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负伤的新四军老战士陈家荣
2022-05-26卫进坤陈卓为吴舒娅
卫进坤 陈卓为 吴舒娅
2000年8月18日清晨5时多,一阵电话铃声把刚调任金寨县委副书记的陈卫东从梦中惊醒。一看电话是姐姐打来的,他立即从床上跳了起来:不好,一定是父亲不行了。
陈卫东一边想着一边按下通话键,姐姐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卫东,快,快!你们赶紧到医院来,父亲有话要跟你说。快,快!”陈卫东急忙与妻子带着孩子赶到医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看上去状态很好,还非常清醒,陈卫东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看到儿子来了,父亲陈家荣抓住他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卫东,我快不行了,我想给你交代三句话,算是我的临终遗言吧。”听了父亲的话,陈卫东的泪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他忍了又忍,把泪水忍了回去,说:“爸,您这不是好好的嘛。”
陈家荣没有理会儿子,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第一,你要永远忠于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我陈家荣这个从小讨饭的孤儿就不会有现在的家庭,我们家的一切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要永远爱护我们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把我们国家搞好,你们几个孩子家中都要挂毛主席像;第二,你不能贪钱,不能贪污受贿,你也不容易,没什么背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你搞腐败了,我在阴曹地府里都不能原谅你;第三,你要永远孝敬你的妈妈,你妈妈一辈子非常苦,她是山东人,跟着我到安徽生活很不容易,我有脑震荡后遗症,精神不好,你妈妈为了我和这个家庭吃了太多的苦,你一定要孝顺她。另外你的二姐20多岁就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你和妈妈及兄弟姐妹都要關心她,这样我就放心了。”
陈卫东听完父亲的话,好不容易忍住的泪水又溢了出来,他不想让父亲看到他流泪,就站起来扭过了头。这时,他的哥哥和姐妹们也都赶来了,一起围在父亲的病床前。陈家荣看到其他子女都来了,就把这话又说了一遍。陈家荣的妻子李洪英哽咽不已,她知道,丈夫这是回光返照。陈家荣看着妻子,断断续续地说:“我一生有个愿望,就是重走红军的长征之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我走后,希望你能带着孩子们完成我的这个愿望。”李洪英泪眼模糊地点了点头。
这天晚上22时5分,陈家荣永远闭上了眼睛。李洪英感到撕心裂肺般悲痛,喃喃地说:“家荣,你这一生过得太苦太苦。”
陈家荣,1925年8月出生于今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镇打石坑。两岁时,给地主打长工的父亲被地主打死,母亲无法养活一对未成年的儿女,就把女儿送人当了童养媳,自己背着两岁的儿子背井离乡,沿村乞讨。这一讨就是5年,村里人都不知道这对母子是如何艰难生存下来的。陈家荣7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家乡,这时,7岁的陈家荣已经能替人放牛养活自己了。到了13岁,陈家荣终于可以干活养活母亲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家破旧低矮的茅草屋起火,母亲不幸葬身火海。已经懂事的陈家荣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为什么有人不劳作却食有鱼、出有车,锦衣华屋,而自己一家起早贪黑劳作,命却比黄连还苦?为什么地主打死父亲不用偿命?为什么苦命的母亲从没有吃饱一顿饭?从此,陈家荣日益痛恨这个吃人的旧社会。
1938年,日军侵占了寿县东南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少年陈家荣目睹了日军的残暴,把仇恨深埋在心中。1941年夏秋之交,新四军来到了寿县东南乡一带,开辟淮西抗日游击根据地。听到这个消息,陈家荣一宿无眠,他无数次对自己说:我要当新四军!一天,陈家荣所在的村来了新四军,他立即随乡亲们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1943年3月,陈家荣策动了一名当伪乡丁的远房亲戚带着枪一起投奔了新四军,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
几年的愿望终于实现,陈家荣暗下决心:今生跟定共产党、新四军,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这一年,他18岁。
陈家荣参加新四军后,先后在新四军淮西独立团、二师六旅十八团当战士。一个苦命的孤儿到了自己的队伍,犹如回到了家,同志们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为了这个“家”,吃再多的苦他也愿意,他要把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全部献给党和部队。让陈家荣记忆最深的是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战斗的日子,他们在45天里只吃了15顿饱饭。即使这样,他仍然跟随部队与日伪军打游击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1944年初,他在淮南路西与日伪军作战中受伤。因为战斗激烈受伤人数众多,一时无人来救治他。时任军医叶继银后来回忆说:战斗结束后,他在查看伤员时发现了呻吟的陈家荣,询问伤情时,听出这个伤兵与自己的口音一样,一问之下,发现竟是老乡。老乡相见分外亲热,叶继银立即查看陈家荣的伤情,发现他的右下腹被子弹打穿,血流不止。在他转身找消炎药与布带的瞬间,陈家荣右下腹的伤口流出了肠子,一时也没条件手术。紧急时刻,叶继银找了一只饭碗进行消毒,把陈家荣的肠子塞回肚子后,用碗扣在伤口上,再用布带缠紧。此后,叶继银对老乡陈家荣分外照顾,换药勤快,还利用休息时间来到陈家荣的床边陪护。不久,陈家荣作为重伤员被转到山东泰安后方医院,得到很好的救治,但这颗子弹直到1953年才在北京协和医院取出。留在体内的子弹导致他的肠管及脊椎受到永久损伤,以致他后来身体一直不好。在后方医院,当地百姓纷纷前来慰问受伤的子弟兵。就是在这里,陈家荣认识了比他小8岁的妇救会会员、秀气的支前模范李洪英。
解放战争时期,陈家荣随淮南支队、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南征北战。由于他英勇善战,于1946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8年2月,陈家荣已升任连长。在攻打天长县(今天长市)铜城镇的战斗中,他的脑部再次负重伤,弹片一直存留脑部,造成严重神经系统伤害,伤痛伴随他终生。
新中国成立后,陈家荣先后在南京警备司令部、坦克二师、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任职,抗美援朝时,随部队赴朝作战。1953年,陈家荣随部队凯旋回国。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去慰问子弟兵,在慰问群众中就有李洪英。两人在八九年前相识,彼此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此次再相见,都有些百感交集。李洪英1933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叔叔是红军,在作战时牺牲;两个哥哥也是军人。抗美援朝时她也报名参军了,后来因母亲的原因未能成行。陈家荣的上级看出了这对年轻人的心意,于是经组织撮合,李洪英成了陈家荣的未婚妻。李洪英的母亲知道后,非常高兴地说:“陈家荣是个孤儿,就当我多了一个儿子。”这一年,两人在荣军学校里喜结良缘。婚后,部队准备安排李洪英到幼儿园当老师。但陈家荣认为这样违反原则,坚持要求组织上把这份工作让给别人,以致李洪英后来一直都还只是一个家属工。婚后两人生育了5个子女。陈家荣对自己和子女要求严格,女儿在粮站工作想换岗位,被他拒绝;他的医药费可以全报,但他从不给家人报销,他每年的医疗费在寿县粮食局机关在职和退休干部中是较低的;晚年患病,组织上让他去上海治病,他不去,不愿浪费国家的钱。他觉得自己能活下来就是幸运,什么待遇都不要在乎,因为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太多太多了。
战争年代,陈家荣多次立功,9次负伤,其中重伤3次,全身留下十余处弹孔和伤疤,400余块大小弹片残存在他身体各处,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1954年,陈家荣转业到山东黄县(今龙口)粮站,1955年底调入寿县粮食部门,先后在吴山粮站、城关粮站和正阳米厂任负责人。由于战伤,他无法正常工作,40岁就从厂里离职了(1982年离休)。因为身上弹片的缘故,他的皮肤每天都痒疼不止,导致养成了一个特殊“爱好”:每天要在澡堂的热水池里泡上半小时,以减轻痛苦。1999年秋,陈家荣因战伤复发,摔倒在地,摔断了髋骨,从此卧床不起。2000年春节,又被诊断出食道癌。半年多后,陈家荣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陈家荣离世后,家人把他的遗嘱牢记在心。李洪英的心里一直念叨着重走红军路,以了却丈夫的遗愿。2021年4月,年近90的李洪英决定去实现丈夫的愿望,在一番准备后,她带着3个女儿、2个女婿及外孙,一家7口人自驾一路前行:去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看陈家荣种下的树牌;去湖南韶山,在毛主席铜像前敬献花篮;去贵州遵义、赤水,去四川泸定桥,重走红军长征的部分路段。
回到家里,李洪英对着老伴的遗像说:“家荣,你安息吧!我们生活得很好,我带着孩子们实现了你的愿望!” (责任编辑:董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