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与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重构探析
2022-05-24赵海涛杨伟超尹廷钧孙嘉琦
赵海涛 杨伟超 尹廷钧 孙嘉琦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资源爆炸的今天,读者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对资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需要对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如今,AI 技术越来越成熟,AI 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不同领域为人们提供各项智能化服务。对于图书馆而言,用好AI 技术,将新技术与传统图书馆进行融合并打造智慧图书馆是大势所趋。不仅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利用,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精准的服务。本文在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大背景下,运用AI 技术开展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重构研究。
1 AI 技术与智慧图书馆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和迅速崛起,智能化应用和信息化服务的应用手段在公众的学习生活中日趋丰富,加上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智慧化”这一词语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被冠名到各行各业中,成了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技术。在2003 年,一篇来自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 (SmartLibrary)的概念,艾托拉成为提出“智慧图书馆”的第一人。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中,提出“智慧图书馆具有2 个特征,即可被感知和不受空间限制的移动图书馆”。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兴起,源自2009 年,自提出“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进入了高潮。首先,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和模型设计等多角度,提出十分精彩的见解。随着信息服务和RFID 等技术的大量普及和应用,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探讨和实践,以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蜂拥而至。随后,各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如何以读者为核心,不断拓展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如雨后春笋,展现了强劲的活力。所以,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重感知”“轻智慧”的弊端,是亟须规避的问题。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还要适用并充分认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智慧图书馆正在逐渐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兴起与当下前沿的科学技术紧密相关。人工智能已不是一个概念,它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将在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图书馆在AI 技术的支持下,借助智慧图书馆技术和理念,在空间和功能上均有所突破,如在传统的图书借阅方面,引入刷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提升了读者在借阅过程中的体验感,方便统一管理的同时,提高馆藏借阅总量和资源利用率。
1.1 AI 技术融合
2017 年被人们称为AI 元年,AI 是人工智能的简称,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也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科学技术。该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不断的模拟和训练来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思维进行智能化工作。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前几年频频击败围棋世界冠军的“AlphaGo 围棋机器人”,再到抗疫期间商场门口能够快速识别人群体温的红外图像识别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不同场景下人工智能总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成为人们得力的帮手。对于图书馆行业而言,同样亟须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中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也能够解放部分馆员,从而使其集中于更高质量的读者服务中去。人工智能是建设智慧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
1.2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 的概念出现在图书情报领域已有数十年。2003 年,芬兰奥卢大学的Markus Aittola 在一篇题为《智慧图书馆: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中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通过连接无线互联网帮助用户查找图书馆中的图书和其他类型资料”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读者建立起一整套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具体体现在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书籍盘点定位系统、智能化门禁系统、全景导航系统和统一检索系统等。
2 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
智能空间是构成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元素,其核心是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主要源于用户与智慧图书馆空间的互动、空间价值感知等方面。
2.1 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层次框架
图书馆智能空间是以图书馆各类信息设备为基础,依托于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图书馆空间发展,提升用户体验的智能空间。大体上可以将智能空间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智能感知层。智能感知层存在于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通过各类传感器进行数字信息采集,例如门禁和图书盘点等系统,将物品信息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数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量化存储,从而为各项指标分析提供依据。
智能传输层。单一类型的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往往是有限的,但是将数据进行交互融合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加有用的信息。智能传输层通过网络的形式将智能感知层获取到的各类数字信息进行汇总整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勾织出一张庞大的数据网,从而利用庞大的数据网实现对各类数据的传递与共享。
智能应用层。智能应用层负责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展示。利用AI 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学习分析,通过寻找数据间的紧密联系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为解决图书馆相关业务问题提供数据支持和可靠方案。
2.2 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特点
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有以下三个特点:
智能化资源管理。对图书进行盘点、上架、整理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将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每本书籍进行数据化信息录入。不仅能够对每本书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能够利用书籍信息进行上架操作,将相关性更强的书籍聚合在一起,方便读者借阅,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智能化服务。根据读者的借阅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了解用户喜好及个性化需求,向每位读者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对馆内所有图书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来进行针对性资源采购,从而实现读者高借阅量与资源高使用率的良性循环。智能化服务是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的重要环节。
虚实高度融合。读者大都已经习惯通过物理空间来获取知识,但物理空间往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条件限制。虚拟空间即图书馆数字资源,能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资源服务,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查阅相关资料。将物理资源与虚拟资源结合利用,两者互为补充,使信息流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虚实高度融合。
3 AI 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重构
以往图书馆的空间多用于建造阅览室,为书籍存储以及读者阅览提供场所。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资源体系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浏览学习,自助服务往往成为读者们的首选。图书馆只提供单一的借阅空间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正是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使读者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图书馆需要更多地提供智慧化、多元化的空间服务。
图书馆智能空间重构依托于自身资源,对空间的功能和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空间、资源、服务和技术,重构多功能的智能空间服务。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重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从单体空间到全域空间。单体空间主要指单一物理空间,例如阅览室、研讨室等物理空间,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内为读者提供学习、阅览环境。全域空间则是打破物理空间的局限性,利用信息技术将图书馆空间扩展至每个角落。在AI 技术的支持下,全域空间不仅能采用不间断的网络服务,同样也能与其他行业协作发展,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为各行各业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实现图书馆与各行业间的交流互助。
从传统借阅到智能互联。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图书借阅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是藏书、阅览空间,更是信息交互共享,给人以启发,碰撞出思维火花的空间。AI 技术能够为智能空间服务重构提供有力支持,从原来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模式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模式,立足于图书馆资源数据,将原本单一的数据进行融合,使图书馆空间服务更加智能、精细、科学。21 世纪是万物互联的时代,通过AI 技术对机器进行训练,从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找到数据间紧密的联系并加以应用,坚持用户主导的理念,以此提升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
从服务价值到文化价值。图书馆空间服务重构的重要目的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它的空间价值不仅在于其为全社会带来学习资源的服务价值,更在于其为社会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当下,利用图书馆空间服务进行文化宣传,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每位读者的文化自信,并将更多的人吸引到图书馆中来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服务到每位读者的心中。
AI 技术为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重构提供了新的机遇,利用AI 技术进行图书馆智能空间服务重构,可将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智能检索服务,还可利用AI 技术对资源借阅趋势、借阅方向以及到馆情况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来掌握馆内资源和读者的实时动态,为图书馆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为读者构建出多维度服务空间。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要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图书馆行业进行空间服务重构,并以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精细化服务,更全面地发挥出图书馆的社会功效。高校将智慧图书馆的阅读空间进行空间重构,可以有效实现技术支撑下空间的延展,各空间维度融合创新,重建读者阅读大格局,重现校园智慧图书馆新生态。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进行校园智慧图书馆整体方案设计时,应使多种学习方式并存,重构阅读空间,让空间赋能。可以将档案馆、校史馆、展览馆、文化馆等多馆融合,打造情景化的学习空间,将图书馆资源与图书馆本身资源深度融合,通过图书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图书馆泛在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