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2022-05-26孙小惠
孙小惠
18年前,年仅23岁的王婷来到深圳。在这一方热土上,她挥洒热血、辛勤耕耘,将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深圳教育,也实现了教育生命的成长。她的故事,是以匠心致初心、用坚守铸坚定的故事,是一个个遇见生命、改变生命、成全生命的故事。
王婷有着13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她特别享受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常常说“孩子任何不可爱的行为都是在呼唤爱”。她张开双臂拥抱每一个孩子的不完美,努力挖掘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曾有一个孩子转学到王婷班里后,由于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每天在教室里大哭。王婷不仅没有因此而恼怒,反而从其哭声中发现了孩子得天独厚的嗓音优势。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这个孩子后来参加深圳市学生演讲比赛并获殊荣。
在她的班级里,没有所谓的“后进生”,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超越自我。正是怀着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她竭尽所能为孩子们搭建成长平台,使他们都有成就感、获得感,陪伴他们不断累积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形成对世间万物的悲悯情怀。作为老师,王婷自然也遇到过很多调皮的孩子,但她总有办法因材施教、悉心教导,让每一个生命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有一年,王婷遇到一个从不写作业,上课时从不落座,还不时干扰同学的“小霸王”。她找孩子谈话,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虽然孩子无动于衷,但王婷早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后连续一周,她每天和孩子谈心,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和认可。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孩子的眼神从轻慢不屑到渐渐透出亮光,王婷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对孩子说:“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好孩子,以前他可能睡着了,而现在他醒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比所有人都做得好!”孩子的眼泪突然流了下来。王婷趁热打铁,和孩子一起定下了七条规矩,并约定只要做到其中一条,就能得到神秘奖励。
孩子拍着胸脯表示全都可以做到,然而第二天他只做到了一条——上课时不离开座位。做到一条也是进步,王婷借机大力表扬他。孩子下课后立刻冲到王婷面前,信心十足地表示第二天定可以做到七条。第二天,孩子做到了两条,得到了班里所有同学悄悄对他说一句祝福语的奖励。孩子的干劲更足了。第三天,他能做到三条了……约定还在继续,孩子就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周过去了,王婷欣喜地发现,孩子真的变了:上课时,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自己,小手直举,一定要抢在所有人面前第一个回答问题,曾经的“小霸王”成为了语文课堂上当仁不让的“小明星”。后来,这个孩子不仅及时完成作业,写的字还是班里最好看的。
第二年,王婷調走了,孩子故态复萌,不好好写字,还跟新来的老师对着干。王婷知道后,给孩子写信,和孩子的班主任及妈妈沟通,帮助孩子慢慢平稳情绪,走回正轨。那年教师节,王婷收到了孩子寄来的贺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王老师,我想你!王老师,我爱你!”在眼泪落下的那一刻,王婷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在王婷看来,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通过课程教学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旅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今年四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而王婷则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她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尝试。
在“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关于汉服式学生服的研究”中,她指导孩子们自己制定研究方案,自己开展研究。孩子们有的做调查问卷;有的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演变史;有的研究国内外近现代校服特点;有的亲自设计由汉服改款的校服……最后,孩子们从数十张设计图中,挑选出六套作为各个季节和各种场合穿着的样式。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合作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性学习中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王婷还带领学校课程研发团队开发了“梦回敦煌——走近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学科融合系列课程,聚焦“文化自信”,彰显厚重的人文底蕴,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系列课程以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图》为蓝本,用九色鹿作为课程载体,由多位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带领学生“穿越”千年,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作为系列课程的总设计者,王婷不仅完整搭建了课程框架体系,还深入教学一线,公开执教了系列课程的第一课“敦煌壁画上的神奇故事”,带领学生穿梭于古老的时空之中,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感受那四万五千平方米墙壁上留下的璀璨文明。“梦回敦煌”系列课程帮助学生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东方美学等,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科学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传递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他们道德生命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多年来,王婷就是这样,谨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一名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教学一线,抓紧“培根铸魂”的育人“牛鼻子”,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使其成为增进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的丰厚土壤。
2021年8月,王婷调任深圳市龙华区桂花小学校长。在此期间,她着眼学校德育的现实困境,将师生德性成长融入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场域。
在桂花小学绿植文化墙上,满目苍翠中有一行醒目的小字:“在你所热爱的世界里,自由驰骋,闪闪发光。”王婷认为,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骨子里对学校、对学科的眷恋和热爱,才是师生内在生命不断得以更新的动力之源。这种热爱从哪里来?在研究合作学习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她逐渐找到了答案。她与教师们分享“合作”的奥秘,而师生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静悄悄地蜕变与成长。老师们通过在课堂开展小组争优竞赛,既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又培养了他们的大局观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建立和完善小组学习量化考核方案,引导学生团队自我管理,让学生体验责任担当的重要,树立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课堂的改变点燃了教师们专业发展的自觉,他们的内生力被激活,主动获取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桂花小学有一条连接综合楼和教学楼的“空中走廊”,课间和午间,学生们都爱来此小憩。这是学校在建党百年之际,悉心打造的“党史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建党百年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代表性事件,集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展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智慧和生命开天辟地、继往开来、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这条“走廊”因为有了这十八块百年党史展板,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如今,“党史长廊”已成为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热门“打卡地”。在爱国爱党环境的浸润中,孩子们从小种下理想和信念的种子,教师们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对照,努力成为学生学高品正的人生引路人。
为促进师生德性成长,王婷抓住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将德育的场域向外拓展。新冠疫情期间,王婷一方面带领教师们投身抗疫一线,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工作,展示新时代教师风采。另一方面,面对因疫情而紧急开展的线上教学,她对内“稳军心”,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完善管理体系;对外“安民心”,通过线上家长会、班会,逐一打电话,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三线查评”线上教学管理体系。从教学管理、学生自学、家长助学三方面建立“查评线”,形成线上教学管理的完整闭环,将督查与反思落到实处,促进线上教学高效、有序开展。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过硬的线上教学质量,使桂花小学的线上教学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相关工作经验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学校美誉度显著提升。
王婷深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将传统美德融入感恩教育、将责任担当融入誠信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进审美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生命自由生长:开展安全主题体验营活动,通过“理论知识讲解 + 模拟训练 + 实战情境体验”三合一的探究式体验学习,让学生掌握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创办“快乐小农场”劳动实践活动营,让学生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成长;举行“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唱响红色经典,抒发时代豪情;组织劳动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让育人变得更生动、更自然……如此将德育落实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场域,促进了学生内在精神的自我构建,学生的道德生命如花绽放,一路芬芳,桂花小学也因此获得了“深圳市德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诗人席慕容曾写道:“我相信/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我相信/所有的/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我相信/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王婷校长说,她就想种下那样一粒种子,一粒“热爱”的种子。而她的梦想,就是让每一位师生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自由驰骋,闪闪发光……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桂花小学广东深圳 518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