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2-05-23许文婧肖芬李鹏飞许东波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养一科天津30019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监护仪心电监护心肺

许文婧 肖芬 李鹏飞 许东波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养一科 (天津 30019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一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心电监护仪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除颤监护仪联合心电监护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69.23%,低于对照组的89.74%(P<0.05);观察组的心搏骤停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97.4%%,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出院2年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既能够动态监护患者的心电功能,也更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能有效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率和出院后2年生存率,预后效果更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性病症,病情发作发展迅速,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患者随时可发生心室颤动和心搏骤停等严重症状[1]。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和突发性剧烈心痛等,严重时会引起休克、心跳暂停等症状,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往往采用心电监护仪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但由于心电监护仪耗时较长,且无法直观、密切检测患者的实际病情,而且一般电除颤往往难以满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需求。除颤监护仪进入临床应用以来,不仅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还可以利用与其相连的除颤和起搏装置进行电击除颤、起搏,从而达到快速抢救的目的,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生命安全保障[3,4]。为更好地总结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一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一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11.3)岁,病程1~8年,平均(5.2±2.3)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44~78岁,平均(59.8±12.2)岁,病程1~9年,平均(5.7±2.2)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疗标准[5];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官疾病者;②严重精神疾病者;③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干预模式,具体措施为:①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率,使患者正确认识急性心肌梗死,进而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对个别焦虑、抑郁患者还应给与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要求患者及家属在后期的治疗中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②饮食作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作息规划和饮食建议。要求患者多卧床休息,对长期卧床患者还应当定时安排腹部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减少便秘状况的发生;③用药指导。加强对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率,使患者正确认识急性心肌梗死,进而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减少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护,对患者体温、呼吸、心电、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天候监测。一旦出现异常便立即结合机械通气、心肺复苏术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给予观察组常规心电联合除颤仪进行动态心电监护和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为除颤监护仪连接好仪器电源,正确开机后将监护仪电极片粘贴在患者前胸,电极参数设置为83cm2,再实施常规心电监护的同时,运行除颤监护仪,当监控器显示“SYNC”时,在记录仪上做好标记,并且每当仪器检测出R波后便会发出警报声,同时指明放电地点,电极启动后,便会在标记脉冲±15ms范围内进行放电除颤。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心搏骤停发生率、心室颤动发生率和心肺复苏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采用自拟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问卷总分100分。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以得分高于80分为满意,以得分60~80分为基本满意,以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3)对比两组患者出院2年内存活率。患者出院后2年内,定期对患者家属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存活状况,计算两组的存活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对组间计量数据实施t检验,对计数资料实施χ2检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69.23%,低于对照组的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搏骤停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97.4%%,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出院2年内的存活率对比

经随访统计,观察组2年内存活34例,存活率为87.18%;对照组2年内存活26例,存活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2年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多见的恶性心脏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急等特点,一般由情绪过于激动、机体过度劳累等因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心搏骤停、心室颤动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6]。当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后,一般均应立即送入医院治疗或请求120急救,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为患者采用全面的检测和完善的急救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常规心电监护仪和除颤监护仪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心电监护仪器,在心肺相关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常规心电监护仪能起到动态心电检测和心肺复苏的作用,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且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7]。常规心电监护仪是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的医疗诊断设备,是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智能分析的设备,并具有检测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8]。研究表明,除颤的成功率与除颤电击、心肺复苏术的间隔时间呈现秒级下降的关系[9]。因此,及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症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由于常规心电监护仪的开机时间需要1~2min,无法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耽误患者的治疗进程,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声明。除颤监护仪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在急救车上就可用于对患者的急救,起到除颤、监护、起搏和自动体外除颤(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四合一的功效。除颤监护仪使用快速启动技术,从开机到ECG恢复仅耗时8~10s,在临床上能快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救治,极大的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0]。此外,除颤监护仪采用先进的双向波技术和阻抗补偿技术,不仅能实现快速除颤的目标,还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1]。除颤监护仪采用先进的低功耗技术,能保持长达3~5h的正常运行,使得除颤监护仪可以在外出急救中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为缓解患者的病症提供良好的支持[12]。

与常规心电监护仪相比,采用除颤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护,能够让临床医师通过观测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且能够自动连接除颤仪,及时为患者行心脏除颤和心肺复苏,从而更加有效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利用除颤监护仪的快速开机,能为患者提供快速紧急救治,及时患者患者的症状,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13]。此外,除颤监护仪快速、及时的检测和救治,也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并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本文研究显示,采用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的观察组患者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69.23%,低于对照组的89.74%(P<0.05),表明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室颤动发生率;观察组的心搏骤停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表明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搏骤停发生率;观察组的心肺复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表明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表明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观察组出院2年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2年内存活率,延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时间。表明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进行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吕晴颜[14]、陈淑琴[15]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采用除颤监护仪联合常规心电监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室颤动发生率和心搏骤停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延长患者的生命。

猜你喜欢

监护仪心电监护心肺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