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难度影响因素的语料编排分析及思考

2022-05-23黄惠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7期
关键词:百字语料语速

黄惠芳

[摘           要]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是教师上课的基础和依据,是学生的学习工具,而语料的编排方式和形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因此,就德国汉语教材《懂不懂》的平均百字句长数、平均百字生词量、平均百字非常用词、平均百字语言点数、平均语速五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语料编排建议和教学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教材;语料编排;建议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061-03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而教材的语料编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汉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本文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定性分析来综合统计德国汉语教材《懂不懂》中平均百字句长数、平均百字生词量、平均百字非常用词、平均百字语言点数、平均语速和总难度系数,并就此提出语料编排建议和教学建议。由于第一课和第九课的难度系数值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故不列入总难度系数统计范围内。统计结果为五要素的总平均值相加而成,如表1所示。

一、语料编排分析及建议

虽然前文的语料难度统计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懂不懂》的总难度系数为35.02,符合初级汉语教材标准,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仍存在些许不足,因此,本文就“平均百字句长”“平均百字生词量”“平均百字非常用词”“平均语速(CD)”“平均百字语言点”五个方面给出相应的教材语料编排调整建议。

(一)句长

根据表1可知:该书的平均百字句长数为11.90,符合张宁志(2000)关于初级汉语教材的衡量标准。在十二篇课文中,第六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的平均句长均超过11.90。其中,第八课为21.44为全书之最。这课的主题是天气,同时文中有一个44个字的句子:“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150到20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将于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就从长度和难度而言,这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来说均较困难。而且这四篇课文都是从第六课开始出现,这也与问卷中被调查对“句长”的感知“越往后句子越长”的感知是相吻合的。因此,本文建议:课文的句子长度编排应该从第六课开始有意识地以11.90为标准来控制句子长度,前六篇课文的平均百字句子长可以低于11.90,后六篇课文的平均百字句子长应高于11.90。

(二)生词量

根据表2数据统计计算出整本书每课适合生词量变化幅度的均值为9.87~17.19。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生词量都以“个”为单位进行计算,我们不妨将每课适合生词量变化幅度的参考值定为10~17个。根据图1我们可以看出,每课平均百字生词量的峰值为27.03,出现在第四课;最低值为8.14,出现在第十课。此外,我们通过表3可知,《懂不懂》的平均百字生词量呈现先难后易的趋势,第五课及之前的数据相对高于后面的课文,而后面的课文有些数值也颇高,但是整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该教材在生词量的编排上忽多忽少,词汇量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不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因此,针对表2和图1给出的建议是:(1)应适当调控每课平均百字生词量,使整本书前半部分课文的生词量略少于10~17个,中间部分课文的生词量保持在10~17个之间,后半部分课文的生词量略多于10~17个。同时,每课生词量的差额不宜超过5~8个。(2)应当给课文中的生词配备汉字形式,毕竟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没有汉字的汉语教学和学习都显得底气不足。

(三)非常用词

根据表1可知:平均百字非常用词为4.49,符合初级汉语教材的标准。同时,我们不妨来看非常用词与全书总生词量的百分比,如表3所示。

周小兵(2009)在研究中级汉语教材后提出“中级汉语教材要求学习的词汇主要是丙级词,丁级词汇应≤15%,超纲词≤15%”。那么,《懂不懂》的超纲词汇百分比已远超该指标,不符合初级汉语教材关于超纲词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难度上,教材中的生词应该根据初级阶段汉语教与学的特点,以初级词汇(甲/乙级)为主,严格控制超纲词的比例。补充词应以“较实用化”为主;难度上,不超过生词本身的难度。其次,数量上,补充词汇数量最多为生词数量的三分之一。最后,应平衡每课非常用词数量,防止差距过大。

(四)语速(CD)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可知,《懂不懂》语速呈现中间低两头高,且第一课(21.91字/分)和第二课(194.44字/分)的语速差距极大。虽然全书总平均语速为2.47字/秒,符合初级汉语教材的衡量标准,但如果课文之间的语速跳跃幅度较大的话,则初级水平者的学习有难度。故笔者建议:将全书语速“中间慢,前后快”的情况调整为“由前往后螺旋式稳步加快”。

(五)语言点

根据表1可知:平均百字语言点数为0.59,符合初级汉语教材标准。课文字数越往后越多,但平均语言点数在后半部分课文中逐渐下滑。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减少语法点来适度降低前半部分课文的平均语言点数,从第八课开始有意识地增加语言点数量来有梯度地增加后半部分课文平均语言点数。

此外,周小兵等(1999)指出“教材中应注意渐次增加课文的长度和难度”。但《懂不懂》从第一课到第十二课的课文篇幅和难度跳跃性均较大,并非逐漸增加。故笔者建议:在教材的前半部分宜安排少量短篇课文,在教材的后半部分应渐次增加课文的长度和难度。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

二、教学建议

(一)词汇

根据前文统计可知,《懂不懂》的生词量较大,超纲词很多,且每课间生词数量差距也很大。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中国手机品牌、饮食文化和流行词汇非常感兴趣,所以课上会补充相关词汇,课下师生间也会针对这些内容展开积极探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现实需求对生词进行适度增减,或对某些常用的词进行解析。另外,一些流行词汇也很受学生欢迎,如“白富美”“高富帅”等。先拆分作为单个形容词进行讲解,然后再合在一起讲解,他们就会觉得很形象。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跟大家息息相关的词汇,虽然已经超出大纲,但是因其实用性仍应在课堂上教授。众所周知,词汇学习的最大挑战就是记忆。李如龙、吴茗两位学者指出:“语言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500个常用字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一股脑儿出现,更不可以只是‘昙花一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常用字中再划分出若干层次,安排它们合理复现,实现螺旋式的递进。”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有梯度、螺旋式地使用学生学习过、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体现中国正能量的词汇,既可以于无形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弘扬中华文化,又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语速

第一种情况,课文语速无法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类型一:当课文篇幅较短,以对话体形式出现,播放录音的次数一般为两次。类型二:当课文篇幅较长,以叙事形式出现,一般放三遍录音。第一、二遍学生听,第三遍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比如,第七课的第三篇小课文《故宫博物馆》属于类型二,采用第二种方法,学生普遍反响比较好。类型三:诗词、歌曲。虽然生词量较小,但是意蕴深远。通常情况下都要给学生讲解透彻、带读过两遍之后才开始播放录音。播放三遍,第一遍听,一句一句地听。第二遍一句一句地跟读,第三遍段落式地跟读。第二种情况,课文的语速可以改变。首先,在首次播放录音时选择慢速播放,随后可以正常播放;其次,教材再版时可以对课文进行重新录音,语速尽量控制在2.47字/秒左右。

(三)语法

在语法的讲解上,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即将汉语语法和德语语法进行对比。在这个对比过程中他们依托熟悉的母语来理解汉语语法,并能较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那么,两种语言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座通往汉语学习的桥梁,这也从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三、结语

教师是学生和教材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根本。教材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有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说是成功教学的一半。但是,即使是最好的教材也会存在些许不足。正因为教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才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其中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教学内容或增或减,针对学生实际汉语水平展开汉语教学。虽然学界对语料的研究日渐关注,但是关于语料难度的深度研究仍然后劲不足,正如张宁志(2000)所言“汉语教材的选编方面,对语料难度的研究和控制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著者对影响语料难度的因素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对某一篇语料难度的测定还缺乏客观、有效的手段”。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本文所提到的难度系数融合了郭皓望和张宁志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问卷调查计算五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对德国汉语教材《懂不懂》的语料难度進行了难度定量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语料难度系计算公式=0.167*平均句长+0.174*平均生词量+0.207*平均非常用词+0.223*平均语法点+0.229*平均语速(CD),但是基于语料样本数量较少、问卷调查样本仅50份使得语料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汉语初、中、高级教材的难度系数分别隶属的数值区间,仍然有待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也希望笔者今后能够有机会继续该方面研究,以便为今后的汉语教材语料研究提供更多建设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皓望.对外汉语易读性公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汉语教学与研究,1998(3):4-18.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中心.国际汉语课程通用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6]李燕,张英伟.《博雅汉语》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兼谈影响语料难度的因素和题材的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1):40-43.

[7]张璐,彭艳丽.基于影视作品改编的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材语料难度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3(2):254-267.

[8]张宁志.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3):83-88.

[9]李泉.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2(8).

[10]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研究与教学,2005(3):42.

编辑 郑晓燕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

猜你喜欢

百字语料语速
辩论赛之语速
百字令·记者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百字碑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