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走向高效

2022-05-23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211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9期
关键词:长方体线段师生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211200) 周 群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在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对话教学的内涵,通过有效的策略,让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走向高效。这样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提炼对话主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且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纳入教学目标范畴。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提炼对话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对话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基于问题情境,提炼对话主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并提炼对话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以打造深度的思维对话课堂,深化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圆形游泳池,想测量其一周的长度,使用原来学过的‘滚一滚’方法,可以吗?”

生1:游泳池不是圆形铁环,没办法滚啊!

师:那么,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测量圆形游泳池一周的长度呢?

生2:可以使用卷尺测量。

生3:卷尺的长度有限,使用长绳更适合。也就是说,先用长绳沿着游泳池围一圈,再测量长绳的长度。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实施的难度较大。你们能想出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吗?

(学生陷入沉思,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

生4:圆形非常特殊,和直线不同,所以测量它的周长的方法跟之前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有所不同。或者,我们可以先测量出圆的直径或者半径,看看利用直径或半径是不是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生5:是啊!半径、直径和圆的周长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

上述教学,教师基于学生熟悉的游泳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纷纷积极思考,不断深入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基于课堂生成,提炼对话主题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有助于聚焦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敏感性,还要能够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并对其进行提炼,形成对话主题。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一位学生小声说道:“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时,商不变;如果同时加、减相同的数,商是否也不会发生变化呢?”教师及时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在反复举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除非除数和被除数同时加、减的数为0,否则商都会发生变化。

师:“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加、减的数为0 时,商不变”,这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通用的规律呢?

生:不可以。

师:之前得出的结论“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时,商不变”,是否可以称为规律?

生1:经过验证,发现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师:其他同学是否有不同的想法?

生2:这里要指出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数不可以为0,因为0 乘以任何数都得0,且0不可以作除数。

(在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下,学生终于想到了特殊的数——0,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规范了自身的数学表达)

……

上述教学,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出现的不一样的“声音”并且对其放大,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验证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入探究,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通过师生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实施对话教学,师生对话是主要的形式之一,因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两大主角。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师生对话实施对话教学。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既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情、传授知识,又助于学生查缺补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1.基于教学内容,营造对话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营造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探究新知。例如,在教学和比例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先讲解按比例分配的基本含义,再对此类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已知条件一般包含两种形式:一是以比或者连比的形式,揭示各个构成部分在总量中所占的份数;二是直接给出份数。”然后教师出示问题:“我校的植树任务为560 棵,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1)班、(2)班、(3)班的人数分别为47 人、48 人、45 人,每班需要植树多少棵?”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有学生思考后提出:“先求出总份数,再计算出各部分量的比,然后根据总量,求各部分在总量中的占比。”根据学生的提议,师生一起进行分析:首先,求出总份数,即47+48+45=140(人);其次,求各班人数在总份数中的占比;最后,根据“植树任务560 棵”,分别求出三个班的植树棵数。通过师生对话,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教师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展现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尊重主体地位,改变教学形态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在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提问:“ 7cm+3cm>2cm,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这不也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

生1:是哦,可好像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啊!

生2:老师,在围成的三角形中,发现有两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3:老师,我知道了。不能只看其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要将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大小。如3cm、4cm、5cm 这三条线段,因为3+4>5、3+5>4、4+5>3,所以它们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那谁能重新概括一下它们的关系呢?

生4: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还有其他理由来解释吗?

生5:(出示下图)如图中的三角形,线段AB是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A点经过C点到B点也可以看作是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由于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所以BC+AC>AB。

生6:这样表述还是不完整。我们可以把线段AC看作是A点和C点之间的距离,A点经过B点到C点也可以看作是A点和C点之间的距离,已经知道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所以AB+BC>AC,同理可知AB+AC>BC。

生7:老师,因为两点之间的线段要比两点之间的折线要短,所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掌声响起)

师: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知识,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但是,如果每次都这样判断比较麻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8:只要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

……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经历“只要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探究、发现过程。这样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习得新知,还让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自主对话,促进学生深入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对话,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1.进行有效引领,激发对话兴趣

在开展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生生之间的对话,并适时给予引导,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话的兴趣。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前,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形成学习报告,课上交流分享。

生1:我观察长方体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生2:我认为可以看到两个面。

生3: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可以看到三个面。

师:实际上,大家的回答都对,但也可以认为都不对。因为我们观察长方体时,不管看到几个面都并非绝对的,这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角度观察,或者以怎样的方式摆放长方体。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长方体不同的摆放方式,数一数能够看到几个面。

生4:长方体中相对两个面的大小是相同的,如前后面、上下面等。那么,如何画长方体呢?不能把每个面画成相同的大小。

生5:究竟应该怎样画长方体呢?

(这时生6主动分享正确的画长方体的方法)

师:根据生6所说的方法画长方体,大家是否有新的发现?我们眼睛看到长方体的面,这个面和它的实际形状相比是否存在差别?如果有差别的话,差别又在哪呢?

……

这样教学,整个过程充满了学生的自由对话以及讨论,教师的任务就是点拨和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在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或者学生难以理解之处给予指导。课堂上,生生之间的对话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是师生对话的自然交融、相互渗透。

2.引导对话反思,预防解题错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解题技巧的梳理,引导学生对解题技巧进行归纳,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预防解题错误。如,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内部直径为12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水,当水的高度为15 厘米时,恰好是杯子容积的80%。如果装满玻璃杯,实际需要装水多少毫升?”此题的解答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要先求出此时水的体积,然后计算玻璃杯的容积;也可以先求出玻璃杯的高度,然后求出玻璃杯的容积。这样分析与梳理解题,学生的思路会更清晰,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自然不会出错了。

当然,对于学生的易错题,教师可在选项中设置“陷阱”,以提醒学生注意。如,有这样一道题:“绿化人员3 天种树150 棵,还要种500 棵树才能完成任务。按照当前的速度,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很多学生列式计算为500÷(150÷3)=10(天)。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学生显然落入了题目所设的“陷阱”,没有发现题中的关键词“还要”,这就意味着需要将之前的3 天也算进去。因此,解答看似简单的题目时,需要圈出有可能成为“陷阱”的关键词,这样才能避免易错之处,掌握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提问、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不理解之处或见解,让其他学生也可以借此反思,深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不能将对话等同于师生的一问一答,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知识点、疑惑点、易错点进行对话,这样才能体现师生之间有价值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和同伴展开交流,也能够获得教师的指导,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长方体线段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抓不变量巧解题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