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进行法治教育
2022-05-25黄蕾
黄蕾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其中落实法治教育是一个要点。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针对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并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方便性,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资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教育
引言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将会影响到小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直接影响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在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还中,一定要重视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实法治教育。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
要落实法治教育,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程度。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喜爱这门课程,才会用心去学习,而不是白白浪费学习的时间,教师所开展的法治教育也才能真正有效果。由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情景融入進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中也多数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进行道德、法治教育的[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随时会碰到的一些场景和现象对教学进行展开。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师可以请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自己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这样选。例如有的学生说自己在课余会上网打游戏,有的学生说,先玩耍一会,再写作业或者复习功课。老师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法治教育内容,如上网的时候,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不能只玩耍。
开展生活化教学同时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将课堂迁移到生活中,通过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道德知识。例如在五年级《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教师就可以把课堂学习变成拓展,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询问身边的亲人等人,对这一主题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调查问卷。课堂上则可以再添加一些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真正切切看到研究毒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远离毒品,从而落实法治教育。
二、开展课堂分享与讨论
新课改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自主性。教师可以采取分享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象进行讨论,渗透法治教育。在激发学生分享讨论的兴趣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创设情境。教师针对某一节课堂营造出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学生对这个场景产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参与到对场景中的人或现象的讨论当中。例如在六年级《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则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分析这个情境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基本权利,应该尽到哪些基本义务。
讲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某一节课堂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既可以是听别人说的故事,也可以是书上看的,还可以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并让学生对这些故事做出评价。例如在五年级《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轮流讲述,自己对良好公共秩序如何看?从哪些事情感受到了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明确良好公共秩序要如何构建以及维护,渗透一些法治知识。
开展辩论会。教师可以根据某节课堂比较有争议的内容在学生之间开展小型辩论会,通过竞争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让法治教育落实、生效。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尽量全面、丰富的教学知识和道具,让学生可以对法治教育形成更加立体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从网络上下载各种资源和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当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越多,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就越多,越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将心比心的道德与法治观念[2]。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上的一些热点分享到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堂的知识对热点事件产生针对性的讨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评判对热点事件进行评价与总结。以《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这一课为例,可以选择一些案例,放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讨论。感受权力是如何被制约,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被监督的。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从而培养其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落实法治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新课改,利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做到真正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开展生活化教学、开放性课堂,在讨论和碰撞中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月凤. 德法兼修: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4):31-33.
[2]罗征宇.新课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4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