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观察
2022-05-25林俊儒华云玮李放
林俊儒 华云玮 李放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 上海 200032;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 上海 200082;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中西医医院脾胃病科 上海 200052)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对人体造成感染,或食饵性或过敏性因素等造成,临床以腹泻、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1],以感染性腹泻多见。本病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等所致[2]。本病急性起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3~4]。
急性胃肠炎具有高流行性和高发病率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急性胃肠炎发病率约每人每年0.9 次[5~6],国内约每人每年0.56 次[7]。
急性胃肠炎目前临床上多选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8],但由于耐药性及菌群失调等问题,抗生素在急性胃肠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9~10]。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能较快缓解患者的症状,疗效确切,对耐药菌株有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重视[11]。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合理的治疗策略。我院采用健脾清肠汤治疗急性胃肠炎取得了不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9 月经龙华医院门急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者83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39 例,对照组44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两组性别比较,χ2=0.021,P=0.886>0.05;两组年龄经正态性检验为正态分布,行t 检验,t=-0.730,P=0.468>0.05;两组病程经正态性检验为正态分布,行t 检验,t=-0.087,P=0.931>0.05。
组别 n 男(例) 女(例) 年龄(岁) 病程(d)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39 44 21 23 18 21 39.97±14.492 42.50±16.764 2.97±1.405 3.00±1.276
1.2 诊断标准 急性胃肠炎诊断标准参照1998 年5 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以及2013年12 月《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8]:病程在2 周内,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8~12]。
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急性胃肠炎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
1.4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伤寒、霍乱及其他法定传染病;精神病及智障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的脑、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国药准字H20053328)口服,每次0.5 g,每日1 次,用药7 d。中西医结合组加以健脾清肠汤治疗,方剂组成:炙黄芪30 g、党参15 g、马齿苋15 g、黄连3 g、苍术15 g、炒白术15 g、白芍12 g、茯苓15 g、木香9 g、陈皮9 g、生甘草3 g。每日1 剂,入水800 ml,煮取300 ml,分早晚2 次温服,治疗7 d。
1.6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参考《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显效: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7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首先对各项计量资料进行K-S 检验正态性,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43.59%,有效率51.28%,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显效率25.00%,有效率56.82%,总有效率81.82%。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5.019,P=0.028)。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由于两组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的缓解时间均为非正态分布,故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患者发热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4,P=0.507>0.05);两组呕吐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1,P=0.794>0.05);中西医结合组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1,P=0.020<0.05);中西医结合组腹泻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Z=-2.983,P=0.003<0.01)。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发热 呕吐 腹痛 腹泻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39 44 2.28±1.317 2.15±1.238 1.13±1.080 1.20±1.193 1.54±1.120*2.11±1.368 2.36±1.287*3.34±1.642
3 讨论
急性胃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认为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原因较多,主要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胃肠炎多由于细菌、病毒所致。非感染性胃肠炎多与食物、过敏有关。其发病机制为外邪入侵胃肠道,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黏膜急性炎症。本病多为急性起病,病程较短,多发生在夏秋二季。临床上以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为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电解质紊乱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多以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调节肠道菌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等对症治疗[13~14]。
本研究中使用的对照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其作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道感染有抗菌作用[15]。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也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其对厌氧菌和肠球菌作用较差,且临床使用存在明确副作用[16]。而且喹诺酮的耐药率在我国日益增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
中医学本无急性胃肠炎之病名,但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将其归为“泄泻”范畴。该病病因病机多为感受寒、湿、热等外邪,恰逢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损伤脾胃。胃不和则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脾胃气机郁滞而腹痛;湿邪兼杂热邪、寒邪下移肠道,小肠泌清别浊及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故见腹泻。
急性胃肠炎虽然为急性起病,究其根本均因脾胃功能失常所致。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首先当责之脾胃。《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记载:“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景岳全书》更是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其病性虽虚,但往往因虚致实或虚实夹杂。外邪致泻以湿邪为重,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谷与水饮,喜燥洁而恶湿浊,若脾为湿邪所困,则会导致脾阳不振,脾气不升,肠道吸收津液及传导化物的功能受损,具体表现为小肠分清泌浊功能与大肠传化功能失司。
湿性重浊、黏腻,其他邪气与湿邪夹杂,方可成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合污而下,发为本病。本病的病位在脾胃,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则小肠的分清泌浊、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司,导致泄泻的发生,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
我院继承著名中医大家黄文东老先生的学术理念,黄教授主张泄泻的发病关键是脾虚湿盛。抓住脾虚为本,湿邪为标的病机思路,从健脾化湿入手,标本同治,方能药到病除。健脾清肠汤是我院治疗泄泻病的经验成方,该方最初使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斐然[17]。近年我院逐渐拓宽此方临床应用,发现其对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也甚佳。泄泻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湿盛,而健脾清肠汤正好切合泄泻病机,因势利导,健脾益气、清热化湿。
本病脾虚与湿邪贯穿于疾病始终,故治疗宜健脾利湿。方中党参、黄芪为君药。党参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善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食少久泻,为治疗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的要药;黄芪味甘性温,能益气健脾、补气升阳,擅长益气、扶正、疗虚。二药合用,补益脾胃之力大增。马齿苋、黄连为臣药,清热燥湿解毒以治其标。马齿苋,味酸性寒,能清热解毒止泄;黄连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解毒。两者合用,力求祛除湿邪。苍术、炒白术、白芍、茯苓等为佐,白术、茯苓助党参、黄芪健脾和中。苍术能燥湿健脾、祛风和中,具有较强的燥性,有助于健脾胃、燥脾湿[18];白芍性酸主收敛,有缓收之用。木香、陈皮为佐使,有理气止痛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辅相成,攻补兼施,相得益彰。
全方配伍严谨而有层次,健脾与化湿并重,补气与清热并行,重视气机调达,升降自有法度。盖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所以在健脾清肠汤方用药上,贴近急性胃肠炎病机,掌握脾虚湿盛的关键。健脾益气重用黄芪、党参,配以白术、茯苓,以求迅速鼓舞脾气,使脾运得健。清热化湿重用马齿苋、黄连,配合苍术、茯苓,力求荡涤肠道湿热,诸症可解。芍药与甘草配伍有芍药甘草汤之意,有缓急止痛之效;佐以木香、陈皮,使补气而不滞气,以防气机郁滞。全方选药精巧,着意调和诸药药性,选药太热则不能清除肠道湿热,选药太寒则恐脾阳受到抑制。李东垣在《脾胃论》也提到:“善治者,唯有调和脾胃。”脾胃居于中焦,故当效法吴瑭《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其意为针对病位在中焦脾胃的疾病,根据所用药物之药性、归经,使脾胃功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是黄芪抑制细菌的主要成分,可提高人体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19]。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和相对参考菌株表现出的抗菌活性,在消除多重耐药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0]。党参多糖能够显著降低5-氟尿嘧啶引起的小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量来减缓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肠道绒毛、隐窝的作用,改善肠黏膜损伤[21];临床发现,马齿苋对多种细菌表现出极强的抑制作用,对不同的菌种抑制效果有所差异,其中以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大肠杆菌[22];黄连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甚至真菌均敏感[23]。有研究表明黄连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良好,有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胞内酶大量外漏,从而逆转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24~25];苍术能有效地调节胃肠道的运动能力,其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成分,能发挥良好的抗腹泻作用[26]。此外,苍术水煎剂能显著提高结肠黏膜中低下水通道蛋白3(AQP-3)的含量,这可能与其治疗腹泻有关[27];白术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以及修复胃肠道黏膜的作用[28];茯苓具有抗炎、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9];陈皮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菌、调节自身机体免疫力的作用[30]。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中西医结合组加用健脾清肠汤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腹泻及腹痛缓解时间上优势较大。健脾清肠汤疗效之所以显著,这可能与中医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不单单着眼于抗感染,而是对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进行调节有关。这也是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健脾清肠汤是我院有效经验方,在急性胃肠炎的临床应用中反复尝试,效果满意,今后我们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并结合急性胃肠炎病理机制相关研究进展,探索其效应机制,为将来新药研发及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