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劳聪明的泥瓦匠

2022-05-24詹志鸿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2年5期
关键词:蜂房巢穴筑巢

詹志鸿

重读

《昆虫记》

19

砂泥蜂这个词听起来不太顺耳,所以我想来挑剔挑剔。它的意思是“沙之友”,不过这个术语太绝对,而且往往并不正确。沙的真正朋友,干燥的、粉状的、流动的沙的真正朋友,是捕捉苍蝇的泥蜂。而我这里打算介绍的幼虫捕捉者,却丝毫不喜欢流动的纯沙,它们甚至要逃避流沙,因为这样的沙只要稍微一碰,就会坍塌。在把食物和卵放到蜂房里以前,它们的竖井应该一直畅通无阻,所以挖掘竖井的地方应当比较坚实,免得时候未到,井就被堵住了。它们需要的是一块易于挖掘的松土,那里的沙用一点黏土和石灰就能粘牢。山间小路边、长着稀疏草皮的朝阳斜坡,就是它们喜爱的地方。

《昆虫记》

(花城出版社)

卷1,168~169页

在膜翅目昆虫大家族中,既有社会性昆虫,如蚁和蜜蜂,也有独居性的昆虫。泥蜂就是广大膜翅目昆虫中最为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独居性昆虫了,它们喜欢在土质较为松软的沙地上挖掘洞穴,也有的种类喜欢用泥土在墙壁上、屋檐下制作小屋。

孤独的“细腰蜂”

泥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腹部了:第一节异常纤细,仅为后面正常腹部宽度的1/4。它们飞舞在空中时,这节腹部便很难被观察到。因此,泥蜂也被称为“细腰蜂”。

与我们之前所见的蚁、蜜蜂等昆虫的习性相差甚远,泥蜂是孤独的昆虫。它们没有群居的习性,也不会采食花蜜作为自己的食物。泥蜂所建造的巢穴,通常都是为它们的后代所准备的。成年泥蜂会将捕获来的猎物囤积在巢穴内,并在猎物身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以这些提前准备好的猎物为食,一直到来年羽化。

不辞辛苦为筑巢

泥蜂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的筑巢本领了。泥蜂科的筑巢喜好非常广泛:干燥的沙地,较为坚固的泥土、屋檐下,甚至石头堆里,都是泥蜂喜欢的宝地。

根据建筑方式、建造方法和地点选择的不同,这些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洞穴型和巢穴型。

挖掘洞穴主要是雌性泥蜂的工作。雄性泥蜂的身材十分矮小,通常仅有雌性泥蜂的一半大,故在野外更难观察到。雄性泥蜂的唯一使命便是与雌性泥蜂交配,它们既不会帮助雌性泥蜂捕获猎物,也不会建造洞穴。这些小个子们往往在交配完成后便消失不见,出去逍遥自在了。

对于一些较大的石块、沙粒,有的泥蜂还会运用自己发达的大颚,将这些“建筑垃圾”搬运到较远的地方去。泥蜂的大颚一次只能含住一颗沙粒,所以这项搬运工作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直到泥蜂的洞穴完全建好。

与洞穴型泥蜂有所不同,巢穴型泥蜂会将自己的巢穴筑造在較为坚硬、遮风挡雨的石块以及人类的建筑物上。这些巢穴多半由黄土构成,也有部分种类会选择小颗粒的沙砾、石块。这些巢穴远远看去,就和一块固着在石头上的黄土没有任何区别。

这类泥蜂的巢穴因为暴露在地表,所以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这也是“泥蜂”名字的由来——用泥土筑巢的蜂。

精准计算幼虫的食物量

泥蜂保存食物的方法别出心裁。它们将昆虫或蜘蛛麻醉后拖入蜂房内,并在这些猎物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会以家长为它们准备的“营养餐”为食,直到所有的食物都被消化完毕。

一般泥蜂的幼虫将食物完全消化需要数月的时间。在这么久的时间里,泥蜂究竟是如何保存猎物,使其不会腐烂变质的呢?

这些看上去已经因为泥蜂针蜇而死亡的猎物实际上并没有死——它们只是被麻醉了,静静地躺在蜂房中,被泥蜂的幼虫“生吞活剥”。

在捕获猎物时,泥蜂会在猎物的中枢神经上轻轻地蜇上一针。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针,实际上等于直接宣判了对方的死刑。不论看上去多么强壮的猎物,都会在顷刻之间失去一切反抗能力,成为一堆活着的肥肉。

颇为有趣的是,泥蜂为幼虫所准备的食物,正好够幼虫所需的营养。幼虫既不会因食物短缺而挨饿,也不会因为食物过多引起发霉、变质而死亡。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泥蜂计算食物量的智慧。

对于自喻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而言,浪费食物这种最为低级的错误却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也能像泥蜂那般,精准地计算出食物的消耗情况,该有多好呀!

猜你喜欢

蜂房巢穴筑巢
蜜蜂筑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蜂房历险记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白鹭筑巢
绒鸭急中生智
蜜蜂找路
昆虫王国的秘密
快速逃逸请走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