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效果对比

2022-05-23张宝国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5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张宝国 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56)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两种诊断方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彩超诊断法,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灶诊断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DAS28及相关指标评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不同活动度中的评分应用价值;比较两组患者对不同诊断方式的查出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关节共诊断出230个,其中观察组腕关节病灶查出率为99.13%,比对照组的查出率90.43%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MRI成像评分和超声成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F、CRP和抗CCP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低度、中度和高度活动度中的评分以及诊断方法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法比常规超声诊断法更有优势。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高发且容易致多系统发病,这种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关节发生肿胀、酸痛、四肢僵硬、体温上升等。这种疾病的发病初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小关节滑膜发炎,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因此,有必要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以往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得到综合性诊断[2]。X射线检查方法侧重于观察骨破坏和关节损伤,若体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则基本病情已经发展为中晚期,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3]。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超声(ultrasound,US)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在人体软组织中的扫描分辨率较高,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灶大多集中在关节软组织中,成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诊断方法[4,5]。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68岁,平均(45.64±7.45)岁,接受治疗的病程1~6年,平均(3.21±1.3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4~65岁,平均(44.32±5.32)岁,接受治疗的病程1~7年,平均(3.24±1.54)年。

纳入标准:(1)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2)患者无认知障碍;(3)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同意且签署了研究意向书。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丢失或不完整者;(2)具有严重的精神病史,神经系统受损者;(3)对影像学诊断检查患有禁忌症的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孕妇;(5)心、肝、肾等重要身体器官功能有损伤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彩超检查:采用彩超,将患者的双臂朝上放在诊断台上,对两只手腕的关节进行诊断检查,探头的探测频率调整到6~15MHz,观察两组患者手指间、手腕等关节是否有病灶现象,所有患者都在同一个医生的专业诊断下进行检查。

观察组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患者手伸直,线圈放在手腕中心,使用扫描仪对患者的关节处进行扫描检查,采用SET1、WI、GE-STIR、TSE-T2WTI的序列进行关节部位的扫描显示成像,脉搏起伏的电冲击重复时间控制在300ms以内,等待回拨的时间控制在14ms以内,其中层厚约为3mm,层之间的距离为0.5mm,最终结果成像由一名影像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医师进行结果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采用不同诊断方法的患者确诊率、以及观察患者腕关节有无骨质侵蚀、滑膜增厚、骨质疏松、髓质水肿、腱鞘炎以及关节是否有积液,对比核磁共振成像与彩超评分在关节低、中、高活动度评价中的效能,以及患者对实验方法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本次实验中共研究关节230个,观察组相关指标查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

2.2 对比两组DAS28评分以及病况相关指数分析

比较两组RE、CRP以及抗CCP指数,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核磁共振成像与彩超DAS28以及相关指数评分

2.3 核磁共振成像与彩超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中的评价

由ROC曲线可知,观察组的低、中、高活动准确率、敏感率以及特殊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MRI成像与彩超成像在不同活动度中的评分对比

2.4 对比两组患者对彩超诊断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满意度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患者对两种诊断方法满意度

3.讨论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与普通关节炎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发病情况较长的情况下,关节结构和组织破坏严重,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6,7]。然而,常见关节炎和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由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而且患者本身的感受也非常相似,这导致医生在为患者诊断的时候出现误诊的情况[8]。基于以上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的方法一般为彩超诊断与核磁共振成像[9,10]。而我国最广泛流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这两种,在本次的研究实验中,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查出率较高。在检查过程中,通过其磁共振原理可以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且分辨病变位置的能力很强,患者的症状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就被发现;彩超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定位检测,尤其对小关节的浅表结构有十分清晰的高分辨率扫描图像,适合于骨骼表现破坏或增生、肌肉肌腱病变和关节腔积液等的检测[11]。在本实验中,超声检查可以监测出患者早期的骨质破坏或滑膜炎症,另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样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不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能较好地显示骨髓水肿状态。两种影像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12]。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采用MRI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彩超诊断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MRI诊断方法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为:(1)滑膜增厚、腕关节骨侵蚀以及肌腱腱鞘炎为类风湿性关节基本病理改变。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够更有效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滑膜增厚、腕关节骨侵蚀以及肌腱腱鞘炎等现象。骨髓水肿作为一种骨侵蚀的前期突出表现,属于骨内炎症类型。通过MRI扫描检查可见患者骨小梁内有边界模糊的斑片状改变,对患者骨髓水肿也有更高的检出率,而在超声检查方法下无法反映这一征像,且对于患者诊断后的活动程度能够有较好的反应效果[13];(2)MRI诊断是近几年来临床上的一种新型的无创伤诊断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在为患者进行诊断是能够全方位的进行关节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病灶部位,检查出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现象;(3)与彩超相比,MRI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检出率,且在患者发病的初期清楚的区别诊断关节内的组织结构以及病变位置。为治疗过程提供重要的指标,能更好地区分关节囊中的积液现象[14]。诊断率以及查出率相比超声更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相对于彩超诊断方法效果较为明显,差异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