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2022-05-25尹铂淳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二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国际公关 2022年2期
关键词:话语

文>尹铂淳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二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各国观念激烈碰撞,利益交错纷繁,中国形象国际传播难免会受到挑战。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国际传播的迫切要求。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外语“舆情队”和“宣传队”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海外媒体涉华报道为抓手,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收集、整理、分析及研判。首先要深刻把握舆情的话语特征,用好话语分析这把利器,做好海外媒体涉华报道分析,特别是污名化涉华报道分析,努力揭示西方污名化涉华报道的话语逻辑,以此更精准有效地寻求西方污名化话语的破解之道。积极开展海外媒体涉华报道的话语分析,有助于相关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外国涉华态度及评价的研判、舆情危机的挖掘,为后续解决方案的研制奠定了坚强基础。针对可能存在的舆情危机,传播人尤其是外语传播人要弄清并牢牢把握舆情危机的属性特征,积极研制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我国开展有效的国际舆论引导,粉碎外界谣言,传播事实真相,突破西方既有的评价藩篱,让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真实的中国,消除偏见和误解,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国家和平发展谋取更为稳定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传播借由多种传媒形式,采用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模式,致力于将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类信息传播至世界其他国家,以此增进各国间了解及信任,拉近各国间情感距离,加强各国间沟通合作。一般来说,国际传播对应的学科是新闻传播学,但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提速升级,国际传播的穿透力、辐射力及影响力越来越大,单靠新闻传播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外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同属文学,具有共同的学科基础。此外,两个学科都旨在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强大跨文化传播能力、扎实外语功底的复合型传播人才。再者,国际传播需要紧紧依靠外语翻译,通过外语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事业必须引入外语学科,国际传播事业必须有外语人的身影。两个学科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在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受体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共同培育能深刻把握新时代国际传播规律、能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新时代复合型传播人才,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打开新局面、开辟新战场。新时代传播人要有意识地当好祖国的“宣传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际社会全面了解、客观认识真实的中国,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

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大国的力量结构、权力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强化自身使命担当意识,培育浓厚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不断加强传播模式改革:让“硬实力”实现新媒体“软宣传”

新媒体具有主体多元、内容多样、篇幅短、传播快、互动性强、受众接受程度高等特点。新媒体是破解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制约并打破“西强我弱”国际舆论局面的关键力量。要不断提升新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通过新媒体平台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构建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目的在于加强国际舆论引导,传播真相,粉碎谣言,突破西方既有的评价藩篱,让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真实的中国,消除偏见和误解,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构建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要求传播主体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积极在海外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担当,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越性、科学性、完备性、有效性,充分展现中国建设持久和平、协同合作、共同繁荣、开放包容世界的决心。

构建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要求传播主体敢于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使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进入21世纪后,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开始大量引入西方话语,中国话语逐渐弱化。弃用中国话语相当于放弃了我们的舆论武器,非常不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同时还容易掉入西方的话语逻辑陷阱之中。党的十八大以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理念相继提出,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平台要敢于使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积极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弘扬中国精神;在国际舆论场上,新媒体平台要主动运用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争夺更多国际话语权。

构建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必须持续改革国际传播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从“他塑”为主转为“我塑”为主,通过“软传播”积极摆出中国议题并提出中国议程。首先,要充分考虑受众情况,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及策略,着力打造符合受众表述方式、思维逻辑、价值理念的话语,尽可能提升受众对我国国际传播话语及其所塑造的我国国家形象的接纳程度,增强我国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实现最佳的国际传播效果。要高度重视短视频、电影、博客这种形式的“软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硬传播”,“软传播”并非生硬的直接宣传,而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宣传,其受众接受程度高,更容易在海外广泛传播。要积极转变国际传播理念,让“硬实力”实现“软传播”,产生最强的传播效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其次,新媒体平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出击,积极塑造能充分展现我国优势和特色的国家形象。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呈现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展现中国物质成就、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以及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再者,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热点问题上,新媒体平台要主动发声、快速发声、及时发声,第一时间传播事实、表达观点。坚决不做西方媒体的舆论搬运工和传话筒,面对西方涉华报道中的不实言论,新媒体平台必须旗帜鲜明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立场和主张,主动回击并击碎这些不实言论,积极引导国际舆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与号召力,修复我国负面国际形象,塑造积极正面国际形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国际传播从业者及新媒体用户肩负着不断深化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光荣使命,要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外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培育自己的批判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新形势下,广大国际传播从业者及新媒体用户要不断铸牢使命担当意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积极正面中国形象,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话语
画与理
主持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衰老与性别话语——公共话语与私域话语对老年女性的影响》述介
从雾霾议题报道看政府话语与媒体话语的冲突与调适
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雷人话语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