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
2022-05-25郭潇
郭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逐渐向着更加完善化的方向靠拢。大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文化享受。这一背景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于无形中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目前阶段,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在这一快步前进的过程当中,依然暴露出很多弊端。本文针对民生新闻这一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生新闻;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创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新闻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但距离预期目标仍有一段差距。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许多新闻工作者依然带着固有思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所以,为了让新闻事业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新闻工作者应当根据民生新闻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到相对完善的策略。
民生新闻的特点
新闻内容较为民生化是民生新闻最关键的特点之一,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生命、生计、生活等都在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当中。这种新闻方式涉猎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往往可以选取的新闻内容的类别也较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生新闻内容的丰富性。
民生新闻的报道视角往往会以更加平民化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这与许多传统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大众看到一些运用俯视的视角制作的新闻时,大众往往对这类新闻无法形成代入感。因而,报道的新闻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而民生新闻选择用更加平实的视角去面对新闻,这样的方式能让大众更加感同身受。同时民生新闻中传递出来的价值理念更重视以民为本,这与我国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新闻工作者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民众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呈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以及生计等内容。
民生新闻传播范式的内涵
自从一档名叫《南京零距离》的新闻节目播出之后,一种具备中国特色化的新闻传播范式一民生新闻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时代的持续发展下,民生新闻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传播内容呈现、传播形式更新等方面拥有十分特色化的跨越,十分契合现阶段社会民生问题的未来发展走向。与此同时,应重点注意的一点是,在大部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也掺杂了一些具有消遣化、低俗化特征的内容,这为后续民生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具备强烈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其本身具备极强的现实、人文内涵。首先,其在题材选择方面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新闻传播分类体系,通过将大众的日常生活作为入手点,清晰反映出大众的真实动态生活信息。其次,立足于新闻播放的角度来看,以播报内容为基础呈现出的民生化特征,不再侧重于传统新闻媒体报道中的严肃特征,反而着重渲染了民生主义本身蕴含的人文特色,依托较为平民化的视角展开报道工作,也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相符合。再次,在新闻传播方式上,民生新闻不论是播放风格、语言等方面都相对较为亲民,一般来说,其会选择具備通俗易懂特性的传播语言,以此来充分实现其与人民群众心理层面上的契合,并进一步拉近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相比较而言,其在播报风格上不同于传统新闻的严肃性,其更加侧重于营造轻松的新闻氛围,通过“唠家常”似的新闻报道来强化信息受众的信任、愉悦感,这些举措对于强化民生新闻在我国公众群体间的影响力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生新闻的传播创新思路
开拓多媒体渠道
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其中先进的信息技术也逐渐走入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我国早期的新闻传播工作,更多的以电视新闻作为主要阵地,但在时代发展的引导下,多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相继构建起来,并大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放形式,已经逐渐变成了手机新闻APP软件、社交网站网络热点推送等一系列传播样式。因此为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在信息时代下传统媒体应结合实际情况,开拓多媒体渠道,并切实实现民生新闻传播的多样化渠道覆盖,并全面实现新闻传播过程的广泛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其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应针对多媒体传播的普适性,来促进民生新闻传播的互动性特征。社会公众除了可以应用电话热线等形式与媒体平台进行沟通以外,还可以应用现阶段较为便捷化的评论发表功能参与到沟通过程当中,与此同时,媒体也应通过创功官方账号,来对民众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进行回应,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得新闻信息沟通渠道的丰富。这不但能大幅度提升民生新闻的大规模传播范围,吸收更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素材,同时也可以更加全面地起到监督人群群众的作用,为后续民生新闻制作总方向提出对应的借鉴和指导。
挖掘民生新闻内涵
对于民生新闻而言,其是面向大众作出的人文主义关怀行为,所以在民生新闻播报的视角、语言、内容等方面,都应切实满足大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的同时,立足于民生传播目的基础之上,展开内涵意义的拓展,同时兼顾大民生与小民生之间的协调和调控。小民生包括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挖掘小民生中的新闻内涵,能够如实反映出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对小民生内容的过分重视,在新闻内容中过多传播生活琐事,可能导致信息受众出现审美平庸的情况,很难立足于新闻价值层面展开多方位提升,因此必须在挖掘民生新闻内涵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国家方针政策、社会热点等大民生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新闻传播层次感得以强化和提升。
挖掘民生新闻深度
民生新闻当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着重体现在其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方面,这与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有着极强的联系。始终遵循以民为本的理念,能够如实反映出我国社会公众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传播速度十分迅速的时代,由于信息的更迭速度相对较快,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较为广泛,这也导致大部分新闻热点的保质期相对较短。针对当前阶段新闻传播现状来说,民生新闻本身更加重视质量,简单来说就是对新闻深度进行挖掘。依据多个层面和角度来报道对应的新闻内容,不但能够使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信息内容,同样也可以依托道德、法律、经济、伦理等各个角度对有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并立足于方法论的视角进行挖掘,确保民生传播的立体感得以提升,同时在长远角度方面持续进行民生新闻的深度挖掘,确保信息受众获得更具深远意义的影响,在全面提升大众新闻关注程度的同时,全面推动民生新闻传播范式的持续创新。
民生新闻的创新应用
虽然民生新闻的实际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具备较为独特的特点以及魅力,依旧在目前阶段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同时,因为民生新闻报道的新闻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且选择的报道方式也较为多样化,这让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广泛人群的喜爱。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才让民生新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许多民生类新闻的出现,例如,《今日关注》、《民生直通车》等,这类节目虽然十分火爆,但由于其缺乏较为强力的管控,导致民生新闻的内容逐渐出现很大程度上的偏差,导致其实际内容往往十分相像,形式上也有照抄模仿的嫌疑。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民生新闻的发展正处于不太完善的状态,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开展对于民生新闻的深度创新。
坚持内涵发展
在对民生新闻的内容进行创新的过程中,相关新闻工作者应当谨记采取拓展创新策略,更大程度上促进对新闻内容、内涵的丰富。其中一方面,是要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进行适当融合,使节目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应当多多关注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与民生相关的内容,帮助大众更多地了解到时事政策。通过这种方式的展现,可以充分将国家大事中体现出的民生政策与日常生活中的民生问题相结合。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注意适当调整好其中的比例,避免出现某一方面比重过大或过小的情况。选择比例的根据在常规上可以通过收视率作为参考,在传统的民生新闻传播工作中,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民生故事比例较重,导致许多忠实此类节目的观众逐渐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审美疲劳。并且这种审美上的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发严重。在超出大众所能忍受的极限后,大众将逐渐放弃民生新闻这一部分内容,这种原因是导致收视率下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相关的新闻工作者应当适当增加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类的内容,这样民生节目的收视率才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回升,但这种回升往往不会出现无休止的增长,因为当这种收视率到达峰值后,就意味着播报的内容中不同部分的比例十分恰当。兼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民生新闻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可谓包罗万象。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来最为明显。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为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多素材。所以,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切实地对不同类型的民生动态进行实时报道。不过,许多民生记者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最终得到的效果却并不如预期,这往往是因为其报道的方面过于繁多,很多民生新闻不仅将重点放在民生、民情方面,同时还兼顾了其他领域诸如体育、经济方面的内容,这就会导致最终呈现出的报道深度不够。所以,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些只报道新闻表面却不展开深入调查的民生新闻将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所以民生新闻这一要素不仅仅要拥有广泛的报道面,同时也要兼顾有恰当的深度,这样报道出的新闻内容才可以具备更好的层次性。大众在观看这类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清晰地知道新闻里讲的是什么,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是什么,并且能从新闻中收获知识和经验,这才是民生新闻节目的根本目的。在民生新闻较为繁荣的当下,《今日说法》这一节目就非常恰当地践行了兼顾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原则,其始终坚持播放真人、真事,通过对故事开展讲述的形式进行报道。在《今日说法》中所报道的事件大多都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选择也更能引导大众代入到节目中去,一步步地跟随主持人的讲述得到思维的发散,同时节目中往往会邀请一些法律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这也让大众获取到相关的法律知识。
强化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
民生新闻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以其内容的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功能的发挥。从微观的角度去看,民生新闻作为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一个较为有效的載体,可以为民众提供服务;但从宏观的角度看,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社会良好风尚、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想要发挥出民生新闻的引导作用,新闻工作者可以践行以下原则:首先是参与原则,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积极挖掘新闻信息,但要注意一定要控制好主观情绪,避免受到主观情绪影响后,出现偏激的报道、从而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况出现;其次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要维持民生节目的实际节目效果,新闻工作者可以选择对当事人发表的一些言论进行适当修饰,但决不能篡改事实、扭曲真相。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针对于新闻的具体事实,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带入自已的主观想法,要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事实,将事实的评判工作交给大众去做。这一工作原则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想要充分做到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要想做到万无一失,就必须要持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完善报道的形式
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创新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同样关键,其不仅要做到创新新闻内容,同时也要切实对报道的方式进行适当优化,不能仅仅拘泥于现有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民生新闻在逐渐白热化的市场当中持续保持竞争力。同时,伴随着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民生新闻的收视率逐渐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许多相关新闻工作者也都因此而被调动起了对于新闻工作的热情,并适当加快了创新工作的深度发展。通过围绕节目的基本特点来树立起独树一帜的风格,并以此为核心来进行主持人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节目的收视效果。例如,山东台有一档节目叫《生活帮》,该节目以民生为主体,以公益性和互动性为两翼,凸显“帮”与“办”的特色,直面百姓生活中的盲点、疑点和难点,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该栏目坚持原汁原味的报道形式,在当地有极高的收视率、美誉度和影响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民生新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有些尖锐,这一情况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大众的价值理念。所以,民生新闻工作者应当积极创新,坚特以民为本的思想,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报道出更多富有深度的新闻内容,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