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2022-05-24刘辽垣
刘辽垣
山西运城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運城红色文化的主要形态
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其主要呈现形态是:
一是红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全市现存220余处各级各类党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通过多年的保护和开发,已形成8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52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它们是运城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盐湖区中共运城支部、河东支部干事会旧址,是1926年春运城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夏县堆云洞中共河东特委旧址,是1928年6月中共河东特别委员会(简称河东特委),即运城市(地)委前身的成立地。闻喜县陈家庄太岳三地委机关旧址,是1945年至1948年中共太岳三地委、太岳三专署、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驻地。盐湖区烈士陵园是安葬三打运城战役牺牲的8000多名烈士中部分烈士的纪念园。另外还有河津邓国栋烈士纪念馆、新绛大益成纱厂旧址、夏县韩家岭中共河东中心县委旧址等,都被列入了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人物。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岁月中,运城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的革命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中有以嘉康杰为代表的运城早期革命斗争的播火者和先行者,他组织和领导了中条山暴动;土地革命时期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后,独立领导和支撑起了运城的革命斗争;以其卓越的社会活动能力和长期办学育人的社会基础,在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迅速完成为八路军扩充兵员3000人的任务,被刘少奇誉为“河东群众领袖”。以程子华、李雪峰等为代表的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党政军领导人,程子华1934年即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后在抗日战争中领导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与辽沈战役并组织指挥塔山阻击战等重要战役;李雪峰参与领导了太行根据地的创建,并在太行工作10年。还有人民空军的创建者常乾坤将军、三次飞天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的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吴吉昌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红色文化以人物故事、传记、旧居或故居为主要呈现形态。
三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党史事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这块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主要有,八路军北上抗日从运城渡过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7年8月底至10月初,在朱德、彭德怀等率领下,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及总部共3.2万人从陕西韩城县芝川渡口登船,东渡黄河,在运城万荣庙前渡口登岸进入山西,途经万荣、河津、稷山、新绛北上,开赴抗日前线,运城可谓是八路军抗日开赴前线的第一站。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垣曲县成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山和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之间的交通必经之地。1938年7月,八路军在黄河北岸的垣曲县关家村,设立八路军第二办事处(又称第十八集团军关家兵站),隶属八路军总部后勤部领导,后又在河南渑池和垣曲县同善镇北垛村设立两个分站。兵站从1938年7月至1940初为前方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护送了许多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在统战和抗日宣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都曾路经或驻留垣曲兵站。还有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解放战争中晋南反攻和三打运城战役,陈(赓)谢(富治)兵团在垣曲和平陆南渡黄河挺进中原,为支援全国解放抽调大量干部西进南下接管政权,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平陆县61个阶级兄弟的全国大营救,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建设的移民大搬迁,三线建设时期的绛县和闻喜541工厂建设等,都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养分。
四是大量党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运城党史资料征集和研究部门成立近40年来,从早期的抢救性征集党史资料,整理汇编老一辈革命者的回忆录访谈录等,到后来的编写党史大事记、撰写党史纪事和组织史等,再到进行专题研究和重要党史人物研究,到最终基本完成党史基本著作即党史正本的编写,形成了大量完整的党史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运城地区党史资料汇编》《运城地区组织史汇编》《运城地方党史人物》《中国共产党运城市历史纪事》《中国共产党运城市大事记》《中国共产党运城市执政实录》《中国共产党运城市历史》(1926—1949)等。还有散见于各种报纸、刊物中的研究成果和论文等。这些资料和成果,是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依据。
进一步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在化人育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良好社会风尚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1.实施党史教育基地提升工程,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
积极争取、协调市县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已授牌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纳入省级红色文物保护范围的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力度,实施党史教育基地提升工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争取使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史教育基地纳入省级和国家级文保单位,以获得文物保护资金的支持。二是理顺党史教育基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从市级层面出台党史教育基地管理政策;争取使列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纳入政府统筹的全额事业编制,确保有足够的各级各类人才参与到红色资源保护中。三是最大化发挥党史教育基地作用。把党史教育基地与组织部门的党员教育基地、纪检部门的廉政教育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在党员培训和廉政教育方面的作用;制定相应制度和规划,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到党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把党史教育基地与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实施党史研究攻坚工程,加强地方党史基本著作编撰出版
党史基础研究的能力决定着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水平,要以党史基本著作编撰为重点,实施党史研究攻坚工程。一是要高质量完成市、县两级党史基本著作的编撰工作。按照《运城市党史工作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25年前后,完成市级和所有县级党史基本著作第一、第二卷的出版发行。二是开展一系列党史专题研究。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对党的建设、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转型综改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分专题进行深入研究阐释,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借鉴。三是加强党史人物研究。民主革命时期党史人物的研究已有了一定基础,但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新的资料、新的观点,需要不断关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人物研究,现在还是一个短板和弱项,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研究。
3.实施红色文化创新创意工程,发挥党史宣传育人作用
板着面孔、说教式的宣传是事与愿违的。红色文化要发挥其特有的宣传教育功能,就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易于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的形式来呈现。红色文化在巩固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必须跟上和适应时代的步伐,通过创意引领,点石成金。一是与影视、歌曲等文艺形式相结合,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早年搬上银幕的《三打运城》影响深远,最近山西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电影《嘉康杰》,都是很好的尝试。党史部门所能做的,就是整合各方力量,把红色文化研究好、宣传好,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覆盖面,使其发扬光大。二是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扩大运城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借助网站、微信、视频等方式,利用自媒体等新型传播业态,广泛宣传运城红色文化。三是与传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使红色文化通过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如澄泥砚、剪纸、版画、泥塑面塑、地方曲艺等,发扬开来。
在新时代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疑也将承担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运城红色文化一定要深度融入历史和社会潮流,主动担当作为,在引导人民群众认知优化、情感激化、信念固化、行为活化等方面有所作为。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深入发掘研究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为文化强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 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