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22-05-25庄二平
庄二平
(南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如何将各种新形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众多专家、学者、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6年MOOC平台“学堂在线”联合清华大学推出“雨课堂”软件,目前已成为国内教师运用较多的智慧教学工具之一,它将信息技术融入微信和PPT,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连接,帮助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好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其一,应用简便快捷,对教师来说,不需要其他额外的硬件设施投入,只需一台电脑或手机,上课教室具有无线网络覆盖,教师就可以通过下载“雨课堂”实现授课课件和手机的即时连通进行“雨课堂”授课;对学生来说,只需持有一部智能手机,微信扫码进入课堂,即可接收教师发送的课程资料,参与听讲与互动反馈.其二,学习不受时间限制,“雨课堂”教学中教师推送的课前预习资料、PPT、习题作业以及课后延伸阅读资料等都可以在授课结束后保存和保留下来,随时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学习[1].其三,教学数据快速反馈与获取,“雨课堂”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及时反馈相关的教学数据信息给教师,以便教师掌控和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堂学习效果,调整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其四,具有多种手段与功能,全面激发和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兴趣.“雨课堂”具有推送习题和资料、投票、投稿、发布弹幕、发布红包奖励等多种手段与功能,能够极大增强师生互动,全面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沉闷的课堂气氛转为热烈欢快,手机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和利器[2].
1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依然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PPT讲授辅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点较多、授课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多处于填鸭式灌输状态.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进度,授课速度往往较快,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常出现教师声情并茂、口若悬河地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在台下神游遐思或低头看手机的现象[3].案例分析也往往由于学生课前思考不足,课堂讨论时间过少,分析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授课学时数有限,不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往往较多地侧重理论教学,对实践环节的关注和投入学时较少,而学生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很好地理解和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亦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实践应用不足,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良好对接.个别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对实践项目的指导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往往主观方面忽视或忽略实践教学内容[4].
1.3 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组织上,往往面临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和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目前一些高校生师比例不合理,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大班授课不利于开展课堂讨论活动,也影响了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和关注,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为了课程考核的便利组织和顺利实施,课程考核形式往往单一而非多样化,加之课程的重要性,多选择闭卷考试形式,试题类型多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试题灵活性和开放性不足,学生为应对考试往往死记硬背知识点,减弱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雨课堂”嵌入到PowerPoint中,通过微信实现教师PPT与手机的即时连通,教师可发布习题、投票、试卷等各种教学资料.
2.1 课前创建班级和资料推送
教师使用“雨课堂”时,在开课之前,首先创建课程和班级,生成二维码,邀请学生加入课堂和班级.学生借助自己的智能手机,通过微信扫码进入教师创建的课堂班级.教师根据课程授课进度和章节内容要求,有目的地将需要学生提前预习的资料及时发送给学生供学生预习.如在讲解“员工招聘”一章时,教师可以预先将一些知名企业的招聘案例和面试视频课前推送给学生,如“宝洁公司校园招聘程序”“联想公司校园招聘面试”“牧原公司校园招聘程序”等,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题,供学生预习时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分组在线对案例展开讨论并发言,教师可在“雨课堂”教师端查看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5].此外,“雨课堂”还拥有供师生免费使用的丰富的名校课程视频资源.“雨课堂”搭建了一个开放、互动、共享、便捷的教学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还有助于学生多样化获取教学资源和知识,建构学生的自我知识系统,通过互动互助、共享资源的协作式学习,大大深化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浓郁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堂学习兴趣[6].
2.2 课中师生实时互动
学生通过扫码进入课堂,教师统计进入课堂的学生人数完成课堂考勤.教师将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推送给学生,课件中教师可添加讨论问题、测试题、投票、网络视频,甚至添加语音讲解.比如在学习“工作分析”一章,教师以“机床操作工职责分歧”作为该章导入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适时抛出问题,如“为什么液体洒在地板上却无人清扫?”“服务工投诉合理吗?”“你是公司领导的话如何处理该问题?”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诱导,并进行角色扮演,挑选学生分别担任操作工、服务工、勤杂工、车间主任、公司领导等角色,增强学生的“带入感”和同情性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迪学生不断进行思维拓展、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使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教学方式得以改变,丰富了教学形式,还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讲解时可随时设置并发送习题测试,既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融入课堂教学中,还能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发送的习题及测试题可设置答题时间,发送“课堂红包”,对学生答题进行奖励和激励,营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通过“弹幕”功能和“投稿”功能,增加授课中的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学生在听讲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通过“不懂”功能将自己听讲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及安排课后答疑.
传统案例分析教学中,学生课前思考不足,课堂讨论时间短,教师往往采用提问、考试等形式来检测案例教学效果.“雨课堂”模式下,“问题意识”代替“知识意识”,通过开展典型案例教学,通过真实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再现并对其展开分析,促使学生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紧密衔接,教学从课上向课下延伸.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提出案例解决方案;课堂教学中每小组选出代表,对案例进行原理演示和问题分析,整个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体验感悟深,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得到较好地培养.
2.3 课后作业推送和数据分析
教师可以将一些课上由于时间限制无法讲解和学习的课外延伸阅读资料或者单元测试题在课后推送给学生.关于章节单元测试题的推送,教师可以提前在系统中设置好测试题答案,学生通过做题练习能够立即获知自己的作答情况,教师也了解到学生的整体掌握状况.如在讲解“工作分析”一章时,教师可将一些工作分析调查问卷样卷和工作描述书的样例推送给学生,供学生在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以及编写工作描述书时参考.总之,“雨课堂”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帮助教师获取全面的教学数据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课堂听讲状况和参与情况,并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依据,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更加准确,教学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教师后续也可依此调整课程教学进度,完善课程设计.
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流程图
2.4 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雨课堂”授课,从教学效果来看,工商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和往届没有使用“雨课堂”授课的班级相比,课程学习兴趣更浓厚,教学满意度更高.对工商管理专业2019级77名同学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7份,回收问卷77份.问卷包含七个问题,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从总的回答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雨课堂”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雨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能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特别是认为“雨课堂”模式下课程学习更有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更高,听讲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和教师联系更紧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运用“雨课堂”授课,对学生的考核指标包括推送资料预习情况、学生课堂参与情况、随堂测试情况、课后练习题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考核方式多维度、多元化,更加客观全面.
3 结语
愈来愈多的教师日益重视“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是当前及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与时俱进.基于“雨课堂”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尝试,为其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拓宽了思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创新,将前沿的智慧教学工具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融为一体,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课程建设.
表1 课堂教学评价统计情况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