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小楷学习感想
2022-05-23邓长春
邓长春
东坡题跋四则之一 邓长春/作
东坡题跋四则之二 邓长春/作
我小时候最早接触书法,是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入手的,之后又临习颜真卿的楷书,写了一些魏碑,如《张猛龙碑》等。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临习了多年,可能仅得到一些笔画形状和结构,并不懂得什么是笔法、章法、格调等。后来又多年学习褚遂良的楷书及各种字体之间的关系,那时候临写的算是中楷或大楷;之后再学习小楷。这一段楷书学习经历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小楷的学习是先学习中楷或大楷再学习小楷,还是没有学习过中楷或大楷直接学习小楷好?这也是学习小楷的作者有必要深思的问题。基于个人的学习经历,我认为应先学习中楷或大楷之后再学习小楷。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学小楷要学魏晋。元代袁裒《总论书家》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那时正值隶楷交错演变之时,去古未远,在法度尚未完善成熟之期,自然具有一种清新质朴、古意盎然的雅趣。在魏晋书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被誉为楷书鼻祖的钟繇。东晋王羲之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有“书圣”的美誉。王羲之的小楷具有自然雅逸的气息,殊类钟繇,浑浑然有篆籀意。王羲之与王献之并称“二王”,献之幼年学父亲书法,后又学钟繇,其小楷纵横舒展,体势开张,奇正相参,大小错落,点画清劲秀润,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萧散神逸的气息。钟王小楷与后人妍媚纤巧之态有所不同。后世明清擅小楷的诸家皆有取法钟王小楷的,如王宠、祝允明、傅山、王铎、黄道周、徐渭、八大山人等。学习小楷的取法格调和立意犹为重要。我从中楷和大楷之后转向小楷学习,就是取法钟王。
小楷的学习最终会涉及创作,在审美和创作方面,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自由,正因为因人而异,才会有书法个性。各种字体要写出个性是很难的,当然这个个性必须要有传统、共性和正能量审美作为支撑,如果只要个性,不学书法的人也具有,但没有传统、共性和正能量审美的个性应该意义不大。小楷要写出个性,似乎比大字更难一些,因为其点画更小、更短,施展的余地更小,字形空间结构也更小。在格调和取意上应该有严谨与烂漫的思考。有的作者一味追求严谨与工整,越写越漂亮,状如算子,我觉得那只是达到了书写实用审美,而非真正的艺术美。我觉得小楷的严谨与烂漫应该互参,追求精健茂朗,颇含变化,气息雅正,而又不完全规矩于书写之工整,状如算子之势,才更具有艺术创造美。通过点画形态、结构空间、大小错落、收放、疏密、奇正等字的外形来表达作者对意境格调的追求,才更具有艺术审美。试看几个钟繇在外形与内心追求的例子,《宣示表》帖中“出”字中竖线向右微斜,中竖外面的四小竖线方向各有变化,最后一小竖用点的写法表达;“阿”字,整个字采取横向势态,竖变短横写长,空间又安排得极合理,字形具有隶势;“殊”字,左右结构,左部向上移,右部向下移,具有上下错落的动势。这些字每一个具体点画笔法形状精到严谨,而结构又具烂漫与变化无穷的审美。我们也可以看到《荐季直表》帖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去古未远,纯是隶体,又不是完全计较于书写之工整。我们应该学古为今用,要有高格调的内心审美与思想追求,才有可能由精临学习古代经典小楷法帖转换到小楷创作中,并创作出具有赏会之致、个性鲜明的小楷。
何绍基书论一则 邓长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