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小班项目化活动初探
2022-05-24王晓芳
王晓芳
摘要:STEAM问教育理念做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对问题进行分析假设,从而解决问题,并从始至终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科学兴趣。此案例关注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活动探索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积极参与,自主探索,表现表达,幼儿明显表现出快乐、自信、好问、好学,主动积极的良好品质,从而实现了幼儿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发展。
STEAM项目化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除了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之外,还要鼓励幼儿尝试自主观察、探索、解决问题、提升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幼儿的好奇心驱使下,在幼儿的探索需要中,创设幼儿自主探索的条件,提供幼儿探索材料,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一步步引导幼儿自主性探索,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作为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例如活动是否安全、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具备探究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年龄层次考虑选择,令幼儿能够持续玩耍和探索。
我以小班STEAM项目式活动《泡泡奇遇记》为例,说说在活动开展中的疑问,思考分析,支持策略及梳理的STEAM要素。
关健词:STEAM教育;幼儿园;项目化活动
活动缘起:
孩子们在洗手时,喜欢把洗手液在手上搓来搓去,弄出许多泡泡来玩。他们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有孩子说:“泡泡是圆圆的,亮亮的。”同时,他们也产生了一些小问题,例如:“哪里还有泡泡?”“怎样吹出泡泡?”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吹泡泡很感兴趣的。同时,孩子们对吹泡泡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有孩子说:“我家里有个小飞机(泡泡器)能吹出泡泡”。
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幼儿的对泡泡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引导他们对泡泡进一步的探索,發现更多关于泡泡的小秘密。
活动一:《找泡泡》
活动实录:
这天,小熙和子涵在洗手后,兴奋地在一起交流着。小熙说:“哇,我手上有许多泡泡呀!”他们洗完手,打开水笼头,泡泡随着水都在水池里流动着。子涵不禁大声地说:“水池里也有那么多泡泡呀!”这时,旁边洗手的孩子听了,都围上来看水池里的泡泡。我听了孩子们的讨论,走到他们身边。我说:“抹上洗手液,搓出许多泡泡,那么还有什么地方有泡泡呢?”话声刚落,小安说:“我有一个吹泡泡的管子,可以吹出泡泡的。”我说:“你们都说的很好,请你们去再去找一找,哪里也有泡泡。过几天告诉大家,看谁能发现更多的泡泡。”过了几天,孩子们都带来了他们找到的,各种各样的泡泡照片。轩轩说:“可乐里有泡泡。”瑶瑶说:“奶奶洗碗的时候,水池里也有泡泡。”珺珺说:“我洗澡的时候有许多泡泡。”小祚说:“我看到菜场里的小鱼也会吐泡泡呢……”
疑问:
如何引导幼儿有兴趣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泡泡?
思考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在洗手中发现了泡泡,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我们从孩子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泡泡的秘密,探索泡泡的物征。因此,我们启发他们去寻找生活中哪里还有泡泡,并把平时玩的泡泡器玩具带来园,大家一起吹一吹、玩一玩,说一说泡泡的样子,激发孩子们对泡泡持续探究的愿望。
支持策略:
1.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可以吹出泡泡的器具,满足幼儿探索的愿望。
2.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引发幼儿对能吹出泡泡的物品的关注和探究。
梳理STEAM要素:
1.对生活中的泡泡现象感兴趣。
2.通过吹吹玩玩泡泡,感知泡泡的圆圆的。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吹泡泡》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在教室中,在家里找一找有洞洞的物品,如漏勺、蛋液分离器、夹子、网眼积木、雪花片、煎蛋模具,钥匙圈等。我们鼓励孩子们都去试一试,玩一玩,探索哪些物品可以吹出泡泡。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玩得非常开心。
活动实录:
活动前,我拿出了这几天孩子们陆续收集的物品,说:“前几天,小朋友都用自己找的泡泡器,吹出了泡泡。今天,请你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哪些能吹出许多泡泡好不好?”孩子们听了就纷纷玩了起来。
宸宸拿着网眼状的泡泡器,蘸着泡泡水,对着泡泡器上的小镜子轻轻一吹,一连串圆圆泡泡就吹出来了。宸宸开心地让我看。我问:“为什么能吹出许多泡泡呀?”宸宸指着网眼泡泡器说:“因为这个上面有许多洞洞。”我说:“你观察得真仔细!再去试一试,哪些东西还能吹出许多泡泡。”这时,暖暖也拿出一个五角星形状的模具,对我说:“王老师,我要吹一个大大的泡泡。”“那就快去试一试吧!”暖暖听了,蘸上了泡泡水,她试了几次没有成功。我说:“别着急,要看到里面一面小镜子,轻轻地吹,才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噢。”暖暖试了几次,终于吹出了又大又圆的泡泡,她和桐桐开心地指着泡泡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我请暖暖说说自己的发现。暖暖自豪地说:“我吹出了很大的泡泡。”我又问其他孩子:“为什么这个泡泡器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呢?”马上有孩子说:“因为上面的有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呀!”我说:“原来,洞洞越大,吹出的泡泡就越大。我们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上有大大的洞洞,也能吹出大大的泡泡。”
疑问: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探索泡泡器与泡泡之间的关系。
思考分析:
小班幼儿好奇好问,他们对生活中的日用品能否吹出泡泡,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请家长帮助孩子们一起共同发现、收集生活中能吹出泡泡的物品,尝试吹一吹,玩一玩。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幼儿吹泡泡的方法,即要看到小镜子就能吹出泡泡。
孩子通过自主探索,了解能吹出泡泡的物品的共性特点:
1.有封闭的洞洞就可以吹出泡泡。
2.无论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泡泡器上的洞洞越多,吹出的泡泡就越多。洞洞越大,吹出的泡泡就越大。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吹出泡泡。
2.引导幼儿在实验中感知吹出的泡泡的大小、多少与泡泡器上洞洞的大小,密集有关。
3.引导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梳理STEAM要素:
1.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收集生活中可以吹出泡泡的生活物品。
2.通过实验,知道有洞洞的物品能吹出泡泡。
3.在探索中了解无论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4.通过探索,知道泡泡的大小,多少与泡泡器上洞洞的大小、密集有关。
活动三:《做泡泡器》
在STEAM项目化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建立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方法随着自己的探究兴趣开展活动。
在孩子们吹完泡泡后,我把他吹泡泡的照片呈现出来,孩子们看到照片兴奋极了,纷纷抢着介绍自己用了什么物品吹的泡泡。我说:“这些泡泡器都是我们平时用的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做泡泡器呀?这样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泡泡器了!”孩子们听了都说:“想!”我拿出泡泡水、冷饮棒、纽纽棒、吸管、积木、皮筋、等一些带洞洞的生活用品,以及辅助小工具。如双面胶、剪刀、纸,笔等。 怎么样的材料适合做泡泡器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活动实录:
想想和伶伶正在兴致勃勃地做泡泡器。在我的帮助下,她把两根毛棒拧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圆的泡泡器,再把毛棒剩余的部分塞进吸管里。可是,当她玩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纸吸管的一头弯了,原来被泡泡水弄坏了。就在伶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她看见想想也在用他做的泡泡器吹泡泡。同样用毛棒做的,不同的是,想想用了塑料吸管。我指着塑料吸管问想想:“你为什么要用塑料吸管做呢?”想想说:“这个很硬的。”接着,我让伶伶和想想一起玩用塑料吸管做的泡泡器,她也觉得塑料吸管比纸吸管牢固许多,玩了很长时间却没坏。
在活动后,我给孩子们看了伶伶和想想吹泡泡的照片。马上有细心的孩子发现伶伶的吸管一头弯了下来。我说:“伶伶的泡泡器坏了,怎么办?”小安说:“换一个不会坏的吸管。”我拿出纸制和塑料吸管,问孩子们:“你们觉得纸吸管和塑料吸管做的泡泡器,哪个好?”孩子们都说塑料吸管好。我又问:“塑料吸管好在哪里呢?”马上有孩子说:“塑料的碰到水不会坏的。”我说:“你说的对,塑料的吸管做的泡泡器更牢固,可以一直玩。”
疑问:
当孩子在选择不适宜的材料时,老师需要提供一些暗示吗?
思考分析:
自制泡泡器活动是我班STEAM项目化活动的第三个内容。有了在前面两个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孩子们知道了只要有洞洞的物品就能吹出泡泡。在这个经验的基础上,有一部分孩子尝试用毛棒、饮料棒、吸管等低结构材料做泡泡器。当孩子发现用手拿毛棒两端不便于吹泡泡,我提供了吸管、冷饮棒,引导他们做成手柄,拿起来更方便。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伶伶用的是纸制吸管,我并没有提醒她改用塑料吸管。而让孩子通用尝试,比较纸吸管和塑料吸管两种材质的硬度,以此了解塑料吸管不会被水浸坏,更适合做泡泡器。同时,我又请孩子们思考:怎么样做出能吹出很多泡泡和大大的泡泡的泡泡器。帶着这个问题,我请家长们和孩子再次收集材料、共同参与制作更多类型的泡泡器,支持孩子们继续探索,同时增进了亲子情感。
支持策略:
1.引导孩子们去找一找更牢固的,不容易坏的材料来做泡泡器。
2.请泡泡器制作成功的孩子来介绍自己制作的经验。
3.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更多类型的泡泡器,满足孩子们探索的愿望。
梳理STEAM要素:
1.在成人帮助下,尝试用一到两种低结构材料或废旧材料制作泡泡器。
2.通过用自制泡泡器吹泡泡,验证材料是否合适。
3.遇到困难愿意向老师或同伴请求帮助。
STEAM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点,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并寻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生活中很多带有洞洞的器具只要蘸蘸泡泡水都能吹出泡泡的现象;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喜欢用不同的泡泡器吹泡泡,他们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提升收集当下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物品的经验。通过实践,感知泡泡器上的洞洞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做泡泡器。通过这一系列亲身探究与动手制作,他们更积极地向同伴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经验和想法。
感悟:
很多同行老师们都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不适宜开展STEAM项目式活动,但是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STEAM项目式活动是开放性。《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他们的学习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一切资源都可加以利用并为教育服务。在这个STEAM项目式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吹泡泡,还是做泡泡器,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在玩,但是也正是因为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STEAM项目式活动是丰富性。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涉及气象、环境、家用电器、交通、地理等方方面面,这些成为触动孩子们学习探究的动力,初步萌发及培养孩子们爱探究的兴趣。我们融合了STEAM教育理念,注意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提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STEAM项目化活动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的活动过程、问题及时同家长分享,让家长感受到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家长支持幼儿的探究,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鼓励幼儿动手和思考。推动幼儿的探究顺利进行。
因此,只要我们有意识,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这些方面都可成为STEAM项目式活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