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冯子存笛曲《喜相逢》

2022-05-23黄美琪田斌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黄美琪 田斌

摘 要:笛曲《喜相逢》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北派竹笛的经典作品。《喜相逢》最初根据内蒙古民间音乐曲调进行创作,后吸收了山西梆子戏和二人台音乐,最终将其改变为梆笛独奏曲。在演奏上借鉴融入了二人台剁、滑、抹等技巧,大量运用花舌音,因此对演奏者唇、舌的配合度要求较⾼,音乐采用变奏的手法加以发展,使旋律高亢、自由,充满欢快热闹的氛围,表现了亲人重逢的喜悦画面。作者冯子存是将中国⽵笛以独奏形式搬上舞台的第一人,有着“吹破天”的美誉,他一生改编、创作了⼤量乐曲,代表作有《五梆子》、《放风筝》等,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贡献。冯子存在乐曲创作和各种技巧的运用上可谓是竹笛音乐发展史里程碑式的存在,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得益于他在内蒙地区的实践经历,其⾳乐深受当地粗犷、豪放的风俗特点影响,作品常以高亢、明亮的音色描绘歌唱性的旋律,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北方乡土气息[2]。本文将从曲目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演奏技巧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冯子存;《喜相逢》;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一、《喜相逢》的创作背景

冯子存在二人台乐队中的实践经历是《喜相逢》诞生的基础,乐曲的音调旋律与技法都来源于内蒙古的学艺经历。年少的冯子存因生计跟随家人去内蒙谋生。当时包头盛行打地摊(二人台的一种形式),唱的是二人台小戏和山西梆子《走西口》、《挂红灯》等,乐队开场前都要演奏几首牌子曲,如《喜相逢》、《五梆子》等,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用于配合演员演出动作、烘托舞台演出气氛外,还可以作为民间器乐单独演奏。乐队中笛子粗犷豪放,高亢明亮,有着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这种音乐特点宛如北方人的豪放性格,唤起了冯子存的思乡之情,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冯子存成为了观看打地摊的常客,他在观看过程中学习乐手的技巧,回到家时立刻回忆并模仿,久而久之兄弟二人与当地的民间艺人结识,后来也加入到演奏的行列中,與乐手切磋,这一过程使他逐渐掌握了一些内蒙古东路二人台的小戏,他回忆道:“(那时)连听带记学会了《走西口》、《怀胎歌》、《水刮西包头》、《打酸枣》、《买碗》、《跳粉墙》、《杨柳青》、《推碌碡》、《八板》、《绣荷包》等二三十出二人台小戏和牌子曲。”[3]在内蒙地区持久的实践中,他将二人台音乐与家乡的民间小调融合在一起,奠定了冯子存日后的创作基础。

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冯子存在当地小有名气。解放后,在艺友的介绍下冯子存加入了“察哈尔省察北地区文艺宣传队”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并代表河北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观摩大会”,大会的举办是《喜相逢》诞生的直接原因。他在大会上演奏了《喜相逢》,初次运用竹笛独奏的形式演绎传统戏曲曲牌音乐,是冯子存多年实践经验的凝结。

二、《喜相逢》的艺术特色

1.结构特色

传统的民间器乐曲结构有变奏体、循环体和连缀体等把不同类型。《喜相逢》的主要结构为变奏体。变奏体结构是指将主题段落加以变化反复构成的乐曲,这一结构在二人台音乐中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冯子存笛曲创作的主要结构。

《喜相逢》可分为四个乐段,乐曲主要运用重复和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每段变奏能从各方面发展和丰富音乐形象,以引子为第一乐段,共变奏三次。

第一乐段具体由七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散起进入,音乐速度缓慢,情绪较低沉,从第三乐句开始,通过技巧和速度的变化巩固音乐主题,不断深化音乐形象。

第二段开始进行重复变奏,在第一乐段基础材料上做出变化处理。第二乐段中将第一乐段的音符时值缩短,节奏更加紧凑,速度提升,时而穿插花舌音的技巧,使音乐在听觉上更自然的与上一段落形成对比,情绪也随之悄悄变化升华,为下一次变奏的喜悦情感做铺垫。

第三乐段是三次变奏中最突出情绪变化的一次,以每分钟126拍的速度,通过运用大量吐音、三连音增加音乐旋律的跳跃、颗粒感(见谱例1),渲染了热闹、欢喜的欢聚场景,使音乐氛围进入高潮。

第四乐段在连续两次变奏后情绪到达顶点,速度、力度对比更加强烈,长音的花舌技巧扩充了乐句的句幅,使情感在有限的节奏中充分得到舒展。最后两小节速度突慢,音乐回归平稳,进入尾声。

2.曲调特色

二人台艺术起源于山西河曲县,在晋西北、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地区广泛传播,先后经历了“打坐腔”、“打玩艺儿”、“打软包”、“业余剧团”等发展阶段,其曲调随发展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7]。

笛曲《喜相逢》最初根据内蒙古民间音乐曲调进行创作,后吸收了山西梆子戏和二人台牌子曲中《碰梆子》改编而成,主体音乐旋律以二人台牌子曲《喜相逢》为基础,通过节奏、速度、技巧、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变化推动旋律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二人台音乐粗犷豪放、高亢明亮的特点。

三、演奏技巧

冯子存的演奏与二人台竹笛演奏的常用技巧高度吻合。舌类技巧有花舌、吐音等;手指类技巧有滑音、历音、抹音等;组合类技巧,如剁音、丢打音等。

笛曲《喜相逢》为北派竹笛的代表曲目,在音乐上时刻体现着北方地区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旋律个性和特点。在唇舌技巧上,冯子存竹笛演奏中大量使用吐音技巧,与二人台竹笛演奏时需要的技巧是共通的。吐音在二人台伴奏中出于迎合唱腔演唱时“歌唱感”的需要,在滑音等技巧的音头发声时,采用舌头技巧吐与手指技巧滑音同时进行,在良好气息控制的包裹下实现接近于“歌唱感”的笛音律动;花舌也常被冯子存应用在曲目中,后成为北派笛曲的代表性技巧,通过舌尖抵住上颚,气流快速冲出令舌尖震动面发声,民间称之为“打嘟噜”,花舌音在口腔中要充分震动且有弹性、有颗粒感。

在手指技巧上,冯子存为了使音乐演奏效果能更接近二人台唱腔,创造了滑揉音技巧。滑揉音就是在揉音的基础上加入向上或向下二三度的滑音,产生的音响效果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结语

《喜相逢》是竹笛独奏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冯子存多年竹笛演奏与创作实践的结晶。作品受北方二人台音乐的影响较深,主要吸收了二人台的曲调及演奏技法的深厚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使其脱胎于二人台伴奏音,升华为竹笛独奏作品。冯子存在多年二人台笛子伴奏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其曲调、结构、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等元素,运用自身特有的创作习惯,创作出了大量的专业性竹笛作品,丰富了当时竹笛独奏乐曲的数量,还开创了独具自身风格特征的北方竹笛流派。冯子存笛曲音乐对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任俊文.冯子存竹笛艺术人生[J].中国音乐,2008(02):163-170.

[2]张维良.从《喜相逢》谈起——怀念竹笛艺术大师冯子存[J].中国音乐,1988(01):65.

[3]冯彬.把天吹破——忆父亲冯子存先生(上)[J].乐器,2019(09):59-61.

[4]冯彬.把天吹破——忆父亲冯子存先生(中)[J].乐器,2019(10):68-70.

[5]冯彬.把天吹破——忆父亲冯子存先生(下)[J].乐器,2019(11):63-65.

[6]李旭磊.论冯子存先生竹笛艺术风格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8.

[7]郝乃凤.二人台音乐对冯子存笛曲创作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2(12):152-154.

[8]郝乃凤.冯子存笛曲《喜相逢》风格特征探析[J].歌海,2012(06):61-64.

[9]杨帆.二人台枚的演奏规律特点[J].艺术大观,2020(35):35-37+102.

[10]王宇琪.新中国二人台牌子曲研究回溯与反思[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17(01):70-76.

[11]刘晓文.内蒙古二人台牌子曲音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12]邵先国.竹笛曲《喜相逢》演奏分析[J].艺术评鉴,2016(12):95-97.

[13]戚育萌.笛曲《喜相逢》演奏分析[J].当代音乐,2022(03):157-159.

作者简介:黄美琪,女,东北大学艺術学院。

通讯作者:田斌,男,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