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APP辅助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
2022-05-25来晓
摘要: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人工智能以及网络通信的高速发展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中,移动学习类APP的广泛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有效措施。问卷星、腾讯会议、钉钉、希沃白板等移动学习APP常作为中职学校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辅助。然而,不同课程以及教师之间对移动学习APP的辅助教学信息化的效果感受不一。文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移动学习APP对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钢筋翻样与加工”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验证了分析的有效性,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移动学习;教学效果
中图法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ching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APP-assistedinformation teaching
LAI Xiao
(Shanghai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ed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education has received continuous attention from the country and the community. The core of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has provided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Thewide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APP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2.0 action plan”. A series of mobile learning APPs are often used a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promot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such as Wenjuanxing, Tencent Conference,Dingding,Easinote5and so on. However, mobile learning APP-based assistive teaching informatics produces differentresults for different courses and for different teachers. In this pape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as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influence of mobile learning APP on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effects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the teaching effectofthe course “rebar sample turning and processing”,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next research work is putforward.
Key words: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mobile learning,teaching effects
1研究背景
中等職业教育面向初中毕业后未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制一般为三年。这些学生在接受高中阶段基本文化课程的教育之外,同时重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即主要学习某一个领域内的专业性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专业性知识学习难度较高,日常授课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1],所以各地中职院校纷纷结合本校的学情,开展信息化教学。此外,5G网络技术的出现更是为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和载体支持,各类移动学习APP层出不穷。据统计,活跃的教育类APP共1247款,活跃用户(45022万)占全网数字用户的近一半,可见用户量之大。移动学习APP的使用,可以大幅度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益,但是由于不同的教学平台功能特性不一,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确实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也是有的APP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有的APP却只能止步不前的原因。
本文结合教学观察、专家咨询、教师访谈意见建议,最终选择问卷星、腾讯会议、钉钉、希沃白板等四款移动学习APP对“钢筋翻样与加工”课信息化教学效果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定量研究每款APP对该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贡献程度。以期让中职教师认识到移动学习APP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促使中职教师关注各类移动学习APP的异同点,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性质特征选择较为合适的APP应用于实践教学。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经教学观察、专家咨询、教师访谈结果,本文选定该校上“钢筋翻样与加工”课程的8个班学生为调研对象,分成4组,每组80人,分别使用问卷星、腾讯会议、钉钉、希沃白板四款移动学习APP辅助教学,并观察、记录教学效果相关指标信息。
“钢筋翻样与加工”是中职建筑类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钢筋翻样与加工的一般流程、方法、安全技术和验收要求等相关知识,独立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下料长度,初步完成钢筋加工、钢筋绑扎工作,初步具备钢筋翻样、加工和质量验收的工作能力。该课程既有理论教学,也有部分实操教学,传统教学手段授课难度大,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意愿强烈,具有研究代表性。
移动学习APP是基于智能设备,为使用者提供学习、交流的移动学习平台。教师注册之后,可以创建班级,然后邀请学生进入班级,在学习区发布视频、图片、Word等学习资料,在授课过程中实时记录学生的详细参与情况。
经查阅文献,结合移动学习APP的教学使用过程,本文选择界面友好性、稳定性、交互性、个性化学习等四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群集[2]。而教学效果检验是一个多维概念,不单单指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统一选用布鲁姆的认知、情感、技能作为教育目标,所以本文结合研究主题,选择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学生学习收货满意度、教师授课体验满意度等指标作为因变量群集[3],以求对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影响研究。本文研究自变量、因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表1设计调查问卷,以“钢筋翻样与加工”课程的8个授课班级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17份,初步筛选后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率为90.3%。
3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调查对象的原始数据经平均值化处理,先筛选出有效数据进行自变量显著性影响核验,论证指标因素设计的合理性;再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比研究每种APP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度,从而合理推论每种APP对“钢筋翻样与加工”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贡献程度[4]。
表2结果表明,APP的界面友好性、稳定性、交互性、个性化学习等自变量均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稳定性影响因子0.999最为显著,說明自变量指标定义合理。
据此,再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因变量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化处理,由表3可知,在“钢筋翻样与加工”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希沃白板APP辅助教学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腾讯会议、问卷星、钉钉。
因此,中职教师应认识到移动学习APP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影响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关注各类移动学习APP的异同点,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性质特征选择较为合适的APP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4结论与展望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是在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两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并逐渐应用在教育中而出现的。其应用于信息化教学时,包含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移动学习非常灵活方便,对空间和时间没有任何限制;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自身的优越性、平台中的分享互动功能,辅助完成师生之间多重互动,促使学习者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问题,加强记忆和理解;教师动态追踪、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移动学习需要基于移动手持设备(手机、iPad等)操作,手机还存在诸多其他功能,对学生诱惑较大,一旦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和学生,将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基于移动学习APP的课堂教学能力,即选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把控课堂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育人知识等,也应该有会选用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面对各种移动学习APP,能够分辨出优劣势,科学、准确选用。教师基于移动学习工具开展信息化教学,势必涉及智能电子设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智能设备功能多,学生很有可能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旦教师不能把控课堂、把控学生,将会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教研组要完善基于移动学习APP的课程建设内容。中职专业课程丰富,学生面对的教师群体数量众多,市面上已有非常多的教学平台和APP,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APP进行线上教学,每个学生的手机就需要安装多款APP,使得手机内存容量严重超负荷,发生卡顿、闪退,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研组可根据学科特点,经过试讲、对比、分析、汇总,为不同课程从实操类、理论类、综合类等角度,科学推荐、统一使用合适的移动学习APP,这也可以减轻各院校新进教师学习操作多类APP的繁重工作。
第三,各院校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应注重APP使用的界面友好性、稳定性、交互性、个性化学习等因素。本文研究表明,这四个自变量因素对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影响。APP使用简洁、稳定,个性化学习数据统计功能可以详细记录每一位学生对每一阶段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长、学习习惯(如是否跳过、快播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详细的实时记录数据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掌握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补充,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授课情况并调整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鹏,朱德全.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英、美、德、澳的经验与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1?58.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93.
[3]柯梦琳.职业教育视角下的专长与校企合作重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4):40?47.
[4]卢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基于协同创新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6(2):106?110.
作者简介:
来晓(1990—),硕士,初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