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2-05-25邢相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语文课堂传统

邢相兰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有必要通过小学语文课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正确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

在中国历史的演变中,中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也能看到曾经遭受的耻辱。那些旧时代的文明,曾经脱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认识到了其中的精华,剔除了其中的糟粕。总体来说,传统文化的地位在当下仍然需要加以巩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是教学的基础。如何在课堂上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今时代教育人才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诗句、对联和传统谚语都是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小学生传统文化元素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拓展和生活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中的思想和格言的前提下,收集课后作文中的相关故事,以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多元化学习的实践中,发现古人的美德并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不断加以继承和发扬。各地中小学校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学生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入,不断推动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三、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传统文化广泛多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分为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当中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艺

小学一年级课文《剪窗花》中记载,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朝、元朝逐渐流传、成形。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学习古人的灵巧手艺。剪纸的纹样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了浓浓的传统文化色彩。

(二)传统建筑

小学三年级课文《赵州桥》中记载,赵州桥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是传统的桥梁建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这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图画,不能有一处败笔,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桥梁工艺中,精益求精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精神。

(三)传统习俗

小学二年级课文《传统节日》中,对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习俗进行了汇总,如“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这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这种文化特点具有民族特色,是中国所独有的,能够增加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四)传统思想

小学三年级课文《孔子拜师》,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尊崇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老子谦虚、博学的治学精神,彰显了老子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关爱下一代的品德。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总之,在实施素质文化教育政策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传递,同时还要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渗透,提高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效落实高等教育目标,从而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经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學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引用古诗词,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学以致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语文课堂传统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季札挂剑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