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对话中“不然呢”的互动功能

2022-05-23张新伟李治平

关键词:语料话语交际

张新伟,李治平

(1.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湖北师范大学 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0 引言

“不然呢”是口语对话中较常出现的话语成分,少见于书面语语篇,在针对连词“不然”的研究中,部分学者也对此做了相应的探讨。张斌(2009)在研究“否则”和“不然”的连接功能及其差异时提到,“不然”在交际中经常出现“不然+呢/啊”的格式。[1]张荟荟(2011)认为“关联词语+语气词”是普遍出现在口语中以及部分书面文体中的语法现象,提到了“不然”与“呢”的搭配情况。[2]汪丽佳(2018)将“不然”“要不然”“不然的话”“不然呢”的语义和篇章功能进行比较。[3]陈依媛(2020)运用会话分析理论考察“不然呢”的序列特征和话语功能。[4]现有的研究中关于“不然呢”互动功能的描述不够全面,各功能与话轮序列位置、引发语和应答语的互动关系、各自言者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及交际双方的认识状态等,尚存许多值得研究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互动语言学视角和位置敏感语法理论对非连词用法的“不然呢”①的互动功能和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本文语料出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完整对话语料(即排除直接以“不然呢”结束的对话语料)以及台词网站中检索到的中文影视台词,为方便研究,统一以话轮为单位进行转写②。

一、“不然呢”的话轮位置与序列位置

会话序列位置敏感语法观认为不同序列位置——横向看话轮内、纵向看话轮构成的序列——对语法形式的要求不一样,不同的语法单位在不同的序列位置上所具有的互动功能也不同(乐耀2019)。[5]“从横向看话轮内”是看语言单位在话轮中的位置,如话轮首位、独立话轮位等,成为话轮构建单位;“纵向看话轮构成的序列”是看语言单位在更大的话轮序列中的位置,是发起话轮、回应话轮还是扩展话轮等。

1.1“不然呢”的话轮位置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不然呢”能够分布在话轮之首、话轮之中和话轮之尾,并且还能充当独立话轮。

位置一:话轮之首:

①01甲:姐,那是雪吗?

→ 02乙:不然呢?你是猪嘛。

03甲:没见过那么厚的怪我咯。

位置二:话轮之中:

② 01甲:别等了,都会变,曾经的,回不来,憧憬的未来,好神奇的断句。

→ 02乙:就是这样啊,不然呢!你以为。

03甲:非常好。

位置三:话轮之尾:

③ 01甲:吃饭的时候还在工作,真是够拼的。

→ 02乙:必须的,不然呢!

03甲:工作是工作,吃饭是吃饭,休息是休息。即使再忙,也不要占用吃饭的那点时间,多让自己歇一会儿,身体要紧。

位置四:独立话轮:

④ 01柳建南:我希望在经费上,他能够给点支持,帮我跟王总说说。

02夏竹:你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个?

→ 03柳建南:不然呢?

04夏竹:吃完快滚!

05柳建南:经费的事别忘了。(《西虹市首富》)

陈依媛(2020)对113例“不然呢”的话轮位置进行考察,认为“不然呢”位于话轮之首的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独立话轮。本文统计结果与之有所偏差,我们发现“不然呢”主要分布在独立话轮位,且比率较大,其次是话轮首位。具体数据如下:

表1 “不然呢”的话轮分布数据统计

作独立话轮的“不然呢”有422例,占比57.9%,在两类语料中均占比最大;居于话轮之首的“不然呢”有205例,占比28.1%;而处于话轮之尾和话轮之中的“不然呢”数量相差悬殊,分别仅占11%和3%。

1.2“不然呢”的序列位置

日常会话基本上是由一个个的连续对答构建而成的,一个话语成分在不同的序列位置承担着相应的话语功能,还体现出它们与其他话轮之间的关系。会话结构中由两个说话人分别说出的、邻接的一前一后的两个话轮被称为相邻对(adjacency pair),分别为相邻对的第一部分(first pair part)和相邻对的第二部分(second pair part)。相邻对有一定的类型,即第一部分要有特定的第二部分相匹配,例如:问/答、评价/回应、提议/认可或拒绝等。“不然呢”通常处于回应/回答序列,作为应答句出现在相邻对的第二部分,因为“不然呢”是有标记的否定形式,需要有一定的预设才能成立。如上文例①和例②,提问中包含“那可能是雪”的预设,评价中包含“这是好神奇的断句”的预设,为“不然呢”提供了一定的句法条件。但是“不然呢”也偶见于相邻对的第一部分,目前只在语料库中发现两例:

⑤→01甲:加油妞,慢慢长大,你会发现,会有很多很多人,可能那时候真的很多很好,哪怕现在也想留住,可是就是走了,那就顺其自然吧,不然呢?还能怎样?苦恼烦躁时候问问自己,烦,有用吗?你会发现,每次答案都是,然而并没软用,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吧,该干嘛干嘛,剩下的顺其自然,慢慢长大吧。

02乙:好,我知道了谢谢。

⑥→ 01甲:重温姜哥名言“减肥就要最伤身的”,不然呢?胖而健康吗?

02乙:你天天吃水煮吃一个月试试。

例⑤为提议/认可序列,例⑥为提议/拒绝序列,说话人都使用“不然呢”介引相应佐证。可见,“不然呢”处于相邻对的第一部分时,主要用于佐证本话轮内的观点,加强话语力度,而且回应话轮只针对评述话题进行回复,并不针对“不然呢”做出回应。

会话交际中,序列结构并非严格按照连续对答有序构建而成,交际双方会在相邻对前、中、后插入话轮进行扩展,被扩展的相邻对为根相邻对(basepair),被插入的话轮分别为前扩展(pre-expansion)、中扩展(insert-expansion)和后扩展(post-expansion)(Schegloff 2007)[6]。“不然呢”不仅出现在根相邻对中,有时还能出现在中扩展和后扩展中。如上文例④:

④01柳建南:我希望在经费上,他能够给点支持,帮我跟王总说说。

02夏竹:你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个?

→ 03柳建南:不然呢?

04夏竹:吃完快滚!

05柳建南:经费的事别忘了。(《西虹市首富》)

对话中柳建南在话轮最后发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夏竹能够给予帮助,但是第2行夏竹并未回应接受还是拒绝,而是插入一个提问序列,对柳建南来这里的目的进行证实,询问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第3行柳建南利用“不然呢”做出肯定性回答,构成中扩展相邻对的第二部分。第4行夏竹仍未回应他的请求,只是表达了不满,第5行柳建南离开前再次重复了该请求。

后扩展又分为非最小后扩展和最小后扩展,非最小后扩展指根相邻对第二部分之后所扩展的话轮作为第一部分投射下一话轮,从而一起构成后扩展相邻对。例如:

⑦ 01甲:哎呦,你还要天天洗屁屁才能睡着啊。

02乙:当然要洗澡才睡得着。

03甲:洗那么干净干嘛啦。

04乙:不干吗啊,就是习惯啊。

05甲:好嘛好嘛。

→ 06乙:不然呢?

07甲:没事啦洗澡好。

⑧ 01甲:我不会唱你们那个年代的歌。

02乙:我可是一个可爱的90后。

03甲:可爱?90后?

→ 04乙:不然呢?我96年的好嘛。

05甲:好吧,可爱的90后。

例⑦就每天洗澡一事进行讨论,第1行甲作为序列的发起者对乙每天洗澡的事发起讨论,并在第3行试图询问原因,第2行和第4行乙做出相应的回答,第5行甲得到答案后做出回应结束了该序列。但是第六行乙使用“不然呢”对上述序列进行质疑、挑战,要求甲做出回应,构成后扩展相邻对的第一部分,第七行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立场,表示“洗澡好”。例⑧中第3行甲发起回声问表示质疑,要求对方修正话语或补充评述,构成后扩展相邻对的第一部分,第4行乙以“不然呢”回应了此回声问,并补充了具体信息,是后扩展相邻对的第二部分。

表2 “不然呢”的序列分布数据统计

二、“不然呢”的互动功能

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作用的结果,应答者针对发话者的询问、评价、请求等行为做出回应,不仅是对发话者意图的解读,同时也带有应答者本身的主观色彩。张海涛(2014)认为应答语既反映说话人对基本话语的主观态度,又标识出句际关系;既呈现对命题关系的主观评述,又起到话语衔接连贯的作用;不仅体现说话者对话语的自我监控或调节,同时也表明对听者的理解活动的调控[7]。因此本文结合“不然呢”所处的序列环境以及各自言者主体之间的互动,对“不然呢”的互动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2.1转折性疑问

当“不然呢”处于引发话轮时,其具有假言否定疑问语义和语气,表示“如果不是这样,那应该是怎么样呢?”,主要起转折性疑问的功能,有时后续可接选择项话语成分。如上文例⑦:

⑦01甲:哎呦,你还要天天洗屁屁才能睡着啊。

02乙:当然要洗澡才睡得着。

03甲:洗那么干净干嘛啦。

04乙:不干吗啊,就是习惯啊。

05甲:好嘛好嘛。

→ 06乙:不然呢?

07甲:没事啦洗澡好。

例⑦中第1行到第5行都在讨论每天洗澡的问题,乙在第2行和第4行说明自己每天洗澡的原因,试图让甲理解接受自己每天洗澡的行为,甲在得到答案后未明确表态,想要结束该序列,并带有一定的敷衍。但是乙又转而重新拾起该话题,意图进一步证实该行为的合理性,想要重新确认甲是否真的认可理解了自己每天洗澡的行为,使用“不然呢”对甲发出询问,甲也顺利接受到了乙的询问意图,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表示“洗澡好”,该序列才真正结束。

“不然呢”处于扩展序列的第一部分时,说话人并非针对上一话轮进行应答,而是基于自身需求和目的对话轮进行扩展发问,例如:

⑨ 01甲:梦里是谁,班长还记得吗?额,或者说梦里出现几个,班长还记得吗?

02乙:别一口一个班长,多见外。

→ 03甲:大家不都是这么叫?不然呢?CC?

04乙:这就不错。

⑩ 01甲:我才注意到,为啥俺家老头叫星星?

→ 02乙:不然呢?是猩猩?不好意思打错而已。

03甲:俺家老头叫小帅。

例⑨中第2行为否定祈使句,乙发出请求行为希望甲不要叫他班长,而第3行甲没有针对此请求表明自己答应或拒绝的态度,而是表示疑惑,以为大家都是叫班长,并向甲询问如果不叫班长的话叫什么,并在后续提供了选择项,第4行甲对选择项表示满意,解答了乙的疑惑。例⑩也是如此,第2行乙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错,并向甲询问老头的正确名字,第3行甲回答了该疑问。

转折性疑问功能的“不然呢”所处话轮位置较为灵活,在序列中插入话轮发起疑问,具有一定的疑问语气,对回应具有强制性,往往需要听话人针对疑问做出相应的回答。

2.2提请注意

“不然呢”通常位于相邻对的第二部分,且常构成独立话轮,可对引发语的询问、请求、评价等行为进行应答,提请注意是应答话轮中“不然呢”的核心功能。应答者使用“不然呢”提醒或请求发话者关注自己欲重点突出的内容,表示“如果不是这样,那还能是怎么样!”其目的在于提醒发话者答案的可预见性和无可选择性,强调应答者自身行为或观点的合理性,有时还隐含言者无可奈何的主观情态,具有一定的疑问语气但是较弱,而发话者能够通过“不然呢”所隐含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提请注意”功能的“不然呢”疑问程度较弱,对听话人的回应无强制性甚至无须回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肯定性应承

问者使用是非问句,一般是寻求确认,是非问句通常包含一个完整的命题,问者希望得到答者的确认(谢心阳2018)[8]。换句话说,引发语为是非问时,发话者的意图并不在于求取未知信息,而在于确认信息,要求应答者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第一,对发话人疑问的肯定。例如:

→ 02乙:不然呢?

03甲:柳思函也沧州肃宁。

04乙:嗯,还是比较远的。

第二,对自身事态或观点的肯定。例如:

02武思山:哎你很好笑耶,什么事都要用钱解决吗?

→ 03叶纷纷:不然呢?

04武思山:好啊,没问题,反正你住我们这里本来就有导览服务,就让我这个帅气的管家,为你做一对一贴心导览服务。(《落跑吧爱情》)

(二)隐性否定

该功能主要针对的是否定性祈使句,发话者否定对方的行为并提出一定的要求或期待,同时具有规劝的语用倾向,应答者使用“不然呢”对此做出回应,表示自己行为的无可选择性,实则隐含了自己否定拒绝的态度,透露出应答者对自己行为或观点的肯定,例如:

→ 02乙:不然呢?你要让我说我很羡慕嫉妒你么?

03甲:好吧,你继续挖。

04乙:还是感谢你对我老婆这么好。

05甲:别客气,因为她现在已经是我老婆了。

结合语境可知甲是想要和乙正式谈话,乙却显得比较随意漫不经心,第1行甲想要阻止乙的这种散漫行为,欲引起乙的注意,第2行乙使用“不然呢”将拒绝的态度隐藏在自己无可选择的立场中,表达了自己不满的态度,第3行甲表示无可奈何,但是在第4行乙还是接受了甲最初的请求正式延续了上述话题,甲随后进行回应。

(三)主观情态表达

“不然呢”还能够对“为什么”“怎么”所在的讲述性特殊疑问句(telling questions)进行回应,讲述性特殊疑问句寻求扩展性的信息,通常包括解释、故事等等,其对于回应的要求是较为详尽的讲述和解释(Thompson et al.2015[9],谢心阳2018[8]),但是“不然呢”并不提供有效信息,说话人意在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态,省略并不影响交际,后续成分一般会补充详细的解释,或是插入新的话轮。例如:

→ 02乙:不然呢?研究所食堂只有40平,饭只有餐盘,15元一位还难吃。

03甲:自己出去吃?自己做?我也不知道了。

04乙:你可以来给我千里送饭。

(四)应声附和

“不然呢”的应声附和功能是指应答者通过该形式,对发话者的评价行为做出回应,引发语一般为陈述句或感叹句。何自然,冉永平(2002)谈到,交际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拓展交际双方的共同认知语境,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的背景信息交叉越多,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10]。“不然呢”对发话者所陈述的观点或评价有所回应,表现出对发话者的支持或反对,并相应地补充自身的立场观点。例如:

→ 02乙:不然呢!反正都是混吃等死。

03甲:那至少也得为了吃的更好而努力。

02乙:吃吃吃,就知道吃。

→ 03甲:不然呢!几时回来带我去吃好吃的丫?

04乙:带你去吃辣条。

以上“不然呢”并不针对未知信息进行提问,而是附和上一话轮维持交际,传递共同的话语信息,或是拓展新的话题。例中甲发出感慨,提出一个话题,甲对其评述进行附和,对发话者的话语信息进行顺应和支持,并补充了自己的观点,双方激活了会话情景中情感需求—应求这一要素,有利于保证交际活动有效地推进。例中第1行甲发出请求序列,第2行乙未直接回应而是插入评价序列对乙的请求行为进行调侃,第3行甲使用“不然呢”进行附和,强调了自身行为的无可选择性,认为其行为合情合理,随后便拓展了相关话题。

2.3话语加强

应答话轮中的“不然呢”还表现出“话语加强”的功能,主要位于话轮中和话轮尾。应答者使用“不然呢”对前述话语进行加强,增强语言表达力度,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此时“不然呢”也不投射下一话轮,对听话人的回应无要求。例如:

→ 02乙:是啊,不然呢!你又不来。

03甲:你又没叫我。

02乙:蹭什么?

→ 03甲:蹭点喜气,不然呢!

04乙:可以。

以上为“不然呢”在对话中的三大主要功能,这三种功能的实际使用频率差异较大,统计结果如下:

表3 “不然呢”的功能使用频次统计

由上表可知,“不然呢”的三大功能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提请注意”功能,比例高达79.4%,其次为“话语加强”功能,“转折性疑问”功能用法最少。在“提请注意”功能中,“肯定应承”用法具有绝对优势,占比高达62.1%,其次为“应声附和”,“隐性否定”和“主观情态表达”用法都较少。

三、“不然呢”的互动机制与功能的形成动因

3.1“不然呢”的互动机制

对互动交际中的语言现象,除了探究话语形式、意义及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还需关注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的互动关系。“不然呢”多用于应答序列,应答序列中的“不然呢”是由引发语触发的,与之构成前后连贯的相邻对,引发语和应答语都是双向作用的结果。谢群(2017)认为,话语互动是双方目的协商的过程,是双方的目的通过协商从一个点变为一个区域,再逐渐使两个区域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双方都可能接受的共识区域[11]。因此,对于应答语的研究不能脱离引发语,前文所述应答序列中的“不然呢”针对不同的引发语有相应的互动功能,其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也应该存在某种联系。

用于提请注意和应声附的“不然呢”上下话轮联系紧密,相邻对的前后部分相对应,结合“不然呢”的话语功能和引发语的五种类型,二者对应关系可归纳为:肯定应承←→是非疑问句,主观情态表达←→讲述性特殊疑问句,隐性否定←→否定祈使句,应声附和←→陈述句、感叹句。用于转折性疑问和话语加强功能的“不然呢”引发语和应答语关联较弱,因此没有特定的对应关系。

谢群(2016)指出,如果主体1与主体2两者进行互动,主体1发出一个应答语时要考虑到主体2的存在,因此,引发语的最后构成是主体1的主观目的性加主体2限制的结果。应答语也是如此,主体2首先接收主体1发出的引发语,引发语就构成应答语的建构语境,主体2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目的再选择应答语的形式。在此过程中,主体1的内在需求驱使引发语形成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话语,主体2的需求驱使应答语形成具有一定立场的话语,这个互动过程如图1所示:[12]

图1 引发语与应答语的互动机制

由此可见,会话就是话语主体互动构建的过程,应答语所受到的限制明显更多,也更加明显。“不然呢”所在的相邻对之间的互动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主体1的需求和目的,主体2的立场和目的,以及内需驱动产生的引发语和应答语。主体1在引发话轮时由于产生了疑问或者基于确认信息的目的和需求,发出转折性疑问的“不然呢”,并制约了对方的回答。应答话轮的“不然呢”是基于特殊的需求驱动呈现出规约化的疑问弱化。根据语料我们发现,主体1基于某种目的进行信息确认,发出询问要求对方回答,因而语料中有相当多的回声问句,说明在此之前由于主体2已通过某种方式传递了相应的话语信息,于是肯定应承功能的“不然呢”多回应回声问,或是答案显而易见的信息,考虑到了主体1的请求确认的行为,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立场目的使对方接收到足量的信息,实现交际双方信息的平衡。讲述性特殊疑问句和否定祈使句也是如此,主体1基于自身的需求对听话人的行为和观点提出质疑,主体2为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使用“不然呢”提醒主体1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巩固自身的立场。当主体1发出陈述和感叹时,对主体2的回应需求不明显,主体2就需要结合语境去理解主体1的陈述目的,再做出间接的应答。与应对疑问句不同的是,主体2使用“不然呢”转而基于自身的需求进行回应,或是顺应或是驳斥,此时“不然呢”的反问语气不强,只是进行附和感叹,一般可省略,呈现出虚化倾向。当反问语气进一步减弱时,“不然呢”只起辅助作用,用来增强话语,有时还会引介新的话语成分进行辅助,主体1和主体2之间的互动联系较弱,因此话轮中和话轮尾的“不然呢”出于优先考虑自己的表达需求,反而成为了辅助手段。

3.2“不然呢”互动功能的形成动因

(一)“不然呢”与话轮序列位置

“不然呢”的互动功能受到话轮序列位置的影响,从句法形式上看,“不然呢”为疑问格式,本应作为提问序列出现在相邻对的第一部分,但是我们发现“不然呢”绝大多数处于应答序列中,变换序列位置会导致其互动功能由转折性疑问变为提请注意或话语加强功能。例如(*为调整之后的例句):

*⑦01甲:哎呦,你还要天天洗屁屁才能睡着啊。

02乙:当然要洗澡才睡得着。

03甲:洗那么干净干嘛啦。

→ 04乙:不然呢?

05甲:好嘛好嘛。

例⑦中“不然呢”原本位于后扩展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实施转折性疑问的互动功能,该序列强制要求听话人进行态度重申,明确自身的立场观点,而将其提至应答序列后,“不然呢”的疑问程度减弱,互动功能变为主观情态表达,用来表示自己不耐烦的情绪以及强调自身行为的正确性,对听话人回应较弱甚至无须回应。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不然呢”的序列位置发生了变化,对回应的需求逐渐减弱,功能上从疑问功能浮现出弱问的互动功能。

另外,“不然呢”能够灵活分布在不同的话轮位置,调整其在话轮中的位置同样也改变了其相应的互动功能,例如:

*01甲:一个人逛街吗?

→ 02乙:不然呢?是啊,你又不来。

03甲:你又没叫我。

*01甲:我可以蹭吗?

02乙:蹭什么?

→ 03甲:不然呢?蹭点喜气。

04乙:可以。

综上所述,“不然呢”的互动功能受到话轮序列位置的影响,这也是位置敏感语法的敏感性之所在,话轮序列位置也对“不然呢”有一定的限制。

(二)交际双方的认知状态

认知状态指的是某一时点交际双方关于某一领域的了解程度(Couper-Kuhlen&Selting 2017)。[13]认知状态分为[K+]和[K-]两个等级。当说话人对关涉的信息持高认知状态时即为[K+],说话人对关涉的信息指向不明确即为[K-],[K-]又包括完全[K-]和部分[K-](Heritage 2012)。[14]

话轮之中和话轮之尾的“不然呢”只起辅助作用,不直接参与交际双方的信息交互,而话轮首和独立话轮的“不然呢”与交际双方之间的话语信息关联较强,交际双方对话题的话语信息主要分为:1)说话人对自身立场观点的认识;2)说话人对听话人或不在场第三方相关信息的判断;3)说话人对听话人立场观点的判断;4)双方对共同话题的认识。双方交谈的话语信息与交际双方的认知状态和“不然呢”的互动功能三者呈现出以下对应关系:

表4 话语信息、交际双方的认知状态和互动功能

可见,交际双方对某一话语信息的认知状态与“不然呢”的互动功能有一定关联。当说话人的认知地位高于听话人时,“不然呢”起转折性疑问的作用,当说话人的认知状态低于听话人时,“不然呢”充当肯定应承、隐性否定和主观情态表达的功能。

四、结论

本文从互动视角对口语对话中的“不然呢”的互动功能、话轮序列位置、互动机制和形成动因进行了考察。“不然呢”的序列位置由扩展序列第一部分变动至相邻对的第二部分,即从发起序列转至应答序列,为其疑问弱化提供了条件,此外“不然呢”的互动功能也与其话轮位置具有敏感性。其互动功能主要包括转折性疑问、提请注意和话语加强三大功能,提请注意功能又表现为肯定应承、隐性否定、主观情态表达和应声附和四个方面。转折性疑问功能的“不然呢”疑问程度较高,对听话人的回应具有强制性,提请注意功能的“不然呢”疑问程度较弱,不强制听话人进行回应,而话语加强的“不然呢”疑问程度最弱,无须听话人进行回应,只起辅助作用。交际双方的内在交际需求驱动引发语和应答语的生成,应答语根据引发语的需求和目的进行推断,从而结合自身立场目的进行构建,二者主体需求目的之间的互动驱动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的互动,从而促使“不然呢”在具体语境中浮现出动态语义和功能。

注释:

①“呢”有时作为停顿语气与“不然”相连,本质上仍属于连词用法,可直接替换成“不然”,例如:“你最好今天就写完作业,不然呢,你就别想出去玩。这里的“不然呢”连接的前后小句之前仍存在假设否定性转折关系,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②本文未进行来源标注的语料均出自BCC语料库,不再额外进行标注。中文影视台词语料则标注影视剧名称。

猜你喜欢

语料话语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交际羊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