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022-05-25袁惠玲
袁惠玲
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整合,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用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无疑是“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以学科教学整合为抓手,实现全学科育人
全学科育人,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研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钻研学科教材,在深刻把握学科内教学规律和独特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科育人特点,进行学科内、学科间整合,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收获、有思考、有感悟、有成长,为学科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奠基。
以美术学科为例,在美术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以本节课的美术学习目标为基础,整合语文、政治等学科知识,设置教学情境,以“真善美”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样,语文学科整合历史、政治学科知识,也可以达成“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设置教学情境,把内涵丰富的德育渗透在具体可感的语言和形象中,实现育人目的。例如,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三章一课的设计,以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孟子说理文章的思路清晰之美以及语言之美,引领学生感悟“仁政爱民”“自强不息”等思想的内涵。
二、以研究性学习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力促知行合一
开发基于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外实践情境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追溯知识来源、发现新的问题、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
1.设计、开发并实施基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语文和地理、历史学科相结合,设计并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专题化、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综合实践、专题研究。
2.设计、开发并实施基于学科综合化实施的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化特长培养。
3.开发实践“红色之美”校园德育活动。融“五育”为一體,立足全员、全程、全课程,以德育为主线,以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红色精神为内容,引领广大师生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向上向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在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要积极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实践、体验的支持系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研究、实践、创作中实现乐学、会学、能学,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1801084)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