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5-23陈云莺李天传张邵琴林秀妹
陈云莺,李天传,张邵琴,林秀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死亡率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内生存率不足5%,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再加上抽烟等不健康的行为,使其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易复发及易转移的特点,临床预后效果极差[1]。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治疗方式用于肺癌的治疗,其中以吉非替尼为代表,作为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能抑制肿瘤信号通路,进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使得肿瘤细胞得以凋亡,其简化治疗过程,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但仅采用靶向治疗的方式,临床显示,肿瘤控制有效率不足40%,且毒副作用明显,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其综合防治效果价值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得到临床认可[3]。本研究选择晚期肺癌患者,对比采用单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联合中药辨证治疗的效果,以探明一种减毒增效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通过《内科肿瘤学》[4]诊断,并经影像学、实验学及病理诊断确诊为晚期肺癌;EGFR基因为突变型;(2)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3)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2)不配合本次研究;(3)对本次研究药物不耐受;(4)生存期短于3个月。采取单双号抽签方式,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44~78岁,平均(62.33±2.39)岁;病程1~10年,平均(5.48±1.50)年;病理分型中腺癌23例,鳞癌8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复治5例,初治30例。观察组:男26例,女9例;年龄44~78岁,平均(62.33±2.41)岁;病程1~12年,平均(5.50±1.50)年;病理分型中腺癌28例,腺鳞癌7例;复治4例,初治31例。两组患者资料经过统计学比对分析后显示协调性良好(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选择吉非替尼[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65,规格:0.25 g],口服,每次服药剂量250 mg,午餐前温水送服,每日1次,2周/疗程,连续服药1个月。
观察组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药方:半枝莲20 g、白花蛇舌草各20 g、连翘20 g、枳实10 g、杏仁6 g、桔梗9 g、浙贝母10 g、白芷10 g、丹皮9 g、大黄6 g、陈皮6 g、山药15 g。气虚者,加黄芪15 g;阴虚者,加麦冬及沙参各15 g;气阴两虚者,加五味子10 g、元参15 g;痰湿者,加白术及苍术各9 g;血瘀者,加川穹9 g。水煎服,每日1剂,煎至200 ml,早晚两次温服,每次100 ml,2周/疗程,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实体肿瘤控制效果判断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每4周复查一次,连续随访1年。完全缓解:患者已知病灶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未见新病灶;部分缓解:患者已知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以上,且维持4周以上未见新病灶;疾病稳定:患者已知病灶最小径之和增加20%以上,或影像学检查可见新病灶;疾病进展:肿瘤已知病灶未见缩小,甚至出现扩大情况,疾病不断恶化。疾病控制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人数×100%。(2)肿瘤标志物:清晨空腹取患者静脉血,采用1 000 r/min离心速度,离心分离血清,并保存在-20℃环境中,待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包括: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糖链抗原(CA19-9),试剂盒由上海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消化道毒性及血液系统毒性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实体肿瘤控制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率行方差检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行t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控制有效率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结果比较
2.2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
2.3 毒副作用发生率对比 表3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受环境污染、抽烟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生率呈进行性增长,疾病的生存率低,远期预后效果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晚期,失去根治机会,对此,全身兼顾局部的治疗模式成为临床倡导的一种治疗方式,使得患者的生存周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癌症治疗可通过特异性分析及阻断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方式加以治疗[6]。吉非替尼是其中的代表,在临床使用广泛,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能抑制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计划,使得肿瘤细胞分化及增殖受到抑制,进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促使肿瘤细胞得以凋亡,但部分学者通过随访调查得知,该种药物虽然能一定程度帮助患者延长生存周期,但患者5年内生存率仍较低,不足35%,且毒副作用明显,尤其是血液及消化系统毒性明显[7]。
中医辨证治疗取得的效果在临床已得到证实,并得到广泛认可,其能抑制肿瘤的进展,配合放化疗治疗,还能提高疗效,使得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并减少毒副反应。中医将肺癌列为“肺积”、“咯血”及“胸痛”的范畴,认为疾病根源在于气血不畅、久病入络,治疗的根本在于祛瘀解毒、行气止痛。药方中的陈皮、桔梗及杏仁能起到宣肺止咳的效果;浙贝母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大黄及枳实具有祛瘀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白芷具有止痛消肿的功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8]。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能提高抗肿瘤的效果,结合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对症治疗,联合治疗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得患者的免疫力得到提升[9],本次研究证实,观察组联合治疗后,效果突出,且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作为疾病治疗的参考指南。
综上可得,针对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辨证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患者的疾病控制良好,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