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2022-05-25邵琳洁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宜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邵琳洁

摘要:近年来,伴随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数字经济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安排。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县域经济换道超车的加速器。本文以百强县宜兴为例,通过剖析宜兴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与形式,进一步提出以数字经济赋能宜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县域;宜兴;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我國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趋势。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踏上了数字化建设的快车,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宜兴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市,如何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加快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使数字经济成为宜兴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是宜兴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深刻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构筑换道超车新优势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人类经济社会正沿着技术革新、产业重构、融合应用等路径,逐步完成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形态的演化转变。回顾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突破了手工生产的局限性,推动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电力革命时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则使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当前,我们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区域发展来看,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上海、苏州、浙江等地均先后划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技术信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化加速了地域空间分工细化与区域竞争优势的提升,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宜兴,环境与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迫切,通过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能助力宜兴加速开辟新赛道,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不同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数字经济对宜兴而言,尤为重要,尤为紧迫,若未能及时跟上时代节奏,很容易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二)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介入经济体系,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力,被称为“21世纪的新石油”。虽然宜兴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走在行业前列,积累了扎实的基础,但面对数字技术领域的颠覆性竞争,数字化变革是必由之路。首先,大数据决策、在线监测等数字技术有利于整合线上线下、前段后端等环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降低企业供给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具有显著的倍增效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可将制造优势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势叠加,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激活供需匹配新机制

传统经济模式下,消费环节和生产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供需长期的不适配,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但是,通过数字化平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搜索成本、运输成本、溯源成本,而且对企业生产柔性化水平的提升有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直达生产者手中,缓解传统经济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生产准入门槛,增强市场竞争性。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有利于企业提升快速应对市场与需求变化的能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升国内大循环的供需匹配效率。

二、宜兴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宜兴市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增速均稳步提升。在基础设施、产数融合、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1. 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宜兴基本形式覆盖全市的多功能通信骨干网络体系,光纤及无线4G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区、各乡镇中心、各风景区、高铁站、丁蜀通用机场、各工业园区、各主要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覆盖。宜兴市大数据平台支持全市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申请、审批、授权和使用,并实现了与省信息中心、无锡市大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全市16个部门57个目录23405条开放数据接入无锡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统一向社会开放。

2. 产数融合深度发展

全市累计创建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1个,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26个,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工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2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6家,省星级上云企业69家。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物流网加速构建,全市农业信息化全面推进,B2B、B2C线上成交额增速持续创出新高。

3. 信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1183亿元,占无锡大市比例超20%。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加速完善,环保特色的发展平台持续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初具规模,“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海飞陵集成电路产业碳素材料应用与开发项目”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实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全面起跑加速,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一园三区”整体构架初步成形。软件服务业步伐稳健,持续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形成无锡市嵌入式软件高地。5G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围绕基础元器件、网络通信设备、终端设备三大方向以及各自配套的支撑产业加速发展,基本形成以5G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二)存在问题

虽然宜兴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明显,但总体来看,支撑能力、项目建设、标杆示范、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数字化支撑能力弱

目前,宜兴支撑数字化发展的软件企业集中度不高,能适应本地需求、提供本地化服务的优质解决方案服务商较少。同时,人才引进较为困难,企业内部普遍缺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整体支撑能力较弱。

2. 项目建设普遍谨慎

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逐步加强,应用需求旺盛,但因企业实施数字化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且普遍缺乏第三方监理和验收标准,衡量服务商项目建设质量较为困难,投资风险较大,企业对项目建设尚持谨慎观望态度。

3. 缺少行业标杆引领

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衍生的服务类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滞后。各产业数字化渗透应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产业强市基础优势,形成国内知名的标志性行业应用案例,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成熟的可复制的行业数字化发展范本,引领作用不强。

4. 数据驱动效应不明显

目前宜兴已经归集了人口、法人等海量数据资源,但因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在管好、看好、用好数据等方面缺乏系统架构,目前相关数据仅运用于统计分析、政府公共管理及服务、趋势研判等方面,暂未进行更深层开发及利用,大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发展效应尚不明显。

三、推动宜兴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一是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依托5G、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内外网,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分业、分级、分领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争打造若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三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融合。以数字化改造生产性服务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嵌入制造业领域,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力释放数字化转型红利。加快数字宜兴建设力度,以数字化改造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商贸、旅游、教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增进居民消费的便利度和普惠性。

(二)努力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高地

一是推进基础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无锡市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链战略布局,发挥宜兴集成电路产业优势,依托中环大硅片重大项目,推动半导体封装领域核心电子材料、半导体光刻胶及原材料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二是加快培育新兴数字产业。深化拓展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各行业应用场景,做大产业规模。探索工业陶瓷、5G基站、通用航空等现有产业与北斗产业的最佳融合点。三是抢先布局未来数字产业。组织实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元宇宙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探索前沿技术融合创新,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抢抓产业“窗口期”,塑造竞争新优势。

(三)加快企业数字化建设

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制约,宜兴企业数字化程度总体水平不高,转型升级仍有巨大潜力可挖。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强化数字思维。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行业内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更需要在“后摩尔时代”勇闯无人区,瞄准世界前沿、转型急需的数字技术,超前部署、提前布局,实施技术攻关,在科技竞争与未来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三是强化龙头招引。充分发挥我宜兴在外乡贤、科技镇长团相关资源以及龙头企业“头雁效应”的作用,以商招商,撬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产业加速集聚、蝶变起势。

(四)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部署和規模,形成全市重点区域室外5G网络基本连续覆盖。有序推进骨干网扩容,核心骨干网传输能力力争突破100Gbps,推动光纤“千兆到户、万兆到楼”,光纤宽带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道桥、市政基础设施、旅游景区等数字化升级改造,更新一批智能交通设施,加快推进高铁站、公交站台等数字化提升,推进公安泛在感知网、生态环境物联网体系、智慧宜兴时空基础设施、数字医院、智慧校园、智慧城管、文物保护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卓易、环保物联网中心等IDC建设,鼓励建成一批先进、绿色、高效的大数据中心。

(五)打造数字治理模范城市

一要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建立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标准规范体系,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实现利企便民高频服务“一网通办”。二要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精准做好就业、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社会服务需求分析,加快推进“未来社区”“ 智慧医疗”等智慧场景建设,打造数字公共服务综合应用场景。三要推进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消除“数据鸿沟”,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六)培育区域协同发展生态

数字经济能够突破地理距离的限制,超越空间和区域的束缚,实现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一是构建锡宜数字化协同发展网络。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化协同,推动我市集成电路材料产业进一步融入无锡集成电路新“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产业强市注入强大“芯”动能。落实无锡市5G产业和应用规模发展集聚区建设规划,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环保、陶瓷耐材、铜材加工等领域的应用。二是融入长三角数字经济生态圈。立足优越的生态禀赋、独具特色的文旅优势,加快文旅产业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化智慧旅游建设,持续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深耕上海,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充分发挥宜沪投资促进会桥梁纽带作用,为宜兴更好承载产业转移、承接优质项目、承纳高端人才提供支撑和助力。促成跨区域协同发展,发挥区位及产业强市、科技创新百强县优势,积极与华为、中兴等5G领军企业对接,加速融入国内龙头企业产业链。加快宜兴数字服务“走出去”,重点支持中软国际苏南创新中心、卓易等领军企业积极融入省级以上信息服务资源池,依托雅克、瑞亨等大型企业深化日韩市场,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

(七)做好对数字经济的引导和规划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领导小组工作,统筹协调全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工作,明确各部门、各板块的职责和分工,树立“一盘棋”思想,结合中央、省委、无锡市委和宜兴的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计划,尤其是对数字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数据应用等进行细化、深化、场景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协同发展。建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库,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对项目运行进度及质量进行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将数字经济相关建设投资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平台、重点园区以及各类数字经济示范点,加大市级投资基金与社会性投资基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市场化方式为宜兴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发挥国有投资平台作用,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融资需求。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数字经济大范围扩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加强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培育。依托省“双创计划”、无锡“太湖人才计划”、宜兴“陶都英才”等相关政策,发挥宜兴“才荟兴宜”直播带岗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交流融合,构建更立体化引才矩阵,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科研团队来宜发展。加强带项目人才招引,结合亨鑫众联通信等重点科研项目,招引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端研发人才。广聚高校资源,提升人力的数字化素养,推动宜兴市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校在科技人才对接方面加深合作,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培育数字研究成果落地与产业化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涛.数字经济引发新一轮市场变革[N].经济参考报,2020-08-04(01).

[2]葛和平,吴福象.数字经济赋能经濟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21(01):23-24.

[3]谢康,夏正豪.大数据成为现实生产要素的企业实现机制:产品创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0(05):42-60.

(作者单位:中共宜兴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宜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邹蕴芳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