异性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她在不断触摸着自己内心最隐秘的疼痛时,却让自己的生活充盈了起来,让自己变得甚至有些高尚,充满温度,这是这部小说想要表达的烟火气。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女性在离婚后却陷入思想的深渊,在人性的深处产生了情感的迷失。我写这部小说,也可能是要探究当代社会生活的精神现象。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我们都是这座围城里的掌舵者,每一栋高楼里,有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里都有诸多住户。住户就是在围城内外的男人和女人构成的,他们构成了家庭,正是因为家庭是两个不同的人组成,所以才有了喜怒哀乐。男女性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面对生活的方式更是大不同。两个大不同的人走在了一起,因为爱,但是爱有两种结果。爱和不再爱,不再爱的有些人,就走上了离婚的道路,也有一些不再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还在一张结婚证的契约下,将婚姻名存实亡地存续着,这就成了生活。《离婚诉讼》主要是展现近十年来的各种社会现实,反映当下社会人们价值观的多元碰撞,刻画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下,一幅幅真实的社会众生相。在小说的创作中,我比较注重于都市生活的开掘,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这也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有句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写完后,我就找了一些朋友,让他们有空了翻翻,提提意见。有人读了,说你写的这事儿,我知道的,那不是咱们原来见过的陈玲么。我笑了笑,说这就是听来的故事。还有人,后来给我说,没有时间读啊。我也笑了笑,在这座城市里,大家都很忙。忙乱了这么多年,自己都不知道在忙乱些什么。我也忙乱,却还是在去年疫情期间,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我的朋友Y发微信说,她现在有一种感受,对人对事越敏感的人,越能做成事儿。我又笑,我知道她是鼓励我。因为她常常鼓励我,鼓励就像燃烧的火焰,有人拿着火棍子搅和助力下,本来还没有火苗的柴草,就噼里啪啦地燃起来,毫无遮拦。因为我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

说到生活,细细思量,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团麻,每个人都有思想世界里解不开的疙瘩,或大或小。就和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写这部小说,总是在夜晚,尤其是那段疫情期间,城市封闭,生活停摆,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围绕着疫情防控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再无他事。每当后半夜,我总是想起陈玲的事儿来。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故事还没有结局。突然有一天,凌解放酒后去世了,我通过朋友见到了陈玲。一个很端庄的女人,和我的年龄相仿,但是眼角的鱼尾纹掩饰不住这些年来日子的消磨。她说史老师,听说你是个作家,我这一地鸡毛的生活,是不是比你们写的小说,还曲折呢。

陈玲是个性格中有些执拗的人,我从她的言语中能感受到。聊了会儿,我们都呵呵地笑了。她笑她过去的日子,那都是些啥呀,甚至自己现在都想不明白,自己咋有那么大的气力,东奔西跑,总想要个说法。她说着端起桌上的咖啡,抿了口,说自己是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又说自己是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说完了,她又说自己谁也不是,是现在活成了的自己。过去的日子,都是好日子。说到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她又感恩了起来,这座城市给了自己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有许多故事的本身。《离婚诉讼》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陈玲和丈夫路明为买房而假离婚,路明假戏真做又组成新的家庭,陈玲执拗地要个说法,阴差阳错走上了上访路为故事的主线。一路上她遇到了逃避生活嗜酒如命的法官凌解放,外冷内热的符金英,如父如母的吴光明、程翠英等等。这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中,会遇到很多人,发生许多事儿;也消失了很多人,许多事情就戛然而止。来来往往,起起伏伏的日子,在生活的状态中经见着成长和岁月的年轮,也经见了每个人的处事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

文学是人学,小说是对普通人内心世界和感情变化的书写。写完了这部小说,我认真做了个深呼吸,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你他都是生活的主人公,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被阳光拉长了自己的影子。现实和虚构的交织,才是小说应有的质地。还有几位朋友,后来给我说,你写的不就是谁谁么。我笑了笑,说都是我们,我们。既然是小说,人物情节虚构,是文本的需要,请不必对号入座。就像我们每天在洗漱之后,要去照镜子,照镜子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满意。如果你站在已经摔碎的镜子面前,你看到的会是陌生的自己。每个有趣的灵魂,都属于孤独的个体。

书稿确定后,我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将书稿诚惶诚恐地发给了吴义勤、陈彦老师,他们作为文学界的大家,给了我诸多的鼓励。陈彦老师在给我的微信留言说:生活看似平常,当我们换一双眼睛凝视时,就发现了其中的荒诞不经与离奇巧合。但生活终归是生活,我们永远都脚踩在一地碎屑上漫步与疾行。繁华在两旁,冷暖在心上。史鹏钊让我们走读了一次别样的俗世百态和满眼烟火。这句话我读了十多遍,他的长篇小说《装台》《喜剧》我读了好几遍,给了我文学精神的食粮。吴义勤老师发来微信,给了诸多关心,还问了我是哪位编辑负责,他愿意作为推荐人,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去年农历十月一日那天晚,我和贾平凹老师在位于西安永松路的酱豆书屋见面,喝茶聊天,聊那时还正在蔓延的新一轮新冠疫情,聊我们基层单位疫情防控的做法,还聊起了生活的种种,尤其他听我说完了刚完成不久的小说,勉励的话儿如清茶般清香。聊完天,已经是夜里十点半,他还要给逝去的老人在十字路口烧寒衣,寄托一个儿子对老人的思念。我们俩从酱豆书屋出来,向南走,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和许许多多蹲在路边烧寒衣的人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是一个已经没有了父母的儿子。我看着他和所有人一样,从袋子里取出纸钱,蹲在那里,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提起来,一沓沓纸钱在风中燃烧且弥漫开来,直到烧完了纸,才站起身来,返回自己家里去。

坐在出租车上,我的思绪还一直沉思在我们的聊天中,还在《离婚诉讼》这部小说中。对于我来说,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创作的过程就是抚养的过程。我在听了贾平凹老师的一席话后,学会了重新了解和审视自己,和自己笔下的文字。作品甫一出版上市,就好像自己出嫁的女儿慢慢学会懂事,做人,要走向自己的生活,以后的路还很长。

最后要说的是,很感谢关注这部小说的人。尤其要感谢作家出版社及责编史佳丽老师。史老师不仅是资深的文学编辑,而且还是散文家、评论家。对于这部小说的书名,作者和编辑之间,一直有一个纠结点。对于编辑来说,不仅要照顾作者的文本,更多的是要照顧读者的口味,甚至还有出版后作品的市场。仅仅是书名,我们就讨论了多次,最终为《离婚诉讼》。

(责任编辑:马倩)

猜你喜欢

虚构小说生活
叁见影(微篇小说)
遛弯儿(微篇小说)
灯光(微篇小说)
劝生接力(微篇小说)
虚构
虚构的钥匙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