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世界
2022-05-25
中国:冬奥结束了,但冬奥之花永不凋谢
织女,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是擅长纺织的神女,传说她能够将云彩纺织成美丽的天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有这样的一个“织女”团队,那些由她们用普通的绒线织成的美丽花束,见证了选手们站上颁奖台的荣耀时刻。
这个“织女团队”由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七地的编织团队组成,其中还有很多来自困难家庭的女性和残疾人。脊髓损伤患者郭媛媛就是其中之一。
残疾后,郭嫒媛的生活遭受了精神和现实的双重打击,“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机会,就只能在家‘啃老一’。对残疾人群体来说,能够参与绒线花束的制作,是一个让外界关注他们的好机会。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绒耀之花”共计1251束,其中有约500束由残疾人群体制作。这500束颁奖花束,包含了79474片花瓣、12560片叶子,共计638万多针。而完成一束精美的绒线花束,需要长达35小时的工作,制作所有花束耗时接近2万小时。
郭媛嫒由于脊髓损伤,每次上厕所都很麻烦,工作时她很少喝水,因为要节省时间去赶进度。她很高兴能参与“绒耀之花”的制作。玫瑰、月季、月桂、铃兰……一朵朵寓意美好的绒线花在“织女”团队的手中绽放。这些花束不仅是冬残奥会上的颁奖礼,也是蕴含荣光的属于同是身有残疾的“制花人”们的“嘉奖之礼”。
尽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都已经结束,各国运动员已经返乡,但这束永不凋谢的绒线花将和奖牌一样,成为他们从本届冬奥会带回的美好回忆之一。
日本:用奇思妙想,打造一个迷你世界
小说《格列佛游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妙的“小人国”,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里也有“拇指姑娘”这样的“小”人物。日本艺术家田中达也用自己的巧手实现了这些奇思妙想,把文学作品中的“小人国”搬到了现实中来。花椰菜、瓶盖、包子、玉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变成了“小人国”里的“大树”“暖炉”“帐篷”和“大楼”。在田中达也的微型日历网站中,他把每天吃的、用的变成“小人国”里的山川河水、花草树木。在他的照片中,你可以换个视角,看到世界万物,感受山川美好。
荷兰:音乐厅、博物馆推出美发、美甲业务
如果最近你有机会走进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一定会感到惊异:站在庄严演奏着的乐团中心的,不是乐团指挥,而是一个挥舞着剪刀的理发师和披着黑布、等待理发的观众。这一幕的出现,是由于皇家音乐厅在疫情期间举办的“限时美发沙龙”活动。疫情期间,荷兰的艺术场所无法接待观众,但各类生活场所可以正常营业。于是,除皇家音乐厅外,梵高博物馆等70多个艺术场所也都开展了美发、美甲、健身等活动,让大家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
俄罗斯:在深海,来一场“沉浸式写生”
在碧蓝的大海中,Olga Nikitina背着氧气瓶,熟练地下潜,一直沉到几十米深的海底,周围是多彩瑰丽的珊瑚和穿梭的鱼儿。Olga在海底的沙地上,架起了画布,随后拿出特制的无污染颜料和油画刀,开始写生。作为独树一帜的“潜水画家”,Olga的作品基本都是在海底完成的。因为热爱绘画,也热爱埃及红海海底的美景,Olga定制了特殊的颜料、画布和油画刀,琢磨出了“海底写生”的方法。 “海底写生”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海洋的美,她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保护海洋的队伍。
英国:“飞行汽車”或将实现空中通勤
飞机实现了人们一日千里的梦想,但飞机也存在着成本高昂、不够私人化等问题。于是,“飞行汽车”成了一个新的科技命题。前不久,英国的Bellwether Industries公司就完成了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Volar eVTOL)的试飞。坐上Volar飞行器,就仿佛坐上了蝙蝠侠的战车:它不仅外形醋炫,充满科技感,还能在1000米的高空以2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飞行。虽然目前Volar飞行器只支持私人拥有,但如科幻片般驾驶飞行器穿梭在城市里的场景,或许已经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