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2022-05-24王建卫
王建卫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课《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末期,小国安陵国使臣唐雎奉国君之命,出使大国秦国,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聪明斗争,誓死捍卫国家利益,没有辱没使命的故事,刻画了唐雎高大的爱国者形象。初中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语文课能充分发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优势,要找准文本教育契机,激活思维,释放情感。
二、学情分析
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由于时代久远,文言文语言及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学习难免有畏难或倦怠情绪。因此课堂如何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是教学的难点。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文教学提出的“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我深入挖掘出文本的思想价值,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学习古文的热情,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環境
利用九年级教室电子白板,制作课件,直观展示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习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和临危不惧、机智斗争的处事才能。
3.能诵读课文,理清内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
诵读法表演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六、教学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培养爱国精神。
七、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八、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搜集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著名的“士”的故事,教学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1.(文言文导课要设计好学生与文本的“接点”。从课堂伊始,就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问题加情境氛围。)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要,导语和问题是:“在我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的光辉业绩载入史册,流传至今。你喜爱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讲讲他们的伟大业绩?” (接着再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官?外交官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才能? (这些问题既为学生学习本文提供了导向,也增加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师:本文选自《战国策》,说说你知道的文体知识和时代背景(检查预习效果,发言加1分)。
出示课件1:(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33篇。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期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同时它是一部散文集,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2)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50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而屈人之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文言文字词障碍多,内容深奥难懂,学生个人学习难度大,因此,我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方式,开展多种学习竞赛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自学初读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并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课件2
(1)自由诵读,准备朗读竟赛,看哪个组读得准确,注意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
(2)找出难读难懂的句子向老师和同生请教。
(3)利用文下注释和上具书,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口译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不辱使命体现在哪里?
2.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3
(1)给生字注音: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缟素休祲色挠(通假字仓错说)
(2)解释并重点实词:使、谕、许、易、跪、谢、挠、抢、错、谓、欲、士、休祲(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积累常用虚词意思和用法:以、其、虽然、之、因、若、于、岂、徒、
(4)翻译难点句子: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B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C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检查学习效果,开展以小组汇报、竞赛加分活动。以每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竞赛、提问答疑。注音和解释课件中的重要字词意思,口头翻译一段,提出或解决问题,就加1—4分,(其中字词各1分,句子翻译一句2分,回答问题3分,表演展示4分)。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不辱使命体现在哪里?小国安陵国使臣唐雎奉国君之命,出使大国秦国,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聪明斗争,誓死捍卫国家利益,没有辱没使命的故事,刻画了唐雎高大的爱国者形象。
出示课件4:唐雎画像,不畏强暴、临危不惧、机智果断、视死如归的爱国者形象。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在初步探究课文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文本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课堂充满活力,尤为重要。我想,语文课的魅力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情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准备组织各组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展示活动,先提出问题思考:(1)“秦王与唐雎通过对话方式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按照“从()一句中,我看到一个()的秦王或()的唐雎”的格式来说。
(2)唐雎是如何进行针锋相对斗争?应该怎样朗读和表演?”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斗争过程和理解人物特点。
板书:
秦王唐雎
软硬兼施欲夺——义正词严拒绝;
天子之怒威胁——布衣之怒还击;
词穷色挠屈服——没有辱没使命。
2.朗读表演展示要求:用坚定的语气,镇定的神态,展现唐勇敢机智的精神品质和出众的口才;用傲慢的语气和胆怯的神态,表现秦王蛮横无理,色厉内荏的丑态。
展示课件5:秦王和唐雎神态画像
指名一组表演,其他同学评价。(通过朗读表演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人物的具体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续说故事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看哪个组续说得具体、生动、合理、精彩。
出示课件6:将士出征画面
(A、秦王回到后宫,夜里难以入睡,心想:堂堂大国的君王,竟然受到弹丸之地的安陵国侮辱,传出去,以后如何面对其它诸候王。不行,明日要亲率大军踏平安陵國。次日早朝命一上将集结十万大军向安陵国进兵…
B、秦王发现唐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再挽留唐雎,并答应了许多好处,请唐雎辅佐帮助他完成霸业。唐雎曰:“安陵国虽小,然对臣不薄,臣若今背叛国家,投靠秦国,他日可能又背叛”…
C、秦王送走唐雎后,对群臣大怒曰:“养兵千日,用兵时,寡人朝中竟没有一位像他一样不怕死的大臣”…)
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真正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通过续说活动,填补了文本的空白,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四)拓展延伸,总结教育
在学生情绪高涨时,将教学推入下一个环节。“士”是战国时期特殊的社会阶层,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士”,讲给老师同学听听?(“蔺相如完璧归赵,荆柯刺秦王,冯谖狡兔三窟,毛遂自荐”等。)将语文学习延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出示课件7、8:蔺相如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画面
教学进入尾声,总结道:“好男儿应立志报国,应向唐雎学习,拥有良好的品质,练就超人的才能,将来建功立业,留名青史。
(五)课堂训练,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9文言字词训练:
1.以大易小2.长跪而谢之3.徒亦免冠徒跣,4.故不错意也。5.以君为长者
十、作业设计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行分层作业设计。)A类:积累生字,整理实词、虚词意思和用法;翻译全文意思;阅读课外“士”故事。B类:积累生字,整理实词、虚词意思和用法。
十一、教学反思
这堂教学,我组织开展了多种学习竞赛活动,通过问题探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掀起了多次学习热潮。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教师只起到指导、组织、促进的作用,为今后文言文教学做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