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舞蹈活动模式的创新
2022-05-23郑好
一、引言
群众舞蹈是近年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人们的艺术素养。群众舞蹈艺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开展群众舞蹈艺术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将更好地提高群众舞蹈艺术的整体发展效果。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舞蹈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群文舞蹈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做好群众舞蹈工作。本文主要从群众舞蹈艺术的特点入手,分析群众舞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众舞蹈活动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群众舞蹈活动模式的特点
群众舞蹈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群众舞蹈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目前,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不管在城镇社区还是在乡村,多以区域活动的形式进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社团,这影响着舞蹈参与者整体表演风格的形成。一方面,强烈的地域特征影响着群众舞蹈的艺术表现;另一方面,群众舞蹈活动模式的形成也受到地域文化、周边人口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群众舞蹈具有很强的协作性。群众舞蹈的艺术特性和活动特性,决定了其群体协作的特点,无论是活动参与者还是相关工作人员,都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群众舞蹈业余性强,人们积极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创作和表演,主要是为了享受这一活动的乐趣。因此,这种活动形式的松散性和业余性是由大众参与度所决定的。第四,群众舞蹈形式多样性很强,群众参加舞蹈活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舞蹈艺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不断的交流中,促进了群众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三、群众舞蹈的作用
群众舞蹈活动最初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域差异性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艺术更侧重于公共服务,大众参与的门槛低,活动范围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有了新的要求,群众舞蹈恰好顺应了这一形势,能满足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可以说,群众舞蹈的流行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群众活动,由此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的广泛实践。
(一)丰富群众的娱乐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自发组织舞蹈排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释放生活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大众健身舞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新元素的一种新型舞蹈形式,它的节奏明快,主题积极,能激发参与者对生活的热情,从而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二)提升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群众舞蹈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现阶段不同群体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内容,进而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水平,并潜移默化地推进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为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群众舞蹈创作和发展的宗旨是服务大众。通过乐观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群众舞蹈可以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文化生活。因此,相关部门要注意对群众舞蹈的内容创作进行正确引导和监督。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能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通过舞蹈锻炼,增强身体机能,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因此,群众舞蹈的兴起和流行有利于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释放人们的生活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拓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受众面
由于群众舞蹈的门槛低,几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群众舞蹈适用活动场地比较灵活,对人员和时间的要求也比较宽松。因此,群众舞蹈迅速兴起,为人们释放压力、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基于群众舞蹈的以上特点,其在宣传、推广群众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将群众文化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群众舞蹈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带动其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从而形成良性的文化传播,提高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群众舞蹈是人们通过舞蹈表达內心的一种方式,通过舞蹈合作增进交流,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当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与人之间往往缺乏沟通。群众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以简单直接、生动丰富的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感情,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因此,群众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能够不断推进人与人之间融洽的联系。
四、群众舞蹈的活动构成
(一)自发性舞蹈活动
自发性舞蹈活动是群众舞蹈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人们为了调节精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获得审美愉悦,在工作之余自发组织、参与的舞蹈活动。在自发性舞蹈活动中,健身舞和交际舞因难度适宜、利于编排等因素,为人们所喜爱。在农村,群众舞蹈的自发性活动往往与风俗活动交织在一起。春节期间,无数村民自愿参加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舞蹈队伍,自我娱乐。原本活跃在城市的健身舞、交际舞也逐渐进入农村,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在群舞活动发展的今天,自发性舞蹈活动已经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表演性舞蹈活动
在群众舞蹈活动中,有对舞蹈较为热忱的积极分子,以及那些原本从事舞蹈相关工作,具有一定水平的参与者。他们参加群众舞蹈活动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也是为了通过活动展现自己的舞蹈水平,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作品的艺术性和表演特色。群众舞蹈的表演活动大多是由这部分舞蹈骨干来完成的。在演出活动中,参与者不收取任何报酬,演出场地也很少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它可以在室外广场和室内舞台上。与自发性活动相比,表演性舞蹈活动通常更强调专业性和艺术性,因此作品水准通常更高,舞蹈难度也更高。这类舞蹈表演除了参与各单位和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外,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例如民间花会等。在大型演出中,舞蹈节目一般与器乐、音乐、戏剧、曲艺等节目共同出演,形成综合表演。
(三)观看活动
观看活动是指群众舞蹈爱好者欣赏、观看群众舞蹈作品的活动,并不是直接以自己的具体行动参与其中,而是以欣赏和观看的形式感受群众舞蹈活动所呈现的丰富的舞蹈文化。在观看活动中,观众接受舞蹈文化的影响,获得了艺术上的满足和享受,而舞蹈演员则完成了群众舞蹈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知功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舞蹈活动的创新策略
(一)不断提高群众舞蹈编排能力
舞蹈编排是创作优秀群众舞蹈艺术成果的前提,是表现舞蹈主题、实现舞蹈美感,并推进群众舞蹈活动创新的基础。群众舞蹈的编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要提升舞蹈编排的能力,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创作者长期的学习和探索。同时,群众舞蹈的创作者还要从创作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地方风俗文化,因地制宜,使群众舞蹈动作的编排做到本土化。舞蹈的编排者要能够确定舞蹈演员的空间变化,对独舞的交叉设计和群舞的配合进行有机串联,而这些都在考验群众舞蹈创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许多群众舞蹈创作者专业水准较低,人才匮乏,不能有效满足群众舞蹈艺术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文化相关部门和群文机构要充分重视舞蹈创作者的重要作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展开艺术辅导,尽可能地提高群众舞蹈艺术编导的能力。
(二)做好舞蹈作品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创作
舞蹈作品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符合地域的特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受到人们喜爱的舞蹈作品一定能够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追求。对群众舞蹈创作者来说,在题材选择上,既要因地制宜,贴近当地群众的审美习惯,表现时代特征,展现人们的幸福生活,又要通过舞蹈内容激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内容的创作上,要吸收优秀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舞蹈元素,并经过舞蹈的创作编排,使其完美地展现在作品中。经过不断地探索、修改和创新,最终使群众舞蹈作品带给观众更好的观赏体验。
创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群众舞蹈的内容表达要扎根生活,因此,群众舞蹈素材的选用和内容创作,都要和群众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创作者对舞蹈素材的把握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实际,让舞蹈素材充分展示生活特性,让群众舞蹈的艺术表达与日常生活元素有机融合,使人们在群众舞蹈中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素材作为舞蹈的主要元素,通过创作者的再创作,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出来。这样的舞蹈一方面可以使参与者随着音乐带着饱满的情感进行舞蹈活动,增强其对群众舞蹈活动的参与感,同时也能为群众舞蹈的观看者带来愉悦的视觉和听觉双重体验。因此,群众舞蹈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注重生活性,让人民群众在舞蹈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幸福感。
(三)融合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将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融入群众舞蹈艺术中,能够丰富群众舞蹈的内涵,促进群众舞蹈的本土化发展,对有效传播群众舞蹈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是地方民俗文化在舞蹈艺术方面的集中体现,通过吸取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元素、民族文化和民俗特色,深入挖掘其中的艺术资源,我们能够深化群众舞蹈的内涵,并使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要将鲜明的民族民间舞蹈特色融入群众舞蹈艺术中,要从舞蹈编排入手,积极地将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融入一些舞蹈动作中。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融合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要对舞蹈元素的选择进行现代化的改编再加以充分运用,才能更好地提高群众舞蹈的欣赏性和民族性。此外,在群众舞蹈的故事创作中也要体现出民俗文化特色,使舞蹈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动态而深入的情感过程,使观众能感受到舞者所要表达的独特意境。
(四)合理选用音乐素材
音乐是群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从舞蹈作品的创作理念和编排的结构出发,选择符合舞蹈作品主题表达、增强肢体语言效果的音乐。这样还可以使群众舞蹈的参与者在舞蹈过程中,更容易把握音乐的节奏,进而使舞蹈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其次,要依据群众舞蹈的特性,尽量选择大众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音樂。音乐的选用要从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曲风欢快、节奏流畅的歌曲适宜于搭配好看又容易学的动作,从而保证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掌握群众舞蹈,以提高人们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积极性。
(五)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拓展群众舞蹈的推广渠道
面对新形势、新局面,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的平台和媒介手段,进行群众舞蹈的传播和推广。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平台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的普及,为群众舞蹈的传播推广提供了更广阔也更多样性的渠道。一方面,群众舞蹈活动的组织可以利用微信等随时随地和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能够有效协调活动组织的时间、地点,为参与者提供便利,提高活动组织的效率;另一方面,群众舞蹈的创作成果以及群众舞蹈活动的相关宣传,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实时发布,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群众舞蹈活动中来。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网络平台上信息资讯的流行、传播趋势有所了解,并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以更好更快地开展群众舞蹈的传播,拓展群众舞蹈的推广渠道。
六、结语
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丰富其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谐,对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志瑛.舞蹈辅导对基层群文发展的意义及途径浅谈[J].神州,2018(2):17.
[2]王举翠.浅析群众舞蹈在当代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9(16):66-67.
[3]魏晓燕.浅谈文化馆如何做好群众舞蹈普及推广[J].北方音乐,2019,39(13):232-233.
(作者简介:郑好,女,本科,深圳市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群众舞蹈)
(责任编辑 张云逸)