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培康:雷达研究领军人

2022-05-24幻棠

太空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院士雷达航天

文/幻棠

▲黄培康院士

雷达是人类的“千里眼”,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更加遥远的物体,比如高空的飞机、地平线处的轮船、千米之外的导弹等。只要物体在雷达的探测范围内,我们都能通过雷达获得这些飞行器的方位、距离、仰角、航速和航向等重要信息。显然,雷达的研究在航天领域十分重要。而出色的雷达专家也是航天人才库里的“宝”。

黄培康,我国著名的雷达学与雷达目标特性专家,长期从事雷达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与测量,是我国雷达目标特性领域的领军人,带领团队为我国战略战术导弹、飞机、坦克等几十种型号提供了大量实验数据和技术服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在众多领域的研究都是空白,在雷达目标追踪研究领域也是如此。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很早就意识到了雷达目标识别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雷达不仅要告诉人们目标在什么地方,还要告诉人们目标的各种特征,知道目标在做什么或即将做什么,这对巩固我国空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培康院士为航天学子们讲课

▲黄培康院士参观母校的无线谷

▲院士作报告

在钱学森的倡导之下,我国各方集结资源,终于成立了目标识别研究所。已在航天领域工作了10多年,专业基础扎实的黄培康就是在此时自告奋勇地来到了这个所,坚定地选择了应用基础研究。

不过,刚刚成立的研究所方向没那么明朗,体制未定,驻地也比较分散,可谓困难重重,对这些,黄培康都不在乎。他看重的是所热爱的科研事业,想的是要为国家防御武器总体技术工作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做目标的电磁学光学实验需要微波,无反射式和光学暗箱,所以,要想顺利地进行新研究,先要想办法筹建一个合适的实验基地。建设实验基地的任务十分艰巨,可是也十分重要,黄培康有坚定的信心。1971年,他带领一批研究人员,在妙峰山鹫峰脚下,成功将一间破旧汽车棚设计改造成了微波低散射暗室,可以测量到非常小的目标散射功率。他们还建立了1千米长的雷达目标测试外场,并在远程精密跟踪雷达上连接了20多套仪器,一起构成了目标特征测量支路……靠着这些设备,他们成功获得了高速飞行器的目标特征参数。当时,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1978年,黄培康开始倡导研究飞行器隐身技术。经过反复试验,他提出了赋形、吸波材料与阻抗加载三种隐身的分解与合成设计方法,研制出隐身诊断系统和吸波材料鉴定系统。

1991年5月,黄培康被任命为某主题第二届专家组首席专家,这意味着既要抓技术,又要抓管理,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可黄培康不负众望,最终带领大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任5年内,黄培康领导专家组成功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原理样机,完成了样机项目研究基地的选择和研究,还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战略发展方向。

此后,在2001年至2006年的5年间,黄培康又担任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兼任某主题监理专家组组长。

在学术研究上,黄培康始终保持与本领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参加联合国教科文“地球资源开发与遥感”研讨班,致力于解决遥感数据与实际目标物理参数的解译问题。他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在国际雷达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中国对雷达目标特征的研究和测量》。对于人才培养,黄培康也非常上心,多年来,他已培养出几十名硕士、博士,目前国内该领域顶尖人才大多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黄培康在家中书房

▲回到母校东南大学的黄培康院士

搞技术,他出类拔萃;带团队,他管理有方;教学生,他传承有术。从黄培康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老一辈航天人的风采,能学到受益一生的东西。

猜你喜欢

院士雷达航天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我的航天梦
隐形飞机哪里躲
逐梦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班上的“小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