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以“直面不合理信念”为例

2022-05-24杨子江王若伟

教育观察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不合理体验式信念

杨子江,王若伟

(1.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0;2.邯郸市第十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一、体验学习圈理论

体验学习圈是将体验学习历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的理论模型,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检验四个阶段。[1]体验学习圈理论综合并发展了杜威的体验式学习、勒温的实验室训练方法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源于杜威的经验学习,他认为学习是整合了体验、概念、观察与行动的认知辩证过程,主张“从做中学”;勒温的实验室训练方法强调即时的具体经验,认为那是学习者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也是学习者提出概念的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学习过程是个体与环境循环互动的发展过程。[3]体验学习圈理论的提出者大卫·库伯在借鉴了以上理论之后认为,体验式学习是学习者在主动感知、体验后对知识加以理解、进行反思,并将形象具体的感知内化为抽象的可以分享和传递的知识,最终能在新的环境中学以致用的过程。[3]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体验是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体验学习圈模型,认为学习是由四个适应性的学习阶段组成的环形结构,不是简单的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2]体验学习圈理论强调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具体如下:具体体验,即学习者完全投入体验活动;观察反思,即学习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所经历的体验活动;抽象概括,即学习者充分理解观察到的内容,抽象概括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行动应用(又叫主动检验),即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并运用这些概念、理论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3]体验式学习在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中进行,但并不一定从具体体验阶段开始,从行动应用阶段结束。在体验学习圈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是起点。总之,体验学习圈需要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投入,需要体验、反思、思维和行动的全部参与。[4]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体验学习圈理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5]在身体发育迅速并逐渐达到成熟而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青春期,个体的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个体身心常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危机。此时,学校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身处这一阶段的学生解决其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健康课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而个体的自我体验尤为重要。这种体验可以是情感体验、价值体验,也可以是行动体验。对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活动,感受情境,归纳总结,从而感悟出道理,在体验中获得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6]

由此可知,心理健康课的课程要求和特点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观点相一致,即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全然投入体验,然后借助问题设置促使学生对不同心理过程进行感受、思考、领悟,促使当下的学习内容和过去、未来的内容产生联结,由此形成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在应对现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将进入新一轮的体验学习圈,产生新的具体体验,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个循环中提升解决心理危机的能力。由此看出,将体验圈学习理论应用到初中心理健康课是十分必要的。

三、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初中生开始严肃地、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自己的思想。但他们尚不能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在思考、分析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经常过分夸大自我感受,依照自己的意愿分析现实中的一切事物,往往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6-7]这些不符合客观现实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想法,通常被称为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8]

不合理信念最早由阿尔伯特·艾利斯于1955年提出,他认为,事件不是引起情绪的直接原因,个人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不合理的信念会让个体陷入消极情绪的困扰,甚至会导致冲动行为的发生。[8]受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发育缓慢的影响,初中生的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有时是狂风暴雨式的,有时是温和细腻式的。当不合理信念产生后,初中生两极对立的情绪状态将更不稳定。鉴于不合理信念给初中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扰,本文现以“直面不合理信念”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说明体验学习圈理论在初中心理健康课的作用和应用。

(一)可行性分析

不合理信念作为个体思维的内容,教师很难从外部判断其程度。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情境,让初中生在特定场景中感受其想法的合理性。在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对比中,初中生可以了解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加深对不合理信念的理解,从而达到消除不合理信念的目的。这个过程和体验学习圈的进程是一致的,教师可以使用体验学习圈理论进行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

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初中心理健康课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不合理信念的含义,能分析出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学会转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降低外部事件对自身的不良影响;学习如何对不合理信念进行澄清和转换,从源头减少负面情绪,合理面对外界评价,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心理健康课的教学重点如下:如何引导初中生分析每个人对事件解读不同的原因;如何引导初中生学会转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以降低外部事件对自身的不良影响。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初中生转换不合理信念及客观理智地对待他人评价。

(四)教学内容及与体验学习圈结合的具体思路

在已有研究中,有学者将体验式学习设计定义为从体验式学习理论出发,结合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规划。这个过程既需要一般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又需要结合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理念。[9]因此,本文以体验学习圈模型为基础,结合心理健康课常用教学设计环节,根据本节课教学主题和相关内容进行编排。“直面不合理信念”一课各环节与体验式学习圈模型的结合如表1所示。有效的学习应是在四个学习阶段都能取得较为均衡的发展。[4]因此,在环节设置上,本次教学设计尤为注重具体与抽象、反思与行动之间的平衡。

表1 教学内容与体验式学习圈模型结合对比

(五)教学过程

1.环节一:心理AB剧导入

教师给学生播放心理剧,引导学生观察A、B两人的应对行为,并想象处在这些场景时自己可能的反应。如表2所示,在同样的情境中,A和B的反应完全不同,A的反应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由此,教师引出本课主题——“直面不合理信念”。

表2 心理AB剧内容概要

2.环节二:了解什么是不合理信念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不合理信念的含义和特征,引导学生将A的想法和不合理信念的特征进行一一对应。随后,教师再出示一些事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辨别出不合理信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合理信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对自己日常生活进行梳理、反思。由此,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合理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了解不合理信念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干扰,明白克服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性。

3.环节三:分析产生不合理信念的原因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析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接着,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组提出疑问,发言小组进行解释。教师对其中错误的部分进行质疑,再由学生进行澄清、辨析。在这个过程中,代表发言的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理解,重组自己的逻辑;旁听的初中生则可以检验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对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发现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内部因素包括个性特征、经验、价值观、情感状态、思维特征等,外部因素包括语言动作和社会、家庭环境等。经过反复的观察、反思、辨析、澄清,学生最终形成了自己认可的答案,更加明确不合理信念的危害。而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的具体体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4.环节四:怎样转换不合理信念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例如,学生在知道自己的情绪、对方的姿势和语言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后,应采取“提醒自己先冷静然后再做决定”或“向对方确认”的解决方法。接着,鉴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其借鉴《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中的方法[10],即澄清自己观念的真实性、学会区分三类事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学生通过问自己四个问题来明确自己的真实想法,即“那是真的吗”“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会怎样反应呢”“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会怎样呢”,帮助自己快速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转换自己的想法,重新审视困扰自己的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重新建立界限感,慢慢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减少因过分在意他人评价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5.环节五:心理自助

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自己经常冒出的不合理信念。接着,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转换的模板,让学生写一首诗送给自己,提醒自己及时转换观念,避免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改变脑中的不合理信念,以诗的形式转换成合理的信念。学生将诗写在准备好的书签卡纸上,画上色彩、图案进行装饰,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书签。学生制作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成果展示、分享。

模板:当你(不合理信念)时,

别(不良情绪),

那是(转换)。

例如:当你纠结于别人的嘲讽时,

别生气,

那是督促你前进的号角。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亮点体现在于:贴近初中生生活,针对初中生存在的在意别人的评价、自我评价不高等不合理信念设计情境,帮助初中生澄清观点,学会转换不合理信念的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对学情掌握要求高,学时、课时不易分配;融合模型不够完善。

综上所述,在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初中心理健康课中,初中生需要在具体体验中产生自己的感受,在反思观察中分析和思考感受,在抽象概括中总结有规律性的结论,在行动应用中迁移和验证结论。这样,初中心理健康课才能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让初中生在自我表现中促进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不合理体验式信念
为了信念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发光的信念
信念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