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递进式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05-24邹金梅黄永先

科技视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素养

刘 琴 邹金梅 唐 虹 陈 旭 黄永先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0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职业从关注患者的疾病转向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整体关注,这势必引发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发生相应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医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且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国卫医发〔2016〕64 号)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生力军与重要后备力量,其具备的职业素养不仅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还将影响整个护理队伍的质量。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体通过认识、教育和实践习得的。因此,开设针对培养护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健全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十分重要,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1 目前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就业轻发展”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片面地将开设的公共基础类课程理解为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未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未从学校层面对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使职业素养教育难以落实。且大部分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培养过程衔接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以学校第一课堂为主,职业素养类社会实践活动成效不足,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分离,未实现深度融合;教师注重对显性课程的教学,忽略隐性课程的转化,职业素养培养偏向显性职业素养,忽略职业理想、职业作风、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且大部分医院忽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对医院文化的灌输。因此,加强护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开发职业素养相关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构建全程递进式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2.1 入学教育阶段

2.1.1 重视职业认同教育

结合入学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护生入学宣誓、南丁格尔获奖者事迹分享、从应届毕业生中选取优秀的毕业生作为榜样,以现身说教的方式,对护生进行职业认同辅导;在军训期间,组织护生到医院、社区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让护生初步认识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了解护士职业素养的内涵、作用等,激发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意识。

2.1.2 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系列讲座,融入专业概况、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适应与发展等授课内容。护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三年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将总目标细化为每一学期的子目标,并选择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护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利于实现“人职匹配”,使护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2 在校教育阶段

2.2.1 按照顶层设计原则,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通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进一步明确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确定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将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素质目标中,并将职业素养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定职业素养教育学分,使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2.2.2 按照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平台。课程开发应成为课程构建的首要环节。以课程论为理论依据进行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建构,将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目标作为课程内容选择、组织的标准,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性设计;遵循“系统化设计、分层次实施、交叉融通”的原则,组织专业团队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开发课程并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增加护理专业相关的模块,将课程结构和内容按照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序化,使模块能够与原课程体系实现耦合。学校以培养护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重点,遵循服务专业、支撑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建设思路,将体系确定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三大模块,构成相对独立于专业课程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1)顺应时代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将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现实岗位的强大动力,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占据首要位置。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导论等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党团校活动、专题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思政网络教育、校园文化网络教育、 线上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二、第三课堂的课程内容。以使护生能自觉践行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护患沟通的实际行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爱护理事业,对患者及其家属有爱心、耐心、同情心,树立满足患者对健康生活需求的职业使命感;树立“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情怀。

(2) 立足职业安全与职业体能,养成良好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模块包括职业安全与职业体能两个方面。职业安全的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护理管理、灾害急救等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消防演练等第二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以培养护生养成医疗护理工作所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按照相应的岗位安全要求规范行为,懂得防火、防爆、防震,安全用电知识,自觉维护患者、家属和医院的安全。职业体能的教学内容:体育、岗位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文艺活动、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应对挫折、失败的能力。且第二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可提高护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即有与职业技术、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与灵敏度等。

(3)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强化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职业审美与职业创新三个方面。职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患沟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以培养护生掌握护理学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及各专科疾病常规护理技术,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评判性思考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正确处理护患矛盾及纠纷的能力。职业审美教学内容包括:护理美学概论、护理礼仪、营养与肥胖、艺术鉴赏、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美容应用化妆品、人物形象设计等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以及文艺活动、 影视鉴赏等第二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以培养护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追求真、善、美,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能自觉维护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职业创新主要包括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创新领导力等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和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各专业技能与知识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第二课堂的课程教学。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教学与实践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

2.3 岗前培训阶段

根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和护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前为期2 周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与实习生差错事故防范、职业暴露及防护、人际沟通技巧、护理风险防控之标准化沟通、面试技巧与就业指导等。培训方式以讲座形式为主,并辅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岗前培训使护生的职业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为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工作奠定基础。

2.4 临床实习阶段

临床实习阶段培养的目标为重点培养护生外在职业素养即职业能力,在临床实习理论教学中,通过应用标准化患者和模拟教学提升护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在原有临床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关于职业素养的主题培训,如现代护士的素质要求、临床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技巧与护理安全等。并注重在实习阶段分享临床学习经历,以科室为单位,由护生描述在临床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与切身感受,由临床带教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并选出经典案例或情境,在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中与护生们展开讨论,以提升护生在职场中的道德与智慧,进而提升护生的内在素养。护生通过记录反思日记对其自身职业素养的建立进行总结和反思,深化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护生的困惑,结合护理教育实践中“传、帮、带”的传统与特色,通过与学校教师、临床一线医生、护士座谈,鼓励师生间的互动,从评判的角度探讨、分析问题,使护生对职业素养有更全面的思考,进而获得切实的提升。

3 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培养过程衔接不够紧密,且课程设置以学校第一课堂为主,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未实现深度融合,且职业素养培养偏向显性职业素养,忽略职业理想、职业作风、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加强护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开发、整合并优化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十分必要。本研究根据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按照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构建了全程递进式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即在入学教育阶段、在校教育阶段、岗前培训阶段、临床实习四个阶段,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融合的方式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三个模块开展教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